夏津县第三实验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案
27、岳阳楼记(第一课时)
课型: 课内阅读课 主备人: 张洪杰 审核人: 许万军 编写时间: 2015.5.12
学生姓名 岳阳楼记 学 科 八年级语文 编 号
学习时间 2015年 月 日 学习人员 八年级 班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重点 正确译讲并背诵课文。
学习流程 具体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三遍,然后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谪( )守 汀( )兰 偕( )忘冥冥( ) 嗟( )夫 淫( )雨皓( )月 宠( )辱 浩浩汤汤( )2、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字。 ①百废具兴( ) ②属予作文在记之。( )③巴陵胜状( ) ④横无际涯( )⑤迁客骚人( ) ⑥多会于此( )⑦连月不开( ) ⑧山岳潜形( )⑨薄暮冥冥( ) ⑩去国怀乡( ) ⑾忧谗畏讥( ) ⑿沙鸥翔集( )⒀而或长烟一空( ) ⒁把酒临风( )⒂或异二者之为( )( )( )⒃不以物喜( ) ⒄居庙堂之高( )⒅处江湖之远( )⒆是进亦忧,退亦忧( ) ( )⒇微斯人,吾谁与归 ( ) ( )3、解释下列各组文言中加点的字 和:政通人和( ) 通:北通巫峡( ) 春和景明( ) 政通人和( ) 空:浊浪排空( ) 极:南极潇湘( ) 长烟一空( ) 此乐何极( ) 观: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6.翻译:(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学生独学独学要入境交流要深入展示要精彩质疑要大胆2、自读课文要求正确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3、自译课文借助注释自己翻译课文,要准确翻译导学案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4、熟练翻译至少要翻译课文3遍,能够做到不借助辅导书准确熟练翻译课文。5、相互交流翻译过程中有疑惑的要主动向同学或老师请教,不把问题留到明天。6、背诵课文。逐段背诵,连段成篇,力求熟练。相信自己,你能行!
对学群学 先对子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后群学,解决疑难。
学生展示 依据学情调查,确定展示内容。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
强化梳理 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总结规律。
当堂达标检测 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面句子加点词的意思。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 )兴 ②去( )国怀乡 ③把( )酒临风 ④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2.翻译“微斯人,吾谁与归? 3.请你说说第五段中“二者之为”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一是 ;二是 。 4.本文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读了本文,你可能会联想到我国古代许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人物,请举出一位,并写出他的类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一句名言来。
27、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课型: 课内阅读课 主备人: 张洪杰 审核人: 许万军 编写时间: 2015.5.12
课 题 岳阳楼记 学 科 八年级语文 编 号
学习时间 2015年 月 日 学习人员 八年级 班 学习形式 五步三查
学习 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重点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习流程 具体内容
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范仲淹, 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各部分大意。第一部分(1段): 第二部分(2—4段): 第一层(第2段): 第二层(3—4段): 第三部分(第5段):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文章开头为何要写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 2.作者略写岳阳楼 "大观"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 二是 3.课文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第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这两段的表达方式都是先 后 。4. 第三、四段写景是为了表达哪两种人的思想感情?这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共同之处? 5.作者用两段文字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其用意是什么 6.“微斯人,吾淮与归 ”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文章第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独学独学要入境交流要深入展示要精彩质疑要大胆2、独立思考要认真研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切莫离开课文,编造答案。3、理清思路,整体把握4、逐段阅读,逐一回答。5、画面特点可以自己概括,也可以从文中找短句回答。6、理解了本文写作意图,即可明白写迁客骚人的目的。7、结合文章主旨作答。
对学群学 先对子组成员交流学习成果,后群学,解决疑难。
学生展示 依据学情调查,确定展示内容。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
强化梳理 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点,理解记忆重点知识,总结规律。
当堂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至若春和景( )明 (2)宠辱偕( )忘 (3)把( )酒临风 (4)予尝求( )古仁人之心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A.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 B.或异二者之为 (的)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的) D.微斯人,吾谁与归 (没有)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