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突破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单细胞生物,能在宿主细胞内寄生增殖。肺炎支原体中大型的DNA散布在细胞内各区域,常用DNA染色法检测肺炎支原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肺炎支原体拟核区域无核膜和核仁结构
B.肺炎支原体细胞壁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C.肺炎支原体在宿主细胞内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D.观察DNA 染色后的最佳时期是肺炎支原体分裂的中期
2.下图为猪精子和卵子正在受精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B细胞中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
B.图中A和B细胞需要相互识别才能完成受精作用
C.图中A细胞需要到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具备受精能力
D.精子与卵细胞膜结合后阻止后来精子再进入透明带
3.图1表示基因型为AaXBXb的生物体某个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某种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模式图,图2表示图1过程某些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
B.HI段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与CD段一定不同
C.图1的CD段对应图2的I时期,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
D.若该细胞核DNA双链均被32P标记,在普通培养基中完成图1分裂后,带标记的子细胞数为4~8个
4.联会复合体是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蛋白复合结构。D蛋白可促进联会复合体中蛋白质的降解,其功能可被蛋白酶体抑制剂抑制。荧光标记联会复合体的骨架蛋白,显微镜下观察野生型水稻和D蛋白缺失突变体处于减数分裂同一时期的花粉母细胞,结果如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D蛋白缺失突变体的染色体正常发生基因重组
C.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野生型细胞可能产生类似突变体的结果
D.图中野生型存在同源染色体,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5.白菜(AA,20)和甘蓝(CC,18)的基因组结构高度相似。白菜与甘蓝人工授粉后得到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甘蓝型油菜(AACC,38)。观察甘蓝型油菜减数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甲、乙图中箭头所指为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
A.甲、乙分别为减数分裂Ⅰ中期、Ⅱ前期
B.甲图中AA、CC的染色体没有完全联会
C.甘蓝型油菜的自交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
D.丙中四个细胞所含染色体数一定两两相同
6.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如图所示。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图示结构的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
B.两个环状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将会导致基因重组
C.上述染色体发生互换造成后代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D.若某动物基因型为Ee,其可能产生基因型为EE的配子
7.为研究农药残留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利用萘乙酸处理蚕豆根尖。观察根尖染色体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可以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 B.染色体会被碱性染料甲紫染成深色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都观察不到染色体 D.该细胞染色体可能发生丢失
8.斑马鱼(2n=50)幼鱼皮肤中的一类浅表上皮细胞(SEC)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种无DNA复制的分裂方式,单个SEC最多形成4个子代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正常有丝分裂后期斑马鱼细胞含100条染色体
B.SEC经此分裂方式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相同
C.利用DNA复制抑制剂处理后的SEC仍能分裂
D.该机制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
9.粗糙脉孢菌(2n)在一个子囊中经过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8个孢子。子囊狭窄的空间导致孢子只能单列纵立排列,如图所示。成熟孢子的颜色受等位基因A和a控制,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概率与其长度呈正相关。不考虑突变,对基因型为Aa的粗糙脉孢菌产生孢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子囊中孢子颜色的排列顺序最多有6种
B.通过统计子囊中孢子颜色的排序,可推断A/a与着丝粒距离的远近
C.若子囊中间四个孢子同色,则A、a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分裂I、Ⅱ过程
D.若子囊中间四个孢子不同色,则A、a的分离只发生减数分裂I过程
10.基因型为Aa的雄性(XY型性别决定)个体,某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而且含A的一条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的着丝粒横裂(正常为纵裂),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先后发生在减数分裂I和减数分裂II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目为0或1
C.仅考虑A、a基因,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种类有3种或4种
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都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
11.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2n=16)根尖细胞分裂的部分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制片的流程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a时期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C.b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c时期相同
D.d时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
12.某生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Ⅰ时,若同源染色体异常联会,则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可进入1个或2个子细胞;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若无同源染色体则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分离、也可能不分离。下图表示基因型为AaXbYB的该生物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了4个精细胞,其中精细胞1的基因组成为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减数分裂I时一定发生了互换
B.由细胞①形成精细胞1的过程中基因A、a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
C.精细胞2的基因组成最多有6种可能
D.若精细胞4的基因组成为AaXbXb,则细胞②的基因组成应为AaXbXb
13.某哺乳动物基因型为Dd,已知D、d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若某细胞在分裂过程中,2号染色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即当染色体的端粒断裂后,姐妹染色单体会在断裂处发生融合,形成染色体桥,融合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纺锤丝的牵引,在两个着丝粒之间的任何一处位置发生随机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该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的不同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导致的
C.若该细胞为体细胞,产生的其中一个子细胞的基因型有8种可能性
D.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形成的卵细胞有4种可能
14.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特殊情况下一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交换。基因型为AaBb的雄果蝇(基因位置如图1)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此过程中只有一个细胞发生一次如图2所示的交换,仅考虑图中的染色体且未发生其他变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无论交换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中,该精原细胞均可产生4种精细胞
B.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则交换只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C.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则交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D.无论交换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中,基因重组型精细胞所占比例均为1/2
15.拟显性是指因一个显性基因缺失,使原来不应显现出来的一个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出来的现象。染色体桥是两条染色体或染色单体分别发生断裂后,具有着丝粒的残臂相接而形成的双着丝粒染色体。在玉米中,胚乳中的糊粉层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其他形成色素的基因都存在时,基因型为Ccc的糊粉层是有色的。如图表示基因型为Ccc玉米胚乳糊粉层细胞“染色体桥”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④中存在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但染色体数目正常
B.拟显性现象只能发生在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中
C.图中染色体桥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断裂融合而成
D.④中不同染色体组成的两种细胞能使玉米糊粉层呈花斑性状
二、非选择题
16.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在进行细胞分裂时的图像,图乙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和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这是由于 ,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2)图甲中A处于 期,对应在图乙中 时期(图中数字表示), B处于 期,此细胞的名称是 ;C细胞分裂后得到的子细胞名称为 。
(3)若图乙中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在6~7时期染色体数目为 条,该生物体内染色体数目最多可以为 条,8对应的时期表示 过程。
17.蝗虫(雄性2n=23,XO;雌性2n=24,XX)染色体数目较少而大,且多为端部着丝粒,易于观察,故常利用雄蝗虫的精巢压片法制作细胞分裂时相观察的标本。图1~3是某研究小组从多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三个处于不同分裂中期的图像。请回答问题:
(1)将采集的蝗虫精巢适当处理后移入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中固定,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解剖针挑破曲细精管,使细胞溢出,然后经 →制片后,观察分析染色体的 。
(2)图2中X染色体并未像常染色体一样正常排列在赤道面上,推测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3)图1是处于 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与图3处于同一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有 种形态。
(4)研究发现,某些化学因素的刺激可以影响减数分裂过程的完成。在采集精巢前对蝗虫活体适量注射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 ,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从而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
(5)为了解一天中蝗虫减数分裂是否存在分裂最旺盛的时段,研究小组应在 捕获同种蝗虫并采集精巢,规范制作临时装片,对每个装片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比较不同装片中 。
(6)中国水仙(3n=30)也是观察减数分裂的良好材料。该研究小组以花药为材料,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部分结果如图4,甲~丁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细胞甲处于 (填分裂方式和时期),细胞丙的一极中,染色体数最多为 条。
参考答案:
1.C
A、肺炎支原体中大型的DNA散布在细胞内各区域,没有拟核区,A错误;
B、支原体是目前已知的最小的原核生物,没有细胞壁,B错误;
C、肺炎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可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正确;
D、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中期,而肺炎支原体分裂方式二分裂,且无染色体,D错误。
2.A
A、图中B细胞为精子细胞,已经完成的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图中B细胞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A错误;
B、图中B细胞为精子细胞,A细胞为卵子,精子与卵子需要相互识别才能完成受精作用,B正确;
C、A细胞为卵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子才具备受精能力,C正确;
D、精子与卵细胞膜结合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阻止后来精子再进入透明带,D正确。
3.D
A、图1呈现的是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A错误;
B、HI段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为0、1或2,CD段为有丝分裂的后期,细胞中一定有2条XB的染色体数,故HI段细胞中含有的XB的染色体数与CD段可能相同,B错误;
C、图1中CD段为有丝分裂后期无染色单体,对应图2的I时期,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
D、该细胞核的DNA初始状态为双链均被标记,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经过了1次有丝分裂两个子细胞均带标记,且每个DNA分子一条链被标记,一条链没有被标记,再经过一次减数分裂,DNA再复制一次,每条染色体有一半的DNA带标记,一半的DNA不带标记,根据减数分裂的规律,4个子细胞中带标记的个数为2-4,由于有两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被标记数是4-8个,D正确。
4.C
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细胞含有荧光标记的联会复合体的骨架蛋白,即细胞中含有四分体,故图中所示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前期或中期,A错误;
B、D蛋白可促进联会复合体中蛋白质的降解,D蛋白缺失突变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无法正常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即无法正常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蛋白酶体抑制剂可抑制D蛋白的功能,抑制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处理野生型细胞可能产生类似突变体的结果,C正确;
D、图中野生型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存在同源染色体,也存在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
5.B
A、由图甲可知,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故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中期,乙中染色体分别位于细胞的中央,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A错误;
B、甲图中存在落后的染色体,AA、CC的染色体没有完全联会,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片段,说明甘蓝型油菜的自交后代染色体数目不稳定,C错误;
D、由于存在落后的染色体,则丙中四个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不一定两两相同,D错误。
6.B
A、由题意可知,环状染色体形成是减数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因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因此具有图示结构的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A正确;
B、两个环状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易位,即染色体变异,不会导致基因重组,B错误;
C、染色体互换会造成配子中染色体发生改变,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产生的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
D、若某动物基因型为Ee,复制后基因型为EEee,如果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分开而未分离就可能会产生EE的配子,D正确。
7.A
A、染色体两两配对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依题意,图示为根尖细胞分裂图,根尖细胞不进行减数分裂,同时此时细胞是死细胞,无法观察到染色体两两配对,A错误;
B、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常用的碱性染料有甲紫、醋酸洋红等,B正确;
C、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期所占时间短,在观察细胞分裂时,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大多数细胞处于间期。间期的染色质在分裂期缩短变粗成染色体,因此,间期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都观察不到染色体,观察到的是染色质,C正确;
D、据图可知,箭头所示细胞中染色体在向细胞两极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丢失,D正确。
8.B
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加倍,所以此时期的斑马鱼细胞含100条染色体,A正确;
B、无DNA复制的分裂方式导致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复制,但是发生了细胞的分裂,则SEC经此分裂方式产生的子细胞遗传物质可能不相同,B错误;
C、SEC会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一种无DNA复制的分裂方式,所以利用DNA复制抑制剂处理后的SEC仍能分裂,C正确;
D、能迅速增加皮肤表面细胞数目,有利于上皮细胞覆盖快速生长的幼鱼体表,是幼鱼对快速生长的适应,D正确。
9.D
A、由于子囊外形狭窄使得分裂形成的8个子囊孢子纵向排列在子囊中,根据成熟孢子的颜色受等位基因A和a控制,孢子在子囊中的排列顺序可有6种,分别是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正确;
B、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概率与其长度呈正相关,通过统计子囊中孢子颜色的排序,可推断A/a与着丝粒距离的远近,B正确;
C、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开,因此若子囊中间四个孢子同色,则等位基因发生了互换,A、a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分裂I、Ⅱ过程,C正确;
D、若中间四个孢子不同色,若为AAAAaaaa 或aaaaAAAA则是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未发生互换,此时,A、a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过程;若为AAaaAAaa或aaAAaaAA,则是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此时,A、a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过程,D错误。
10.A
A、图示某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和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着丝粒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即图示的着丝粒横裂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正确;
B、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Y染色体的数目为0或1或2,B错误;
C、只考虑这一对等位基因,该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的类型有4种,1个基因型为Aa的精子、1个基因型为a的精子、1个基因型为A的精子,1个不含Aa基因的精子,C错误;
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不都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其中含有结构变异的染色体的精子只有两个,D错误。
11.D
A、实验中制片的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错误;
B、a时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没有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B错误;
C、c时期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b时期为中期,染色体上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所以b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c时期不相同,C错误;
D、d时期为末期,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逐渐扩展形成细胞壁,D正确。
12.D
A、依据题意,减数分裂Ⅱ时,若有同源染色体则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所以精细胞1的基因组成为Aa,A和a应该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减数分裂Ⅱ时这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进入同个子细胞导致,所以减数分裂Ⅰ时一定发生了互换,A正确;
B、结合A选项分析,由细胞①形成精细胞1的过程中基因A、a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进入同个子细胞导致,B正确;
C、考虑A/a这对等位基因,结合A、B选项分析,A、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且精细胞1的基因组成为Aa,说明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形成基因组成为Aa的精细胞1,精细胞2基因组成为Aa或不含A、a,只能是其中一种情况。考虑Xb/YB这对等位基因,若B、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则B、b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①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XbXBYbYB或不含Xb、YB,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XbXB、YbYB和不含Xb、YB的精子;②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XbYB,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为YB或Xb的精子;若B、b所在的染色体片段未发生交换,③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1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XbXbYBYB或不含Xb、YB,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可形成基因型为XbXb、YBYB和不含Xb、YB的精子;④异常联会的同源染色体进入2个子细胞,则子细胞基因组成为XbXb或YBYB,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可形成基因型为Xb或YB的精子;综上所述,精细胞2的基因组成包括XbXb、YBYB、XbYB、Xb、YB和不含Xb或YB,共6种,C正确;
D、结合A、B、C选项的分析,若精细胞4的基因组成为AaXbXb,则细胞②的基因组成可能为AaXbXb或AaXbXbYBYB,D错误。
13.C
A、染色体失去端粒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粒分裂后向两极移动形成染色体桥,因此,染色体桥形成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A正确;
B、该细胞的基因型为D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均可能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B正确;
C、若该细胞为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基因型有DD和Dd、dd和Dd、DDd和DO、Ddd和dO,即该细胞产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有7种可能性,C错误;
D、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形成的卵细胞有D,d,Dd和O,4种可能,D错误。
14.D
A、无论交换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中,该精原细胞均可产生4种精细胞,因为染色体重组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从而产生不同的遗传组合,A正确;
B.、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则交换只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因为aaBB的细胞中没有等位基因,所以交换只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B正确;
C.、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aaBb的细胞,则交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为aaBb的细胞中有等位基因,所以交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正确;
D.、若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其中A和B连锁,a和B连锁)、Aabb,两个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共产生8个精细胞,其中基因型为aB、Ab的精细胞的个数均为2个,所占比例为4/8=1/2;若该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其中A和B连锁,a和b连锁)、AaBb(其中A和b连锁,a和B连锁),只有基因型是AaBb(其中A和b连锁,a和B连锁)的子细胞可以产生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两个子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共产生8个精细胞,其中基因型为aB、Ab的精细胞的个数个为2个,所占比例为4/8=1/2;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则重组型精细胞有2个(Ab、aB),共产生了8个精细胞,故重组型精细胞占1/4,D错误。
15.B
A、④中存在缺失和重复两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没有变化,A正确;
B、二倍体的杂合子细胞显性基因缺失后,也可使隐性等位基因的效应显现出来,B错误;
C、由②可以看出,图中染色体桥是由两条染色单体断裂融合而成,C正确;
D、④中不同染色体组成的两种细胞表现为一个有色、一个无色,有丝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也为两种,能使玉米糊粉层呈花斑性状,D正确。
16.(1) 减数分裂Ⅰ 同源染色体分离
(2) 有丝分裂后 11-1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初级卵母细胞 卵细胞和极体
(3) 20 40 受精作用
(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从而导致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2)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乙图中的11-12。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C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为第二极体和卵细胞。
(3)6~7时期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等,即为20条。该生物体内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0条。乙图中8处染色体与DNA数量加倍的原因是发生受精作用。
17.(1) 染色 形态、位置和数目
(2)雄蝗虫细胞内X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导致来自两极的纺锤丝对染色体的拉力不平衡)
(3) 有丝分裂 11或12
(4)纺锤体的形成
(5) 一天的不同时间段 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比例)
(6)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20
(1)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由此类推观察曲细精管中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也需要染色;染色体的形态、位置,数目是区分不同分裂时期的标志。
(2)图2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由于雄蝗虫细胞内无Y染色体,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雄蝗虫细胞内X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导致来自两极的纺锤丝对染色体的拉力不平衡。
(3)图1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故是有丝分裂中期。图2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最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与图3处于同一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有11或12种形态。
(4)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5)为了解一天中蝗虫减数分裂是否存在分裂最旺盛的时段,一天中不同的时间段为自变量,所以研究小组应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捕获同种蝗虫并采集精巢。因变量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所以填处于分裂期细胞的平均数(比例)。
(6)由图可知,甲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中国水仙(3n=30)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可能会出现两个染色体组拉向一极,一个染色体组拉向另一极,细胞丙的一极中,染色体数最多为20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