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11:4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它课□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单元标题是《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通过对单元导语的解读和教材目录的分析,可概括为: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专制集权达到顶峰;疆域版图定型;封建社会鼎盛之中危机渐显。基于课标和教材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主旨为:清前中期,康雍乾三代帝王励精图治,“乾纲独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版图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国家空前稳固,登上中国传统盛世的顶峰;但在世界转型的全球视野下,登峰造极的统治难以顺应世界大势,危机渐起,挑战来临。依标循本,萃旨凝神,围绕单元教学主旨,确立本课内容主旨,进而逐点突破,并理清彼此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新生,鉴于我校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方法和技巧欠佳,本课在大单元教学理念下都遵循“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多矫正”的理念,既要敢于大胆取舍又要进行有效整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课是新授课,故要紧扣教材核心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对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先结合学案自主思考、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深化理解;最后通过习题检测落实学习效果。
学习目标 1.(1)通过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并结合地图,能列出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并概括清王朝边疆治理上的特点,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及对当今疆域治理的启示; (2)通过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及相关史料,能说出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并从中为当今的国家治理汲取智慧; (3)通过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结合史料,小组合作探讨,概括康乾盛世后期清王朝面临的统治危机,并为国家治理汲取教训。
重难点 1.(1)通过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并结合地图,能列出清朝经略边疆的举措,并概括清王朝边疆治理上的特点,认识其对现代中国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及对当今疆域治理的启示; (2)通过阅读教材第一子目及相关史料,能说出清朝前中期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并从中为当今的国家治理汲取智慧;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设疑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回顾单元标题和单元导语,梳理本单元学习的两条线索:①版图、疆域的奠定,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②危机、挑战来临,明清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清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鸦片战争前,即清朝前中期,它的统治该如何描述?过渡到本节课。 2.展示《康乾盛世历史报告》节选内容,引导学生直观感知康乾盛世之象,设疑:除了上述表现外,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理解盛世之“盛”?学生活动 1.学生翻看本单元导语部分,快速回看,并结合单元标题,尝试说出本单元的学习线索。结合对第14课的预习,借用课标题回答老师的问题——“鼎盛与危机”。 2.学生阅读报告节选内容,从人口峰值、经济繁荣、财政储备雄厚、文化兴盛的角度感知盛世之象,结合教材内容,尝试回答老师问题。设计意图1.回顾单元导语和单元标题,理清单元学习线索,围绕线索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 2.通过史料补充,让学生初步感知盛世之象,问题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环节二:新课学习 教师活动 一、盛世之域 1.阅读清朝疆域图,并回顾秦至明各朝代的版图,引导学生对比并认识清朝疆域的“四通八至”。再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认识“清朝的疆域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内容,完成课件上《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表格,找出盛世之下清朝统治者开拓、巩固边疆地区的举措。 3.通过分析清王朝治理边疆的措施,概括清政府边疆治理上的特点。由此得出疆域治理的智慧。 二、盛世之君 1.结合《清高宗实录》中乾隆皇帝对康雍乾三朝政治传统的总结这段文字材料,概括康雍乾时期君主统治的特点。 2.呈现清朝密折制度下官员的奏事流程与康熙帝已批改的奏折材料,引导学生概括奏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3.补充材料,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说出军机处设立的时间、所处位置、人员构成、职责、性质,从中认识到军机处的设立是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4.通过展示清朝几例文字狱案例,认识清朝统治者的文化专制政策及影响。 5.引导学生从盛世之君的集权之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 教学过渡:展示戴逸《论乾隆》,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就是历史的纵向比较 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引导学生找出戴逸的观点并用史实论证。 三、盛世之下统治危机的初显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0页,找出清中期内部“衰象”显现的表现。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81正文和问题探究材料, 并将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大事年表中15世纪至18世纪的中西方重要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比较,引导学生从政体、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比较同一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西方,并从中感悟盛世之下清王朝的危机、挑战。学生活动 1.观察清朝疆域图,结合教材79页最后一段内容,说出清朝疆域的四通八至;对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版图,直观感知其对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2.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内容,完成表格填空并大胆展示清朝统治者内陆边疆治理的具体措施。 3.分析清王朝的边疆治理措施,概括其特点,并从中汲取清王朝的治域之智。 1.阅读材料,运用课本知识作答康雍乾时期君主统治的特点:乾纲独断,大权独揽。 2.阅读图片史料,直观得出密折制度的特点。 3.阅读史料,了解军机处的机构性质、人员组成、职责,概括军机处的特点:简、速、密,并通过对比清朝前期的中枢机构演变脉络,认识军机处设立的历史作用。 4.从清朝文字狱的案例中认识到清朝统治者这一做法的目的和实质。 5.逐条分析清朝前中期君主的集权之策,得出启示。 阅读材料,概括观点,并用史实论证。 1.结合材料,提取关键词句,运用课本知识概括材料中指向的内部统治危机。 2.阅读材料,认识18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对比同一时期中国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和政策,从鲜明的对比中,认识到外部危机的来临及清朝统治者的故步自封,认识到闭关自守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消极影响。设计意图通过史料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获取信息、调用课本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知往开来,为大国之治汲取经验教训。
板书设计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作业:结合本课本课所学,回顾教学课件中戴逸先生《论乾隆》中的那段文字,用丰富的史实来分别 论证文中的两种观点。 知识拓展: 康熙后期,清政府将百姓赋税中以人丁为单位征收的“丁银”数额固定下来,号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时又将其分摊入田赋一并征收,称为“摊丁入亩”。 查找材料,了解上述改革措施的演变线索及其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与改进 (1)本课内容结构规整,教学设计中围绕单元学习线索及课标题中的“鼎盛与危机”以盛世为主线来引导学生厘清本课脉络,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本课教学中还重在引导学生以史为鉴,知往开来,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渗透较好; (3)本课设计不足之处在于,展示的材料较多,囿于课堂时效,学生阅读时间有限,阅读质量不高,没有准确把握材料设置的意图,训练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的教学目的未有效达成; (4)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可让学生先进行小组或同伴之间的合作探讨后再提问,效果会更好,学生表达得也会更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