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案例(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案例(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11: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个人教学案例设计
课题名称: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北宋的集权:立祖宗之法
年级学科 高一历史 教材版本 统编版高中历史《纲要(上)》
一、教学难点内容分析
根据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我将本课分为两课时进行讲解,一子目为第一课时,二三四子目为第二课时。因此,本节课我只完成第一子目的内容,整合课本资料后,我将本课的标题定为“北宋的集权”。两宋政治的核心议题是“祖宗之法”,围绕着这一议题,我将本课时的副标题设计为“立祖宗之法”。第一子目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就叙事逻辑而言,第一子目是第9课的基础。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子目,就会影响下面各子目的学习。就具体内容而言,中国历代王朝中,以宋朝制度最为复杂。在有限的课时里,教师需要将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内容和思路介绍清楚,对教师而言使巨大的挑战。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将更多使用图表法,创造性地梳理课本知识,方便学生理解,也方便向学生解释北宋集权的权力示意图。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等方面的新变化 【唯物史观】通过对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结合宋朝所处的特殊是时空环境,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知道宋朝建立的时间,理解南宋与北宋的划分。 【史料实证】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 【家国情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 重难点: 1.通过对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结合宋朝所处的特殊是时空环境,理解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知道宋朝建立的时间,理解南宋与北宋的划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宋朝的历史,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关于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高中阶段也接触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在史料分析、历史解释、时空观念上还有待提高,这远远不足以适应高中历史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根据图片,可以得出宋朝的那些信息? 评价学生的回答。 师:看来每个同学的心里都有一个不一样的宋朝,这节课,我们将回到宋朝建立初期,看看宋朝的建立者是如何构建这个朝代的政治军事制度的 答:多政权并立、经济富庶、军事孱弱、文化昌盛、文人气节.......... 根据地图、图片等图片信息,是学生能够将已有知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强化时空观念
简述北宋建立的过程 师: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注意: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北宋的统治区域,只是原来的五代十国的范围,那时,东北还有辽、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呈现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 师:经历了混乱的五代,宋太祖依然忧心忡忡。如何避免重复五代十国的悲剧呢?宋太祖在一个大雪之夜来到丞相赵普家,商量对策? 归纳总结宋初极强中央集权的背景: (1)藩镇割据叛乱 (2)武将拥兵叛乱 (3)丞相专权 (4)防止类似兵变重演; (5)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展示君臣对话,要求学生分析赵普的解决办法 师:对,从“钱、权、兵”三方面,宋初统治者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具体措施如下: 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④加强监督:设路为监察区,分管地方军事、财政、司法等。州一级区划中知州与通判相互牵制。 2、展示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 展示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 教师阐释 师:在吸取五代十国“军阀割据”“君弱臣强”的教训之下,宋初统治者针对中央宰相权力过大的问题进行了制度上的调整。根据所学,自秦朝设立丞相以来,历朝历代都有一些限制丞相权力的措施。比如? 师:宋朝在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将中书门下合并,设立政事堂,政事堂长官同平章事位同宰相,同时设置参知政事为副宰相,中书门下直接领导原尚书省的六部,行使行政权。另设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等三司使分别掌管军政事务和财政事务。同时,设置台谏,负责监察。 3、教师总结:由此,宋朝中央政府形成了“二府三司”的权力分配模式。“二府”与“三司”互不统属,各自直接向君主负责。 4、抑制武将:统兵权和调兵权分离 师:为抑制武将,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从武将手中收回兵权,同时将禁军的统兵权一分为三,设置三衙,三衙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并实行更戍法,禁军定期更换。枢密院又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负责给将领发兵;统领军队的师将领,但将领没有调兵权,这就形成了宋朝“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抑制武将的效果。 台谏:台谏的言论对宰相的权位有直接的影响,这种情况在宋仁宗时最为明显。据统计,仁宗朝其实有宰相二十三名,因台谏弹奏而罢相者有十三人,可见台谏言论对宰相去留的重要6、展示:唐朝三生六部制于宋朝你二府三司行政流程图 组织课堂探究: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 根据课本内容归纳宋朝重文抑武的表现 (1)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2)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师:由此可知,宋代形成了“文臣领兵,以文治武”特殊局面。 展示唐宋间科举考试录取人数表,提问学生,有何变化?为什么? 展示宋代科举制创新之处。 师:吸取唐、五代时科场积弊的教训,在科举考试中采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渐的措施: 锁院制度;弥封制度 誊录制度;别试制度 师:这一系列的创新之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课堂探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如何评价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预防了内乱 ,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 消极: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因循守旧;强干弱枝,边防空虚 5、总结: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重文轻武,文人治国 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 弱枝强干,守内虚外 发展科举制 讲解更正 课本导言部分勾画相关知识。 人是北宋建立的基本信息。 生:原因是“方镇太重”(地方权力过大) 解决办法有:“制钱谷”“收精兵”“削实权” 整理笔记,检查导学案。 观察50页北宋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思考这种设计的作用。 生:汉代“中外朝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 完成示意图的增补,加强理解。 观察50页“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增补信息。 理解宋朝中央权力分配情况,为后面的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通过老师的讲解,对50页北宋中央权力分配示意图理解并增加内容。 根据老师的讲解,完成导学案的填写与修改。 小组讨论,分析三省六部制与二府三司对丞相权力限制的区别。(约1分钟) 生:三省六部采取的是流程分权(或程序分权)。二府三司采取的是专业化分权,互不相属。 课本勾画知识点 思考相关问题 生:相比于唐朝,宋代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为了增加文管数量,打压武将。 生:更多的底层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官场、扩大了统治基础、更加公平、弘扬了读书风气......... 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分析材料 思考问题,并积极回教师所问。 让学生对北宋的建立过程有基本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通过旧知识回忆,加强学生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进行深刻的理解。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展示文字图片材料,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知识点的能力。 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培养学生解读教材的能力。 通过示意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北宋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体现在那些的方,同时加强“中央集权”这一概念的理解。 通过设问,调动学生的旧知识。加强对“君主专制”的理解 考察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力。 宋代可就考试的创新之处,为宋代文化的兴盛和文人性格具有教的的影响,也是常考的考点,通过讨论思考,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课堂学习内容总结加强 及时检测,巩固所学。
总结升华 师:这一系列渗透着“防弊”精神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预期效果,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和稳定了封建统治;塑造了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士人气节;两宋富有活力的经济和社会风气也和这一系列的措施有关。但也造成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农民负担沉重,社会尚武之风衰微等消极后果,为后来的统治危机埋下祸根。内重外轻的军事部署导致边防危机加深,臃肿的官僚队伍、数量庞大的军队开支等,为北宋的“三冗两积”问题埋下伏笔。围绕着危机,北宋统治者如何应对?效果如何?就请期待下节课吧! 跟着老师的叙述,回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总结升华,强化记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提升中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同时,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为学生的学而教,以学生如何获取知识、提高潜力为标准来设计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采取了地图、图片、文献史料等材料,带领学生一起分析探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分析史料,建立良好的时空观念。充分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学生的良好反馈。学生能够从材料中准确的分析得出符合历史事实的看法。并在课堂演练以及课后作业的检查中得到了证实。
六、教学板书
一、宋的集权 背景 措施 地方:加强控制 中央:削弱相权 方针:重文轻武 特点 影响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