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考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学期 期中考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14:47:5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题2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握时间合理分配,仔细审题,圈画关键!!!
1.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和诠释。研究北京人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北京人头部复原图 B.考古现场的影像资料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历史学家的著述
2.中国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原始社会和原始人类分别经历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冶金技术的进步 B.生活方式的转变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4.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一个存在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以稻作农业经济支撑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印证了长江流域对中国文明起源的杰出贡献。2023年12月3日,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国家如此重视良渚遗址,最主要的原因是这里( )
A.出现了最早的阶级分化 B.产生了非常发达的手工业
C.出土了大量的精美玉器 D.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5. 考古发现,地处黄河中游地区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距今4300—4000年)出土了分别来自浙江良渚、山东大汶口和辽河流域的玉器。据此推测合理的是这些区域( )
A.经济发达贸易频繁 B.存在文化交流 C.手工业的技术精良 D.农耕技术先进
6.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表明,分封制( )
A.强化了血缘与政治联系 B.埋下了分裂割据隐患
C.突出了权利与义务统一 D.淡化了民众等级观念
7. 公元纪年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这一时间可描述为( )
A.公元20世纪70年代 B.公元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8.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地方势力膨胀,威胁封建统治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D.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9.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封建经济出现飞跃,生产工具革新 B.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C.奴隶制逐步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D.人民深受战争灾难,起义不断爆发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微
11.9.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大商人,且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D.丁同学成为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12.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治理黄河 B.修筑都江堰 C.奖励耕战 D.开凿灵渠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13题7分,14题8分,15题11分,共26分)认真分析,不要空题,沉着冷静,准确作答!!!
1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
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 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 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 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
材料二: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黑貌狱疆虎,以与炎帝战……
——摘编自《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摘编自《礼记·礼运》
(1)请用材料一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分)
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____
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轩辕”指的是谁?他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写出该制度下的部落领袖(举一例)(3分)
14.(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观察材料一时间轴,请回答B处的朝代名称,并说出这个朝代的建立者。(2分)
材料二: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并指出该制度下诸侯有什么义务?(3分)
材料三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戡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3)结合所学,写出该制度的分封依据。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西周实行该政治制度的作用有哪些?(3分)
15.(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兼制(分封)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
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
期的争霸战争。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
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为奖励;
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合并乡村城镇为县,由
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天子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2分)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1分)
(3)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1分)他的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1分)材料中的哪一条措施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2分)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2 3 4 5 6 7
C D A D B B C
8 9 10 11 12
D C D D B
13.(1)A:2、4 B:1、3
(2)“轩辕”:黄帝。 人文初祖。
(3)制度:禅让制。 标准:贤德之人。 领袖:尧 舜 禹(举一例即可)
14.(1)朝代:商。汤
(2)制度:分封制。 义务:向周王进献贡赋,军队服从周王调动。
(3)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作用:巩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扩大了统治范围。
15.(11分)(1) 主要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目的: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 霸主:齐桓公。
(3)商君:商鞅。 秦孝公
措施: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2分)
(4)趋势: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社会变革等。(写出任意2点即可,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