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12: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标解读
1
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2
结合北宋初期的社会危机,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3
了解宋代同辽、西夏和金的关系,认识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时空线索
目录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王安石变法

南宋的偏安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情境设计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960年,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新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长时间的稳定统治。
图为明朝人绘制的《雪夜访普图》,描绘了宋太祖与谋士赵普筹划统一方略的场景。
(一)北宋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统治者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黄袍加身
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的背景
(二)宋初加强中央集权
历史故事“杯酒释兵权”
961年,宋太祖邀石守信等高级将领宴饮。众人酒意正浓,太祖对他们说:“我依靠你们的力量才当上皇帝,可是当皇帝后却整夜不能安眠。”石守信等忙问原因。宋太祖回答说:“假如有一天你们的部下把黄袍加在你们身上,那时也由不得你们。”石守信等惊惶下跪,问该怎么办。太祖乘机劝他们解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远不可动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石守信等领会了他的用意,次日都称病辞去兵权。宋朝从此改变了“长枪大剑”的重武轻文局面。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
1.加强地方控制
材料一 (宋太祖曾对赵普说)五代方镇残虐……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从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3
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多以赋入自赡,名曰留使……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6
材料三 禁军聚之京师……皆一以当百。诸镇皆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由我太祖能强干弱枝、制治于未乱故也。
——司马光《涑水记闻》
措施
1.加强地方控制
①行政(削实权):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
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
②财政(制钱谷):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
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
③军政(收精兵):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对大臣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将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B.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C.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D.地方赋税全部由中央掌控
练习
C
2.分散机构权力
二府三司
中央
目的:削弱宰相权力,
强化皇帝权力。
唐代三省六部制与宋代二府三司制分散相权的方式有什么区别?
唐:程序分权(草拟、审核、执行)
宋:领域分权(行政、财政、军政)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加强相权削弱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练习
C
2.分散机构权力
地方
四监司
目的:削弱地方分权,
强化中央集权。
——四监司从不同方面监控各州
——文官担任
——监督知州
3.抑制武将权力
①崇文抑武,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
地位。


③导致三冗二积的危机。(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
影响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南下,逼迫北宋签订协议,维持已有边界,辽宋皇帝以兄弟相称。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岁币”。通过这项协议,北宋勉强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安定。宋、辽之间百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
澶渊之盟
(一)边防压力
北宋又与西北党项族新建立的西夏发生战争,也是屡战屡败。西夏虽屡胜,但掳掠所获财物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榷场贸易所得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内容包括:西夏取消帝号,名义上向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
庆历和议
【思考点】P54“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观点一:
不可取:屈辱求和、财政受损;
武备废弛,亡国隐患。
观点二:
有可取之处:受损有限;社会安定;榷场贸易;民族交融;生产发展。
(二)财政危机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贫
积弱
募兵制
宋代文天祥说:“本朝惩五季之乱,消除藩镇,一时虽足以矫尾大之弊,然国以浸弱,故敌致一州,则一州破。致一县,则一县残。”这说明( )
A.宋代没能消除藩镇割据的危害
B.宋代中央集权软弱无力
C.宋因强化中央集权而导致积贫积弱
D.宋频繁的发动对外战争
C
练习
王安石变法

(一)庆历新政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明黜陟(严明官吏升降)。
2.抑侥幸(限制官僚滥进)。
3.精贡举(严密科举取士)。
4.择官长(慎选地方长官)。
5.均公田:重新规定官员按等级给以一定数量的职田,调配给缺乏职田的官员,以“责其廉节”,防止贪赃枉法。
6.厚农桑(重视农业生产)。
7.修戒备(整治军备)。
8.减徭役。
9.覃恩信(落实朝廷的惠政和信义)。
10.重命令(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
核心:整顿官僚机构
“皇祐二年(1050年),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杭州太守范仲淹采取了“饥岁工价至贱,可兴土木之役,……”的措施。其主张是( )
A.发动战争,转移矛盾
B.巧立名目,增加徭役
C.兴建工程,以工代赈
D.降低工价,开仓救济
练习
C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年间,任参知政事,后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于1074年被罢相。保守派得势后,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目的 措施 内容 作用
富国 青苗法 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募役法 纳钱代役 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
农田水利法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保证灌溉,防洪赈灾
均输法 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
方田均税法 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 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
市易法 在东京设市易务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强兵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精简编制) 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
取士 改革科举制度,进士科专考经义策论 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三舍法,上舍生成绩优秀者直接做官
(二)王安石变法
时间:1069年
目的:富国强兵
影响(4):课本55页
参照课本55页
从“多元视角”认识王安石变法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2.进步性
①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力量,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③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革新精神值得肯定。
3.局限性
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王安石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王安石变法研究史》无意那种“笔头去取千万端”的争论,力求客观讨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下列关于其作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挽救了北宋的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D.增加了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练习
C
南宋的偏安

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靖康之变”后,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和议 时间 内容
绍兴和议 1141年 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南宋对金称臣
每年向金缴纳白银25万两、绢25万匹。称为“岁贡”
和议 时间 内容
隆兴和议 1164年 维持绍兴和议的疆界
南宋不再对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
每年向金缴纳白银和绢减为20万两、匹
宋割商、秦两州给金
和议 时间 内容
嘉定和议 1208年 维持原来疆界
金宋改为伯侄之国
岁币绢、银各增至白银30万两匹。
犒军钱300万贯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