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
新变化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社会主义阵营示意图,苏联三大改革及苏联解体时间。
2.史料实证:影像史料实证历史,增强记忆效果。
3.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原因。
4.家国情怀: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成就及重要意义,强化民族自豪感,国家认同感。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发展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相继爆炸了原子弹(1949.8)和氢弹(1953.8),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很大提高(住房,教育,医疗免费)。
(2)存在问题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轻重失调的局面没有改观。问题仅仅是这些?
斯大林模式下的苏联
【温故知新】苏联模式的问题
1953
1964
1985
1991
1982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没了。
主要推行农业领域的改革
主要推行工业领域的改革
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根本性改革
苏联的三大改革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部分,了解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内容。
苏联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不能忽视的赫鲁晓夫改革
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农业: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玉米运动”;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苏联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突破
(1953.9—1964.10)
苏联模式
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农业: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玉米运动”;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工业:“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服从国家计划管理前提下自主经营;军事国防建设,国民经济更加畸形
苏联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突破
没有突破
(1964.10—1982.11)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趋于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联模式
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农业:扩大集体农庄自主权;“玉米运动”; 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工业:“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服从国家计划管理前提下自主经营;军事国防建设,国民经济更加畸形
经济:承认市场调节的作用。租赁制、家庭农庄
政治:“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模式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没有突破
没有突破
根本触动
偏离方向
(1985.3—1991.12)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深化却失败的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模式
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生产资料公有制;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权力高度集中。
苏联模式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中期的苏联改革,始终没有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80 年代后期苏联的改革发生了根本方向性错误, 终于使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赫鲁晓 夫改革 勃列日 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同点 侧重点 农业 工业 前期是经济领域,
后期是政治领域
结果 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 失败
失败 原因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相同点 ①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二子目,了解东欧各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情况。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
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在国家指导下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
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工业、农业增产,经济迅速发展。
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合作社和企业自订生产计划。
国民收入递增,消费水平提高
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
经济稳步增长
南斯拉夫
波兰
匈牙利
民主德国
东欧国家一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又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发生了剧变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思考】引起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有哪些?
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呢?
材料三:
“和平演变” 即在政治上,美国承认东欧各国政府的法律地位,直接与东欧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同时,美国表明立场,将苏联与东欧区别看待,以此来分化苏联与东欧关系。其次,在经济方面,加强与东欧各国经济贸易与往来,分化瓦解东欧的苏联式的经济模式。再次,在加强政治、经济交往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在批评社会主义文化(以苏联文化模式为主)的同时,加强西方文化的宣传与渗透,达到在文化上同化东欧的目的。
深度学习: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及东欧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③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材料二:
材料一: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三部分,结合所学知识,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78.12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92年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17年中共十九大,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思想解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改造完成:1956.12中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前途光明。
材料一
苏联领导人坐火车旅行。铁轨到了尽头,火车停下。
斯大林抽着烟斗,严肃地下令:“给我调100万劳改犯来,修不通铁路,统统枪毙。”
赫鲁晓夫敲着皮鞋喊:“把后面的铁路接到前面去,火车继续开!”
勃列日涅夫挥舞着双手说:“坐在座位上自己摇动身体,做出列车还在前进的样子。”
最后,戈尔巴乔夫沉思道:“把火车拆了,到有铁轨的地方再拼装起来。”
于是苏联解体了。
不同: 苏联盲目实践,没有科学理论升华与指导。苏联很长一段时间坚持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失误。中国边实践边摸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革路径明确,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二 中国改革大事记
【深度学习】中苏改革的不同及给我们的启示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 的丧失和国家制度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启示是什么?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