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戊戌变法 课时巩固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6 戊戌变法 课时巩固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14:53:4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6 戊戌变法 课时巩固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1949 年商务印书馆董事长张元济回忆说:“五十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了,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由此可见,“我们被日本打败”( )
A.推动戊戌变法的进行 B.完成《马关条约》的签订
C.促进洋务运动的开展 D.加快《辛丑条约》的签订
2.它作为政治事件,是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一个环节(开端),但是作为文明事件,它却是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们,立根于传统吸纳西方思想。这一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3.1898年春,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主张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同年夏,康有为等亦奏请朝廷派遣学生游学日本。这反映了( )
A.自强求富的追求 B.救亡图存的探索
C.变法图强的主张 D.革命情绪的高涨
4.戊戌变法不但在政治变革上是一次历史的超越,而且在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在“西学”和新学的冲击下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 )
A.完成了政治变革 B.促进了思想启蒙
C.宣传了西方思想 D.摧毁了封建制度
5.公车上书之后,他设强学会于京师,为御史杨崇伊所劾,封禁;其徒设《时务报》于上海……举国耸动,风气骤变。根据材料可知,他和其徒( )
A.最早“开眼看世界” B.掀起洋务运动
C.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D.领导五四运动
6.甲午战争后,先进知识分子具有群体意识的觉醒由此开始,以下哪一事件是“群体意识觉醒”的表现(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金田起义 D.义和团运动
7.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 B.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
8.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和新政,前后相继。尽管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抱残守缺,但他们中多数人不敢沉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做出选择,企图实现统治阶级自我革新,然而由于在变革中的举措失当,最终被异已力量所推翻。这说明晚清( )
A.制度变革获得普遍支持 B.维新思想不具有变通性
C.救亡运动激化国内矛盾 D.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
9.“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北伐战争 D.遵义会议
10.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11.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这表达了维新派( )
A.政治革命的诉求 B.组建新军的愿望
C.教育救国的主张 D.发展实业的决心
12.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 )
时间 代表作
鸦片战争后 《海国图志》《瀛寰志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
戊戌变法后 《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
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 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
C.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 D.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
13.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梁启超意识到发动民众的重要性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各国的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只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中广大国民普遍参与
14.1898年9月,谭嗣同、林旭、康广仁等人被捕,后被斩首于菜市口。他们曾有过下框所示言论。从这些言论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林旭: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 康广仁: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A.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 B.戊戌诸君子因造反而被斩首
C.主张废除八股是康广仁被斩首的原因 D.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
15.“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君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材料最有可能来自( )
A.林则徐的文稿 B.李鸿章的奏折
C.康有为的上书 D.陈独秀的演讲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吸食鸦片又叫“抽大烟”,极易上瘾。长期吸食,不仅耗费大量钱财,最终导致倾家荡产,而且使人变得面黄肌瘦,目光呆滞,有气无力,甚至丧失先天免疫力,患染各种疾病,直至死亡。
——统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
(1)据材料一,举例两条“抽大烟”对人体的伤害。当今世界毒品泛滥,“禁毒”工作刻不容缓。请你为我们的“禁毒”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例一位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
——统编教材八年级历史上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4)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17.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维新之因】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威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戊戌变法】
材料二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沼令,主要内容有:发蔚县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哪些变法措施对封建旧势力的冲击最大?
【变法之用】
材料三 1898年,光绪帝实行变法,这次变法虽然很快就失败了,但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新变法在当时的社会上有何积极作用? “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A
依据题干信息“50多年前,因为朝鲜的事件,中国和日本开战,结果我们被日本打败,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由此可见,“我们被日本打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进行,A项正确;完成《马关条约》的签订,与题干材料“大家从睡梦中醒过来,觉得不能不改革了”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2.C
根据题干信息“它作为政治事件,是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一个环节(开端),但是作为文明事件,它却是中国传统的士大夫们,立根于传统吸纳西方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是指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起义,与近代民主政治运动不符,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新文化是一场思想大解放运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3.B
据题干“1898年春,晚清重臣张之洞在其《劝学篇》中主张向日本派遣留学生:同年夏,康有为等亦奏请朝廷派遣学生游学日本。”可知,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文化及先进的技术,并派遣留学生。《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的组织下发动了“公车上书”。后在康有为、梁启超的领导下,发动了维新运动。因此,材料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救亡图存的探索,B项正确;自强求富的追求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戊戌变法不符合,排除A项;变法图强的主张是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革命情绪的高涨,符合资产阶级革命派,洋务派和维新派都没有主张革命,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4.B
根据题干“思想文化上也是一次重大的历史转折”“古老的封建文化的统治地位……从根本上发生了动摇”和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对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和顽固势力愚昧守旧的思想状况进行了痛切的批判和鞭挞,还提倡资产阶级新文化,在广大士庶民众中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其最大的作用是促进了思想启蒙,B项正确;戊戌变法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排除A项;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变法图强,不是宣传西方思想,排除C项;戊戌变法是维护清朝统治的,且最终失败,并没有摧毁封建制度,排除D项。
5.C
《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发动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所以材料人物是康有为,他和其徒传播维新变法思想,C项正确;最早“开眼看世界”的是林则徐,排除A项;掀起洋务运动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而康有为是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排除B项;康有为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甲午战争后,先进知识分子具有群体意识的觉醒由此开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具有群体意识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公车上书。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从此,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B项正确;虎门销烟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前,排除A项;金田起义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前,时间不符,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运动,并不能先进知识分子,排除D项
7.B
根据题干“‘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及通过考古发现推翻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我国文物保护对明晰中华文化的起源,维护我国国家前途命运、民族尊严,增强文化自信作用巨大,B项正确;材料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的作用,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是表象,排除A项;材料是对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的回击,体现的是国民的民族意识,而不是民主意识。且仅据该材料看不出是否由此“开始”,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文物与民众的关系,而且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不利于文物的保护和利用,排除D项。
8.D
晚清时期的维新变法和新政都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做出选择,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体现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曲折,D项正确;制度变革获得普遍支持,与材料中“统治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抱残守缺”不相符,排除A项;维新思想不具有变通性,与材料“他们中多数人不敢沉沦,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上不断做出选择”不相符,排除B项;国内矛盾一直存在,材料没有体现救亡运动激化国内矛盾,排除C项。
9.B
依据题干信息“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题干信息说明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以看出,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近代维新派开展的戊戌变法,他们主张变法图强,1898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的推动下,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B项正确;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领导的,而这一认识出自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排除A项;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时期进行的统一战争,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中共在红军长征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共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10.C
根据材料“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针对民族危机,康有为作为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开出的“新方”是变法图强,从制度方面进行变革,C项正确;师夷长技是洋务派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排除D项。
11.C
根据题干“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可知,梁启超等维新派认为自强应以“兴学”为先,即教育救国,C项正确;政治革命的诉求属于革命派的孙中山,与梁启超等无关,排除A项;题干主张发展教育,未涉及组建军队,排除B项;主张发展实业的是张謇,排除D项。12.D
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甲午中日战争后则是重视政治制度,戊戌变法后则偏重于西方思想文化,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D项正确;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图表所示的事件都以失败告终,井冈山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找到中国国情的救国道路,排除B项;近代中国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但并不表明广泛接受,排除C项。
13.A
“从国民而起”,“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体现启发民智的重要性,说明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A项正确;戊戌变法借鉴了外国经验,说法错误,排除B项;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迁,这个说法和史实相违背,排除C项;戊戌变法并未广泛发动群众,排除D项。
14.D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致力于维新变法运动,并领导了戊戌变法,其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变法图存。而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戊戌变法失败。因此,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戊戌诸君子致力于救国图存,D项正确;戊戌变法失败导致谭嗣同的遇害,而不是谭嗣同遇害标志着戊戌变法失败,排除A项;BC项表述错误,排除BC项。
15.C
根据材料“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结合所学可知,是康有为上书给皇帝,是请求变法的上书,C项正确;林则徐是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排除A项;李鸿章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排除B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提倡民主与科学,排除D项。
16.(1)使人变得面黄肌瘦;目光呆滞;有气无力;甚至丧失先天免疫力,患染各种疾病;直至死亡。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远离毒品,保护家园。
(2)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等
(3)公车上书
(4)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1)根据材料一,可知,当今世界毒品泛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抽大烟”对人体的伤害使人变得面黄肌瘦;目光呆滞;有气无力;甚至丧失先天免疫力,患染各种疾病;直至死亡。“禁毒”工作刻不容缓。我为我们的“禁毒”活动设计的宣传标语是:珍爱健康,远离毒品。远离毒品,保护家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3)根据材料三,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7.(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2)裁撤冗官冗员,废除八股,裁减绿营等。(3)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戊戌政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