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综合检测试题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历史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B.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C.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D.《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某校以“民族英雄”为主题编写校本教材,书稿内容如下。横线处应填写的历史人物是( )
第三章 近代民族之魂 第1节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 第2节 ______与黄海海战 第3节 杨靖宇与东北抗联 第4节 佟麟阁与保卫北平
A.邓世昌 B.李鸿章 C.孙中山 D.陈独秀
3.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其中,含有以下内容的条约,按签订的时间排列,排列正确的是( )
①……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②……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
③……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
④……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4.“他们始意是要排除欧美势力的,因此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他们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和八国联军打仗,前仆后继,锐不可当,实在令人惊奇”材料旨在说明义和团的( )
A.盲目排外情结 B.反帝爱国精神 C.忠君爱国态度 D.乐于奉献品质
5.学者金冲及说:洋务运动时期人们曾寄予厚望的新式海陆军,在战争中竟然那样快地覆没了,原来在很长时间内造成的虚幻的安全感顿时消失。这段话意在说明( )
A.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决定了失败的必然性
C.甲午战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D.洋务运动的失败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基础
6.下图为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视察汉阳铁厂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拍摄该照片的目的可能是( )
A.表达对环境污染的忧虑 B.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
C.鼓舞清军对日作战士气 D.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7.近代一位著名人士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 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该人士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B.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
C.缺乏充分思想动员 D.没有得到广泛社会支持
8.要成功地把西方现代文明引入传统社会的制度层面,需要掌握制度创新的适度性,特别是在存在着强大的传统官僚体制的中国,变法主持者企图短期内变更整个“皇朝行政体制”,故激烈的反弹在所难免。这段话意在说明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是因为( )
A.改革急于求成 B.光绪缺乏实权
C.列强横加干涉 D.措施不够全面
9.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下列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中,在经济方面产生影响的政策( )
A.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10.“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里所述“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指( )
A.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B.资产阶级改良派提倡维新变法
C.农民阶级主导太平天国运动
D.近代先进知识分子引领新文化运动
11.《马关条约》的赔款约为1842年及1860年对英、法赔款的七倍,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由此可见,《马关条约》使( )
A.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 B.中国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 D.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2.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战争的失败带来了空前辱国的条约,它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急剧的变化。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
A.北伐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13.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通通排斥,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说明( )
A.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义和团运动阻止打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
C.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和蒙昧迷信的落后性 D.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14.与近代侵略示意图有密切关联的不平等条款是( )
A.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大幅度增加
B.侵略者获得领事裁判权与片面最惠国待遇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5.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 )
A.政府的残酷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C.农民军内部分裂 D.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早年就读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远赴英国学习海军,留学期间,广泛涉猎西方各种政治学术理论。两年后回国,长期从事教育事业。1894年,甲午战败极大地刺激了严复,他痛心疾首。1895年春节刚过,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号召救亡图存。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戊戌维新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学说被译介绍到中国,中国的思想界更为活跃。戊戌政变后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摘编自李程《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的活动见证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分析严复能够成长为维新派人士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变法运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7.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三 自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对抗和失败交错的过程。……庚子与辛丑之交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陈旭《《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怎样理解1840年后“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日本人是怎样“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民族抵抗意识全部丧失”源于哪一条约的哪一条款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参考答案:
1.D
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而“《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体现出了《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在林则徐的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
2.A
1894年,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和全舰将士壮烈殉国,A项正确;黄海战后李鸿章下令弃战,日军趁机夺取制海权,排除B项;孙中山主要功绩是领导辛亥革命,排除C项;陈独秀主要贡献是领导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建共产党,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九龙半岛给英国”分析可知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可知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大清国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可知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根据材料“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分析可知是《马关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根据时间顺序,②①④③符合时间顺序,B项正确;根据不平等条约签订的时间顺序,ACD排序错误,分别排除ACD项。
4.B
由材料中“他们的始意是要排除欧美势力的”“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和八国联军打仗,前仆后继”可知,材料旨在说明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精神,B项正确;材料“他们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体现了盲目排外,但材料旨在说明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精神,排除A项;材料旨在说明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精神,没有体现义和团对君主的态度,排除C项;材料旨在说明义和团的反帝爱国精神,没有体现出乐于奉献品质,排除D项。
5.B
根据题干“原来在很长时间内造成的虚幻的安全感顿时消失”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导致新式海军这个安全感是“虚幻”的,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决定了失败的必然性,B项正确;题干并没有强调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甲午战败使民族危机空前加剧,但在题干里没有体现,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成为维新变法的背景,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4年视察汉阳铁厂”及所学知识可得,这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取得的成就,也就是展现近代化运动的成就,B项正确;材料未强调汉阳铁厂对环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此时中日是战争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只是对汉阳铁厂的一个描述,未提及对其他民族企业产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7.D
根据题干中“近代一位著名人士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 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可知,该人士强调戊戌变法的各种措施缺乏社会基础,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D项正确;材料中“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强调了戊戌变法内容上还是不错的,只是缺乏实施的基础而已,认为缺陷是变法措施贪大求全,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社会支持,并不是强调其实施的方式,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戊戌变法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缺乏充分思想动员,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
8.A
根据“变法主持者企图短期内变更整个‘皇朝行政体制’,故激烈的反弹在所难免”可知,材料意在强调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改革的速度有关,即过于急促的改革导致了激烈的反弹,是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A项正确;虽然光绪帝在戊戌变法中缺乏实权是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题目中并未直接提及这一点,排除B项;题目中没有提及外部势力对戊戌变法的干涉,因此列强横加干涉与题目描述不符,排除C项;“措施不够全面”的说法与题干“变法主持者企图短期内变更整个‘皇朝行政体制’,故激烈的反弹在所难免”不符,排除D项。
9.B
在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中,在经济方面产生影响的政策是: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B项正确;“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是文化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是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
10.A
据题干“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为了挽救清朝统治危机,先后开展了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他们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试图通过“师夷长技以自强”来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这一努力虽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这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A项正确;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主张和平改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项;从1851年到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并未使清朝“死里求生”,反而加速了其衰落,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始于1915年,此时清王朝已经灭亡,排除D项。
11.A
根据材料“《马关条约》的赔款,约为1842年及1860年对英、法赔款的七倍,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和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给日本,超过当时中国全年收入的两倍,这使中国的国力遭到严重损耗,加重了人民负担,A项正确;题干涉及到的是赔款问题,没有提及领土主权问题,排除B项;《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监控之下,排除CD项。
12.B
根据材料“战争的失败带来了空前辱国的条约,它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急剧的变化”和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战争”指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此背景下,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项正确;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战争,不是对外战争,排除A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帝国主义国家联合侵华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反侵略战争。CD项均与题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都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不符,排除CD项。 13.C
根据材料“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通通排斥,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可知,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体现出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在义和团中也存在,这些信息充分说明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和蒙昧迷信的落后性,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作用,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义和团运动有盲目排外和蒙昧迷信的落后性,“阻止打乱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项;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说明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4.C
该示意图是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4.5亿两,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C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大幅度增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5.B
根据题干“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农民起义只是面对本国封建势力的镇压,而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列强侵略中国期间,它们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它们失败与以往农民起义不同之处,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历代农民起义都会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也会出现农民军内部分裂,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以往农民起义的相同点,A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明末的李自成农民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故“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农民起义的相同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6.(1)事件: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原因:留学期间对西方政治学术理论的学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严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作用:促进了新式文化事业发展;促进了西方先进文化的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思想解放;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17.(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弱国无外交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