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和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6.科学方法:测量,观察,画图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3.核心价值观:珍爱生命,观察了解蚕的生长变化。
2学情分析
学生手里的小蚕开始慢慢长大,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小蚕如何吃叶子,坚持给小蚕清理粪便,坚持观察记录小蚕的运动,外形变化(小蚕身体逐渐由黑变灰,变白,脚丫数量越来越数得清了,蚕粪便越来越有形状了,脚丫的力量越来越强了),还发现了小蚕有睡眠、蜕皮现象,但是还不是很清楚这叫什么现象,为什么会这样。教师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深入细致观察,坚持记录,鼓励孩子思考探究小蚕的生活习性,身体各部分的功能,让孩子对幼蚕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3重点难点
重点:
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以及指导学生帮助蚕顺利地吐丝结茧等。
难点:
要鼓励学生全面,细致和科学地观察,必要时应该数一数.量一量。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经过精心孵化,蚕卵里孵出了小蚕,经过这几星期的饲养,我们的蚕宝宝慢慢地长大了,同学们也通过画图.写日记等多种方式记录着小蚕的生长变化。同学们饲养的小蚕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吧!揭题。
(板书课题:蚕的生长变化)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 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二)学习新课:交流蚕的生长变化
1.我们的蚕出生已有2个多星期了,说说这两个多星期中,你是怎样照顾它们的?学生交流。
2.在这两个多星期中,你发现蚕有了哪些变化?
学生交流汇报前一段时期养蚕活动的发现和体会。(交流时,让学生出示自己的记录单.照片.图画.标本等。从体长.吃食情况.排便情况.活动情况.蜕皮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和交流。)
3.关于蜕皮学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也有一些问题,希望与同学交流。
了解什么叫“蜕皮”。
①你发现蚕蜕了几次皮
②蜕一次皮用了多少时间
③蜕皮前蚕有什么反常的情况
④蜕皮前和蜕皮后的蚕有什么不一样
⑤你认为你的蚕还会蜕皮吗
⑥你认为蚕为什么要蜕皮呢
说说蚕蜕皮的过程。
4.教师出示蚕各阶段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图中的蚕应是几天左右拍摄的?
5.交流饲养过程中的其他发现。
活动3【讲授】学习新课 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三)学习新课: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
1.观察蚕的外形。了解蚕身体的颜色.形状,以及它的头部.胸部.腹部.足等。
2.观察蚕吃桑叶,了解蚕是怎样吃桑叶的,它的口器特征。
3.观察蚕的运动,了解蚕用什么爬行,怎样爬行
4.讨论蚕的身体结构和它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边观察边记录,并画一条蚕。
各组细致观察蚕宝宝的身体,先计划一下怎样观察,比比哪组的发现最多。
将蚕放在展台上,各组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尤其是学生忽视的方面再次指导观察.
活动4【活动】总结拓展
(四)总结拓展: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1.预测蚕将会怎样变化,并指导学生下一步进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及方法。
(1)怎样区别即将吐丝的蚕;
(2)怎样为它营造结茧的场所;
播放蚕的一生视频。
活动5【作业】作业
.布置作业:指导学生课外为蚕结茧做好准备,记录蚕吐丝的过程。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2.蚕的生长变化
蚕的外形:头,胸,腹,足
蚕的运动:胸足,腹足
蚕吃桑叶,口器
活动7【测试】测评
蚕的生长变化 习题
一、填空
1.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 )和( )。
2.刚孵出的蚕宝宝是( )色的,像小蚂蚁。
3.小蚕吃的桑叶要切成( )或( )。
4.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 )。
5.我观察到蚕的腹部有( )对足
二、选择
6.蚕口中的大牙用来( )。
A、与其他动物打架 B、咬食桑叶 C、吐丝作茧
7.蚕作茧时总是选在( )。
A、盒子的中间位置 B、盒子的边上 C、盒子的角落里
8.你的蚕结的蚕茧的颜色是( )。
A、白色 B、黑色 C、灰色
9.蚕宝宝一生要脱( )次皮。
A、3 B、4 C、5
三、连线:为蚕宝宝建造一个舒适的家。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 防止蚕宝宝受伤
在天气干燥时撒一些水 有利于空气流通
把嫩桑叶切碎 提供合适的湿度
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 保持“房间”清洁
用羽毛把它刷到桑叶上 有利于蚕宝宝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