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试题(1-4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综合试题(1-4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07 14: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综合试题(1-4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倡导低碳生活,我们要努力做到
A.践行光盘行动 B.废水直接排放 C.纸张单面打印 D.垃圾焚烧处理
2.国宝“唐鎏金铁芯铜龙”是用铁铸造内芯,铁上包铜,外层鎏金。整个龙身飞扬舒展,反映了唐代高超的铸造工艺。国宝历经千年,出土后表面仍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的性质
A.很活泼 B.导热性 C.很稳定 D.延展性
3.科研人员曾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证实: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能反应生成以及铁。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D.其他反应
4.《神农本草经》记载:将丹砂(主要成分是)在空气中焙烧,就会得到汞,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A图中的数值为2 B.汞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 D.汞原子的中子数为80
5.规范、严谨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试剂 B.过滤
C.量取液体 D.加热液体
6.借助模型可以更好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下列模型可以用来表示“”的是
A. B. C. D.
7.在组成化合物的常见元素中,部分元素有可变化合价。下列含氯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的是
A. B. C. D.
8.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实验前要将集气瓶内的容积进行五等分 B.将红磷换成木炭,也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C.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后,再关闭弹簧夹 D.该实验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的性质
9.如图为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10.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A.公路上大雾弥漫 B.花棚里香气扑鼻
C.湖面上柳絮飘扬 D.氧气被压缩进钢瓶
11.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完成的 B.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大量开采地下水可缓解水资源短缺 D.实验室的废液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二、实验题
13.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如下图所示在实验室探究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试管中盛有5%的过氧化氢溶液,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C中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 。
(2)写出图B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某同学提出,催化剂二氧化锰会影响该反应的速率,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该反应的速率呢?于是,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完成了以下四组实验,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g 氧气体积/mL 反应所需时间/s
1 12 5 20 0.2 125 11
2 12 30 20 0.2 125 2
3 12 30 40 0 125 148
4 12 30 90 0 125 82
①实验1和2使用了催化剂二氧化锰,比没有使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实验3和4速率要 (填“快”或“慢”)
②通过实验1和2的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通过对比实验3和4,可知化学反应速率还与 有关。
③你认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比较合适的条件是 。
14.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上图所示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某同学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类型为 。
(3)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检验瓶中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写出步骤、现象、结论)。
(4)实验前,用图示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如果气密性良好,很快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5)实验完毕后应立即撤离导管,然后停止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 。
(6)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气体需从 端通入(填“a”或“b”)。
三、填空与简答
15.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结合水的净化,请按要求填空。
(1)水中的泥沙可以用 (操作名称)的方法除去。
(2)家庭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入 (填序号)除去水中的异味;
①肥皂水 ②活性炭 ③食盐水 ④氯气
(4)为探究水的组成及变化,某小组同行了如图的实验。电解时,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 (填“”、“”或“”处,乙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正负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 ,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
16.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硫元素的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有 电子,它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 。
17.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 ,② 。(写两点即可)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丙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 ,甲瓶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了一种无色液体来检验木炭燃烧后的产物,他所加的液体可能是 (填名称);加该液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8.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钠元素符号是 ,钠元素原子序数是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2)B与C分别对应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
(3)A对应的原子中x= 。A对应的元素在右图中 位置(填序号①至⑥)。
参考答案:
1.A
A、践行光盘行动,避免浪费,符合低碳生活,故A选项符合题意;
B、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不符合低碳生活,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纸张单面打印,浪费纸张,不符合低碳生活,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垃圾焚烧处理,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2.C
金的金属活动性较弱,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唐鎏金铁芯铜龙”历经千年,出土后表面仍金光灿灿。
3.B
在一定条件下,月壤中的(铁橄榄石的主要成分)能反应生成以及铁,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两种,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4.A
A、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80=x+8+18+32+18+2,x=2,选项正确;
B、汞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选项错误;
C、汞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容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汞离子,根据离子符号的书写,将数字和正负号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先写数字,后标正负号,数值为1,省略不写,符号为:Hg2+,选项错误;
D、由元素周期表一格中的信息可知,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200.6-80≈121,选项错误;
5.D
A、不可以用手直接取用固体药品,应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错误;
B、过滤时,需用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错误;
C、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标签要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错误;
D、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手握试管夹的短柄,正确;
6.B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式可知,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A、选项模型是由相同的两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不符合题意;
B、选项模型是由三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且分子中原子种类是两种,符合题意;
C、选项模型一个分子是由两个不同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选项模型只有一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7.C
A、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中钾元素显+1,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0,解得x=-1,不符合题意;
B、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4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y,则有(+1)+y+(-2)×4=0,解得y=+7,不符合题意;
B、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KClO3中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z,则有(+1)+z+(-2)×3=0,解得z=+5,符合题意;
D、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HClO中氢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w,则有(+1)+w+(-2)=0,解得w=+1,不符合题意;
8.D
A、实验前应将集气瓶内剩余空气的体积进行五等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瓶内压强不变,无法测定氧气含量,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实验前应先关闭弹簧夹,再将点燃的红磷伸入集气瓶,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开始集气瓶内有水,但气体不减少,氧气消耗完后红磷熄灭,利用了氧气能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的性质,故D选项符合题意。
9.A
A. 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可以使氧气完全反应,测定结果更准确,正确;
B.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体不减少,压强不变小,水不能倒流,错误;
C. 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此时气体由于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使倒流的水减少,测定结果偏小,错误;
D. 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导致瓶内气体受热膨胀逸出,使瓶内减少的气体增多,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10.B
分子太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雾是小液滴,不是分子,故A错;能闻到香气是由于花香的分子不停地运动造成的,故B正确;柳絮也不是分子,故C错;氧气被压缩进钢瓶是由于外力作用的结果,不是分子运动造成的,故D错;应选B。
11.D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镍,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8,表示原子序数为2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8,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12.A
A、水的天然循环主要为三种状态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B、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为海水,淡水资源比较紧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大量开采地下水会浪费水资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实验室中的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中,要倒入指定容器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3.(1)复燃
(2)
(3) 快 温度 20℃时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1)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现象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①由表中内容可知,实验1、2能比实验3、4所需时间短,则反应速率要快。
②实验4中温度更高,收集等体积的氧气所需时间更短,则说明反应速率还和温度有关。
③由表中内容可知,实验2反应太快,根本来不及收集气体,则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实验①的条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20℃时5%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14.(1)水槽
(2) 分解反应
(3) B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
(4)A
(5)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引起热的试管炸裂
(6)a
(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水槽。
(2)A装置为加热固体的装置,试管口塞有棉花,适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该反应为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3)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纯,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B;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检验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说明为氧气。
(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气密性良好,则试管中的气体受热会从导管中逸出,则可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故选A。
(5)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引起热的试管炸裂,应先立即撤离导管,然后停止加热。
(6)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
15.(1)过滤
(2)煮沸
(3)②
(4) c O2 1:2
(1)泥沙难溶于水,水中的泥沙可以用过滤方法除去
(2)家庭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
(3)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吸附色素和异味,则自来水厂抽取河水进行净化的过程中可加入②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
(4)电解水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电解水实验中,在电极处产生气体,乙玻璃管中产生气泡的位置在c处;
乙玻璃管与正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为氧气,化学式为O2,甲玻璃管与负极相连,产生的气体为氢气,化学式为H2,正负极得到的气体体积比为1:2,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文字表达式为:。
16. 三/3 6/六 非金属 得到 S2-
由硫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6个电子,硫带“石”字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6,多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硫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17.(1) 都与氧气反应 都是化合反应
(2)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甲: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乙: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丙: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故共同的特点,分别是:都与氧气发生反应,都是氧化反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都是化合反应等;
(2)铁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丙瓶中加入少量水或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了一种无色液体来检验木炭燃烧后的产物,他所加的液体可能是澄清石灰水;加该液体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1) Na 11 28.09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 2 ③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则钠元素符号是Na;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钠的原子序数为11;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故填:Na;11;28.09;
(2)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B与C两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12=2+8+x,得x=2;A的质子数为12,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所以该元素为12号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则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③,故填:2;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