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糖类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11-07 14:5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糖类 专项练
202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共15题)
1.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据此分析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A.CH2OH(CHOH)2CHO
B.CH3CH(OH)CH2CHO
C.
D.
2.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粮食中的淀粉、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
B.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其组成一定符合通式
C.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
D.根据能否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反应,可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
3.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功能紊乱,其血液和尿液中的葡萄糖(结构如图所示)含量会超出正常范围。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烃 B.与果糖互为同系物 C.常温下,难溶于水 D.实验式为
4.已知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由此得知葡萄糖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①加成 ②还原 ③与Na反应生成H2 ④氧化 ⑤取代 ⑥水解
A.①②③ B.③⑤ C.⑥ D.①②④⑥
5.下列关于葡萄糖和果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是还原糖,而果糖中没有醛基,是非还原糖
B.葡萄糖和果糖都能与H2在一定条件下作用生成己六醇
C.葡萄糖水溶液中,存在着链状和环状结构葡萄糖之间的平衡
D.果糖的吸湿性强
6.以下哪种物质是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
A. B.
C. D.
7.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实验如下:
步骤1: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取少量水解液于一支试管中,向试管加入碘水,溶液显蓝色。
步骤2:另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悬浊液加热至沸腾,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1如果不加入稀,淀粉就不会发生水解
B.步骤1中的实验现象说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
C.步骤2中的实验现象说明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氧化性
D.步骤1和步骤2的实验现象说明淀粉部分发生水解
8.中科院院士研究发现,纤维素可在低温下溶于NaOH溶液,恢复至室温后不稳定,加入尿素可得到室温下稳定的溶液,为纤维素绿色再生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广泛的一种多糖
B.纤维素难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其链间有多个氢键
C.NaOH提供破坏纤维素链之间的氢键
D.低温降低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
9.农村谚语“烟台苹果莱阳梨,甜不过潍县的萝卜皮”,苹果、梨和萝卜均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通式为]和多种维生素。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蔗糖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
D.葡萄糖是还原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
10.我国科学家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催化剂能实现CO2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和H2制乙酸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葡萄糖分子中含两种官能团:羟基和醛基
C.脂肪是高分子化合物
D.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11.蔗糖中滴加浓硫酸,会有以下一系列变化:首先蔗糖发黑,之后固体体积膨胀,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蔗糖发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B.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过程中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C.蔗糖在稀硫酸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只能生成葡萄糖
D.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12.利用粮食酿酒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淀粉糊精麦芽糖葡萄糖乙醇
A.温度越高越有利于加快淀粉水解
B.麦芽糖和葡萄糖属于同系物
C.葡萄糖转化成乙醇时被氧化
D.葡萄糖和乙醇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13.中国科研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方法,部分核心反应如下。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DHA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C.3.0gHCHO与DHA的混合物中含碳原子数为0.1NA
D.第一步反应中,生成1molCH3OH转移电子数为2NA
14.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者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且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15.世界上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大连化物所等单位历时6年多科研攻关,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这一成果2021年9月24日在《Science》发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人工合成淀粉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原子利用率为100%
B.人工合成淀粉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将人工合成的淀粉溶于热水,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可以说明淀粉是胶体
D.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都为(C6H10O5)n,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二、非选择题(共2题)
16.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沉淀,再加水稀释,沉淀又溶解的是
A.CuSO4 B.NH4Cl C.H2SO4 D.C2H5OH
(2)下列有关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主要是沸点低的植物油
C.“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D.玉米油营养价值高是因为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3)在试管中加入0.5g淀粉和4mL20%的稀硫酸,加热3-4min,冷却至室温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碱中和稀硫酸后加入 (填试剂名称),加热后观察到现象是: 。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请你简述具体的实验操作 :
17.淀粉和纤维素是常见的多糖,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可以水解生成葡萄糖。
(1)淀粉在浓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
A.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 B.淀粉已完全水解
C.淀粉没有水解 D.淀粉已水解,但不知是否完全水解
(3)一种测定饮料中糖类物质含量(所有糖类物质以葡萄糖计算)的方法如下:
取某无色饮料20.00mL加入稀硫酸煮沸,充分反应后,冷却,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稀释至100.00mL。取10.00mL稀释液,加入30.00mL0.0150mol/L标准I2溶液,置于暗处15分钟。然后滴加2~3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再用0.01200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所剩余的I2,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不变时,反应达到终点,共消耗Na2S2O3标推溶液25.00mL。
已知:a.I2在碱性条件下能与葡萄糖反应:C6H12O6+I2+3NaOH=C6H11O7Na+2NaI+2H2O
b.Na2S2O3与I2能发牛如下反应:I2+2Na2S2O3=2NaI+Na2S4O6
①配制100.00mL0.01500mol/LI2标准溶液,所必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和 。
②向饮料中加入稀硫酸并充分煮沸的目的是 。
③计算该饮料中糖类物质的含量(单位mg/mL)(写出计算过程)。 。
参考答案:
1.A
A.CH2OH(CHOH)2CHO为多羟基醛,属于糖类,A符合题意;
B.CH3CH(OH)CH2CHO为单羟基醛,不属于糖类,B不符合题意;
C. 为多羟基酸,不属于糖类,C不符合题意;
D. 为多羟基酸,不属于糖类,D不符合题意;
2.B
A.糖类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如粮食中的淀粉、植物茎叶中的纤维素都属于多糖,选项A正确;
B.大多数糖类的组成符合通式,但有些糖类的组成不符合该通式,如脱氧核糖的分子式是,选项B错误;
C.根据是否水解及水解生成的单糖单元数目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低聚糖和多糖,选项C正确;
D.根据能否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等弱氧化剂反应,可将糖类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选项D正确;
3.D
A.葡萄糖属于烃的衍生物,A项错误;
B.由结构式和分子式,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
C.葡萄糖结构中有较多羟基,可以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故常温下,葡萄糖易溶于水,C项错误;
D.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实验式为CH2O,D项正确;
4.C
因含有醛基,可以发生加成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因含有羟基,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可以与Na发生反应生成H2,;含有烷基,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而它属于单糖,故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答案选C。
5.A
A.虽然果糖中不含有醛基,但果糖与葡萄糖一样也是还原糖,A项错误;
B.葡萄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和1个醛基,果糖分子中含有5个羟基和1个酮羰基,醛基和酮羰基都能与氢气加成,最终均生成己六醇,B项正确;
C.在葡萄糖水溶液中,存在着链状和环状结构葡萄糖之间的平衡,其中绝大部分葡萄糖为环状结构,C项正确;
D.果糖有5个羟基和1个酮羰基,羟基和酮羰基都是亲水基,果糖的吸湿性强,D项正确;
6.A
麦芽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麦芽糖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4CHO;答案选A。
7.D
A.硫酸是淀粉溶液水解的催化剂,所以步骤1加入稀H2SO4,目的是为了加快淀粉的水解速率,并不是不加入稀淀粉就不会发生水解,A错误;
B.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又淀粉遇碘变蓝,可能是因为淀粉部分发生水解,则步骤1中的实验现象不能说明淀粉没有发生水解,B错误;
C.氢氧化铜变为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即铜元素被还原,所以步骤2中的实验现象说明淀粉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C错误;
D.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且葡萄糖能和氢氧化铜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所以步骤1和步骤2的实验现象说明淀粉部分发生水解,D正确;
8.D
A.纤维素属于多糖,大量存在于我们吃的蔬菜水果中,在自然界广泛分布,A正确;
B.纤维素大分子间和分子内、纤维素和水分子之间均可形成氢键以及纤维素链段间规整紧密的结构使纤维素分子很难被常用的溶剂如水溶解,B正确;
C.纤维素在低温下可溶于氢氧化钠溶液,是因为碱性体系主要破坏的是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促进其溶解,C正确;
D.由题意可知低温提高了纤维素在NaOH溶液中的溶解性,D错误;
9.B
A.蔗糖为双糖,能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A正确;
B.同分异构体是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虽都写成(C6H10O5)n,但n不同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
C.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人体中含量很低但是作用巨大,C正确;
D.葡萄糖中含有醛基,是还原糖,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D正确。
10.B
A.2CO2+4H2CH3COOH+ 2H2O,反应中有水生成,原子利用率不是100%,故A错误;
B.葡萄糖为单糖,含羟基和醛基两种官能团,故B正确;
C.脂肪属于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葡萄糖为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错误;
11.C
A.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将有机物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按个数比2∶1的比例脱除,蔗糖中加入浓硫酸,白色固体变黑,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A分析正确;
B.浓硫酸脱水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使固体体积膨胀,发生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过程中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B分析正确;
C.蔗糖在稀硫酸作催化剂、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C分析不正确;
D.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中含有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分析正确;
12.D
A.淀粉水解需要用到液化酶、酶糖化,温度太高酶会失去活性,选项A错误;
B.麦芽糖与葡萄糖所含的官能团数目不同,组成上不符合同系物相差n个的定义,选项B错误;
C.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碳元素的价态降低,属于被还原,选项C错误;
D.葡萄糖含有羟基和醛基,乙醇含有羟基,均能使酸性溶液褪色,选项D正确;
13.C
A.淀粉与纤维素的链节的分子式相同,但聚合度n不同,则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不同,二者不互为同分异构体,A不正确;
B.DHA分子中含有2个羟基,能与水分子间形成氢键,所以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B不正确;
C.DHA的分子式为C3H6O3,最简式为CH2O,与HCHO的最简式相同,则3.0gHCHO与DHA的混合物中,含0.1molCH2O,则含碳原子数为0.1NA,C正确;
D.第一步反应为CO+2H2→CH3OH,转移电子数为4e-,则生成1molCH3OH转移电子数为4NA,D不正确;
14.B
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糖,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
B.二者分子式都可用(C6H10O5)n表示,所以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但n值不同,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B错误;
C.二者都能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C正确;
D.二者都不含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D正确;
15.B
A.人工合成淀粉所用的原料是H2和CO2,原料中C、O的个数比为1:2,与淀粉分子中C、O的个数比不同,故原子利用率小于100%,即并没有实现100%的原子利用率,A错误;
B.反应过程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正确。
C.将人工合成的淀粉溶于热水,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可以说明淀粉溶液是胶体,C错误;
D.由于n值不确定,分子式不一定相同,D错误;
16.(1)B
(2)C
(3) 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取少量未加碱中和的水解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1)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会产生沉淀,再加水稀释,沉淀又溶解,称为蛋白质的盐析;蛋白质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重金属离子、宇宙射线、高温会变性,蛋白质变性不可逆,所以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的是NH4Cl,其中硫酸铜和硫酸会使蛋白质变性,乙醇不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现象,故填B;
(2)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相对分子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油脂中的碳链为碳碳单键时,为饱和油脂,常温下一般为固体,沸点较高,故B错误;
C.地沟油未废弃的油脂,不能食用,可以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盐用于制作肥皂或其它除油产品,故C正确;
D.玉米为植物,用玉米制作的油位植物油,属于不饱和油脂,故D错误;
(3)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淀粉水解产物葡萄糖具有还原性,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若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则说明发生了水解;检验是否完全水解,则需要检验其中是否含有淀粉,所用试剂为碘单质,其操作为:取少量未加碱中和的水解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故填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取少量未加碱中和的水解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
17.(1)(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2)D
(3) 胶头滴管 100mL容量瓶 将饮料中的糖类物质都转化为葡萄糖 27.00mg/mL
(1)淀粉在浓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正确答案:(C6H10O5)n+nH2OnC6H12O6(葡萄糖);
(2)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银氨溶液与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加入银氨溶液有银镜出现时,说明淀粉已经发生水解;碘水不变色但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碘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无法判断溶液中是否还有淀粉,D正确;正确选项D;
(3)①配制100.00mL0.01500mol/LI2标准溶液,所必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100mL容量瓶;正确答案:100mL容量瓶;
②糖类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煮沸,使糖类物质发生水解,最终都转化为葡萄糖;正确答案:将饮料中的糖类物质都转化为葡萄糖;
③对于10mL稀释液n(Na2S2O3)=0.012×0.025mol=3×10-4mol,剩余n(I2)剩余=1.5×10-4 mol,n(糖)=n(I2)反应=0.03×0.015mol-1.5×10-4mol=3×10-4mol,则100mL稀释液中n(糖)=3×10-4 mol×10=3×10-3mol,饮料中糖的含量=0.027g/mL=27.00mg/mL;正确答案:27.00mg/m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