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突破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突破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11-07 14: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 突破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人体部分细胞的形成过程,PU、GATA是细胞内两种调控因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据图中信息可证明N细胞具有全能性
B.图中自然发育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推测人为调控细胞因子比例可能影响分化方向
D.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2.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参与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并与A蛋白结合可引起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的嵴上有细胞色素c的存在
B.释放细胞色素c能促进线粒体合成ATP
C.A蛋白的结构改变后可能引发细胞癌变
D.细胞凋亡的过程受遗传机制的严格调控
3.自噬作用是细胞成分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生物个体的发育、疾病和营养缺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还是酵母菌都拥有相同的自噬过程,并且其调控机制高度保守。巨自噬是其中的一种类型,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自噬泡是一种囊泡,不属于细胞器
B.内质网腔内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一般不会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
C.通过巨自噬,细胞可以实现对降解产物的重新利用
D.损伤的线粒体进入溶酶体后会被降解,原因在于溶酶体合成并储存有多种水解酶
4.溶酶体所含的水解酶是由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当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溶酶体吞噬消化分解一部分细胞器来获取能量,该现象为细胞自噬;休克时,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酶向组织内外释放,多在肝和肠系膜等处,引起细胞和组织自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自噬后的产物均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
B.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其膜蛋白的含量和种类与高尔基体膜的相同
C.休克时,测定血液中溶酶体水解酶的含量高低,可作为细胞损伤轻重程度的定量指标
D.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不能说明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5.研究表明:BCL2蛋白能阻止BIM等蛋白在细胞的线粒体上发生聚合并穿孔,从而维持线粒体的完整,起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丙酮酸在线粒体内膜上氧化分解
B.BIM等蛋白所参与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
C.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D.使用BCL2抑制剂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
6.某化合物可使淋巴细胞分化为吞噬细胞。实验小组研究了该化合物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见如表。下列关于实验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分组 细胞特征 核 DNA 含量增加的细胞比例 吞噬细菌效率
对照组 均呈球形 59.20% 4.61%
实验组 部分呈扁平状,溶酶体增多 9.57% 18.64%
A.细胞的形态变化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B.核DNA含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的必要条件
C.吞噬细菌效率的提高与溶酶体增多有关
D.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一般不再恢复成球形
7.人的角膜是覆盖眼睛的透明组织层,主要由角膜干细胞维持。角膜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来取代垂死的细胞,并修复较小的角膜损伤。相关研究显示,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速度,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如角膜变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角膜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92条时说明细胞正在进行分化
B.角膜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角膜上皮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短期睡眠不足能减缓角膜上皮细胞衰老的进程
D.角膜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
8.大气颗粒物会对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在颗粒物的诱导下,细胞会发生自噬,囊泡状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溶酶体,进而引起内皮细胞凋亡。下列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B.大气颗粒物引起细胞自噬的过程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细胞凋亡有利于机体抵御外界干扰,维持内部环境稳定
D.正确佩戴口罩可以减少大气颗粒物进入人体而造成伤害
9.海龟体内雄性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如下:环境温度较高时,钙离子大量流入性腺细胞,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抑制Kdm6B酶的活性;Kdm6B有利于组蛋白H3的合成,组蛋白H3与DNA结合紧密,导致雄性基因不表达,使得受精卵更易发育为雌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dm6B酶催化Kdm6B的分解
B.温度影响到了雄性基因的转录过程
C.相同基因型的受精卵在分别发育成雄性和雌性后,体内的RNA和蛋白质已完全不同
D.不同温度条件下海龟发育为雄性或雌性都离不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0.锰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的锰含量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为探究锰离子(Mn2+)对肝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用不同浓度锰离子溶液处理肝癌细胞,结果如图。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产生肝癌细胞
B.随着锰离子浓度的增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
C.锰离子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
D.锰离子可能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11.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将从患者体内提取的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改造,使其表达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大量扩增后输回患者体内以清除癌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CAR-T疗法的T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
B.该疗法利用了细胞免疫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
C.CAR-T细胞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D.CAR-T细胞上的CAR能够精准识别癌细胞
12.线粒体正常的形态和数量与其融合、裂变相关,该过程受DRP-1和FZO-1等基因的调控。衰老过程中,肌肉细胞线粒体形态数量发生变化、线粒体碎片化增加。下图是研究运动对衰老线虫肌肉细胞线粒体影响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注:颜色越深代表细胞中线粒体碎片化程度越高,drp-1、fzo-1代表相关基因突变体
A.线粒体是细胞合成ATP的唯一场所
B.运动可减缓衰老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
C.敲除DRP-1基因会加重线粒体碎片化
D.线粒体融合与裂变不是运动益处所必需
13.研究者将M病毒膜蛋白注射小鼠,分离小鼠脾细胞并将其与S细胞融合,通过筛选获得单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M病毒,通过离心可获得膜蛋白作为抗原
B.可用M病毒膜蛋白多次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浆细胞
C.S细胞应具备产生抗体和无限增殖的能力
D.体外培养单个杂交瘤细胞获得大量抗体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14.端粒酶是细胞中催化端粒延长的一种酶。为了研究端粒、DNA损伤与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分别构建了端粒酶缺失(G3 K0)、DNA损伤诱导蛋白缺失(d K0)和双缺失(G3-d K0)的三种模型小鼠,并检测小鼠的存活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端粒是染色体两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
B.和野生型小鼠相比,G3 K0小鼠存活比率显著下降
C.端粒酶缺失可能通过减少细胞中的DNA损伤影响衰老
D.DNA损伤诱导蛋白的缺失能延长G3 K0小鼠的寿命
15.科研工作者在果蝇眼中发现一种蛋白E,将E基因导入即将发育为腿的幼虫细胞中,诱导此处产生了构成眼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群,最终在腿的中部形成了眼。据此推测正确的是(  )
A.发育为腿的幼虫细胞因缺少E基因而不能发育为眼
B.构成果蝇眼的不同类型的细胞中所含蛋白质完全相同
C.蛋白E启动了不同类型细胞群中特异基因的表达
D.蛋白E激活相同基因使发育为腿的细胞转化为眼的不同类型细胞
二、非选择题
16.细胞内各种氧化反应以及辐射、有害物质等因素均会导致活性氧(ROS)的产生。为探究ROS对细胞的影响与机制开展研究。
(1)ROS会破坏细胞内执行功能的生物分子,如tRNA等。tRNA受损会抑制核糖体上进行的以 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导致核糖体出现停滞或碰撞现象。
(2)研究人员以斑马鱼幼鱼为材料,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幼鱼尾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如图1。实验结果说明ROS能 细胞凋亡。
(3)已有研究表明p38磷酸化可导致细胞凋亡。p38磷酸化与ZAK、ASK1等多种蛋白有关。为研究ROS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验。ZAK蛋白能与核糖体结合,并可被核糖体停滞或碰撞激活。给予细胞不同处理后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结果如图2。实验结果说明ROS通过 。ASK1可引起p38磷酸化。为进一步探究ASK1与上述信号通路的关系,分别用ROS诱导剂对不同细胞进行处理,结果如图3。据图判断ASK1与ZAK处于 (填“同一条”或“不同的”)信号通路,理由是 。
17.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黑色素干细胞的动态变化
毛发的生长周期包括生长期、退化期和休止期(毛发脱落),毛发的生长和更新由毛囊的变化所驱动,毛囊的结构如图。毛发呈现出黑色是由于黑色素干细胞(McSC)分化的成熟黑色素细胞产生真黑色素将毛发“染”成了黑色。在人类和大多数动物毛囊中,McSC的耗尽会导致毛发变白。
研究人员构建McSC带有红色荧光标记的模型小鼠,对毛囊持续观察,研究McSC的生命历程。发现在毛发的生长期初期,McSC在毛囊的毛基质区增殖后全部分化为TA细胞(一种中间状态的细胞,可快速增殖,然后分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生长期中后期,在毛基质区全部为成熟黑色素细胞,这些细胞会在生长期结束时死亡;在生长期中后期,隆起区出现McSC,并表现出增殖能力;退化期后期,McSC出现在隆起区下部,到休止期大多数McSC则定位到毛基质区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研究人员据此提出大胆假设,毛基质区的大部分TA细胞会随着毛囊的生长而分化,McSC数量的维持依赖于TA细胞的分化、这有别于以往对成体干细胞的认知。
进一步研究发现,WNT蛋白是McSC分化不可或缺的信号分子,缺乏WNT蛋白将使得成熟黑色素细胞生成不足。McSC和TA细胞在隆起区和毛基质区的移动,使它们能够处于不同的WNT信号水平,从而可逆地走向分化或去分化。
对黑毛小鼠进行反复拔毛以加速毛囊老化的实验中,检测到在第七个休止期的毛基质区有显著的McSC丢失,这些小鼠表现出毛发变灰。值得注意的是,老化的毛囊中许多McSC已经改变了位置,分散到隆起区,而不在毛基质区紧密聚集。隆起区的McSC数量从拔毛前的10%增加到了50%。
小鼠毛发变白机制可能同样存在于人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有望为实现白发变青丝提供依据。
(1)干细胞是动物或人体内保留的少数具有 能力的细胞。成熟黑色素细胞由McSC转变而来,请从分子或细胞水平提出可以区分这两种细胞的检测思路 (答出2条)。
(2)文中提到对McSC的认知“有别于以往对成体干细胞的认知”,是指McSC可来源于 。
(3)综合文中内容,完善McSC在毛发生长周期中的生命历程 。(在实线框中以文字和箭头的形式做答)
(4)根据文中信息,下列与WNT有关的推测合理的是____(多选)。
A.毛基质区WNT基因表达量在生长期高于休止期
B.隆起区WNT基因表达在生长期中后期被上调
C.持续激活隆起区WNT信号,会促进McSC分化
(5)根据文中研究成果提出有望使反复拔毛小鼠毛色扭转的思路 。
参考答案:
1.A
A、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或各种细胞的潜能。图示没有体现出N细胞能发育成完整个体或各种细胞,不能表现全能性,A错误;
B、个体自然发育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的结果,B正确;
C、结合题图,在自然发育过程中,单核细胞前体分化为单核细胞,红细胞前体分化成幼红细胞;在人为调控下,单核细胞前体分化为幼红细胞,红细胞前体发育为单核细胞,推测人为调控细胞因子比例可能影响分化方向,C正确;
D、细胞分化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
2.B
A、细胞色素c参与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细胞色素c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线粒体的嵴属于内膜,A正确;
B、当细胞受到凋亡信号刺激,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释放细胞色素c不利于线粒体合成ATP,B错误;
C、A蛋白的结构改变后无法引起细胞凋亡,可能引发细胞癌变,C正确;
D、细胞凋亡受细胞内基因控制,其过程受遗传机制的严格调控,D正确。
3.D
A、自噬泡是一种囊泡,囊泡属于生物膜系统,但不属于细胞器,A正确;
B、据图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质会被泛素标记形成自噬体,最终被溶酶体降解,所以不会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加工,B正确;
C、通过图示巨自噬作用过程对细胞内部结构和成分进行调控,其意义在于实现了降解产物可被细胞重新利用,C正确;
D、溶酶体能储存水解酶但不能合成,D错误。
4.C
A、细胞自噬后的产物,一部分以代谢废物的形式排出细胞外,另一部分被细胞再利用,A错误;
B、溶酶体是高尔基体出芽形成的,膜功能主要与膜蛋白的含量和种类有关,溶酶体膜与高尔基体膜功能不一样,膜蛋白的种类和含量就有差异,B错误;
C、休克时,机体细胞溶酶体内的酶向组织内外释放,所以测定血液中溶酶体水解酶的含量高低,可作为细胞损伤轻重程度的定量指标,C正确;
D、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D错误。
5.A
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A错误;
B、BIM等蛋白所参与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程序性死亡,B正确;
C、细胞凋亡是机体控制的有序死亡,有利于维持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C正确;
D、使用BCL2抑制剂导致不能阻止BIM等蛋白在细胞的线粒体上发生聚合并穿孔,不能维持线粒体的完整,从而促进了细胞凋亡,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D正确。
6.A
A、细胞的形态变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分裂过程核DNA先复制加倍,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故核DNA含量的增加是细胞分裂的必要条件,B正确;
C、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释放消化酶,可分解进入细胞的细菌,因此吞噬细菌效率的提高与吞噬细胞中溶酶体增多有关,C正确;
D、细胞分化具有不可逆性,去除该化合物后,扁平状细胞不会恢复成球形,D正确。
7.D
A、角膜干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92条时说明细胞正在进行分裂,A错误;
B、角膜干细胞能通过分裂产生角膜上皮细胞,而角膜上皮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要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应具有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才表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据题意,短期睡眠不足增加了角膜干细胞的增殖速度,而角膜干细胞的增殖是为了更新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干细胞的增殖速度增加说明角膜上皮细胞衰老的速度加快了: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角膜严重受损,细胞衰老的速度更是加快,C错误;
D、角膜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即自然老死,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8.B
A、由题意可知,血管内皮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形成是囊泡状的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而形成的,体现了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大气颗粒物不是细胞,因此大气颗粒物引起细胞自噬的过程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C、细胞凋亡具有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有利于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C正确;
D、正确佩戴口罩可以减少大气颗粒物进入人体,会减少大气颗粒物对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造成的损伤,D正确。
9.C
A、从“Kdm6B有利于组蛋白H3的合成,组蛋白H3与DNA结合紧密,导致雄性基因不表达,使得受精卵更易发育为雌性”可以推出,Kdm6B较多时更易发育为雌性。根据题意,环境温度较高时,受精卵更易发育为雌性,所以此时Kdm6B会较多,而此时Kdm6B酶的活性受抑制,即Kdm6B酶活性受抑制时会导致Kdm6B含量的增多,说明Kdm6B酶催化Kdm6B的分解,而不是催化Kdm6B的合成,A正确;
B、从“组蛋白H3与DNA结合紧密,导致雄性基因不表达”可以推出,温度影响到了雄性基因的转录过程,B正确;
C、相同基因型的受精卵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育成雄性和雌性后,体内的遗传物质虽然仍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雌性和雄性个体中的RNA和蛋白质不完全不同,即仍然有相同的,C错误;
D、个体发育都离不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10.A
A、癌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
B、据左侧图形可知,随着锰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率减小,说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锰离子浓度的增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B正确;
C、据右侧图形可知,随着锰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大;据左侧图形可知,随着锰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率在减小,说明锰离子通过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C正确;
D、当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以后,可以识别并裂解癌细胞。据右图可知,随着锰离子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增大,锰离子可能通过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来增加细胞凋亡率,D正确。
11.C
A、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CAR-T疗法的T细胞来源于细胞毒性T细胞,A正确;
B、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将从患者体内提取的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利用了细胞免疫和基因重组的基本原理,B正确;
C、CAR-T细胞清除癌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错误;
D、CAR-T细胞表面有肿瘤嵌合抗原受体(CAR),故可以通过CAR能够精准识别癌细胞,D正确。
12.B
A、除了线粒体可以产生ATP外,线虫肌肉细胞中细胞质基质也可以产生ATP,A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颜色越深代表细胞中线粒体碎片化程度越高,无论是10日龄,还是5日龄,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线粒体的碎片化细胞比例均降低,说明运动可减缓衰老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B正确;
C、依据图示信息,DRP-1基因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较,线粒体碎片化细胞比例上升,说明DRP-1基因突变会加重线粒体碎片化,但并不能得出敲除DRP-1基因会加重线粒体碎片化的结论,C错误;
D、由野生型实验可以看出,无论是10日龄,还是5日龄,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线粒体的碎片化细胞比例均降低,说明运动可减缓衰老引起的线粒体碎片化,但是线粒体融合与裂变是否为运动益处所必需,无法判断,D错误。
13.B
A、M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生命活动,故不能用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M病毒,A错误;
B、可用M病毒膜蛋白(抗原)多次免疫小鼠,以获得更多的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浆细胞,B正确;
C、S细胞不是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繁殖的特点,不具有产生抗体的特点,C错误;
D、体外培养单个杂交瘤细胞由于没有发育完整有机体或分化为任何细胞,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14.C
A、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组成与染色体的组成相同,因此端粒是染色体两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A正确;
B、由图可知,和野生型小鼠相比,G3K0小鼠的存活比率显著下降,B正确;
C、端粒酶是细胞中催化端粒延长的一种酶,端粒酶缺失导致端粒随着细胞分裂而不断变短,进而损伤到DNA,从而加速细胞衰老,因此端粒酶缺失可能通过增加细胞中的DNA损伤影响衰老,C错误;
D、根据图中dK0组的存活率大于野生型小鼠,可知DNA损伤诱导蛋白的缺失能延长G3K0小鼠的寿命,D正确。
15.C
A、发育为腿的幼虫细胞中本来就有E基因,只是没有表达,A错误;
B、构成果蝇眼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含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错误;
C、蛋白E诱导腿部产生了构成眼的不同类型的细胞群,说明蛋白E启动了不同类型细胞群中特异基因的表达,导致细胞分化,C正确;
D、蛋白E激活不同基因使发育为腿的细胞转化为眼的不同类型细胞,D错误。
16.(1)氨基酸
(2)促进
(3) 激活ZAK蛋白,诱导p38磷酸化 不同的 单敲除ZAK基因和单敲除ASK1基因的细胞都出现p38磷酸化,说明具有ZAK或ASK1两者之一即可完成ROS诱导p38磷酸化的过程
(1)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原料是氨基酸。
(2)研究人员以斑马鱼幼鱼为材料,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幼鱼尾部细胞凋亡情况,分析图1可知ROS诱导剂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比ROS清除剂组多,说明ROS能促进细胞凋亡。
(3)ZAK活性抑制剂可以抑制ZAK蛋白活性,不加ZAK活性抑制剂的细胞ZAK蛋白活性正常,分析图2可知,不加ZAK活性抑制剂(ZAK蛋白活性正常)和不加ROS诱导剂的细胞不出现p38磷酸化,加ZAK活性抑制剂(ZAK蛋白活性受抑制)和加入ROS诱导剂的细胞也不出现p38磷酸化,只有不加ZAK活性抑制剂(ZAK蛋白活性正常)和加入ROS诱导剂的细胞出现p38磷酸化,说明ROS诱导剂是通过激活的ZAK蛋白活性来诱导p38磷酸化的过程;
分析图3可知,单敲除ZAK基因和单敲除ASK1基因的细胞都出现p38磷酸化,说明具有ZAK或ASK1两者之一即可完成ROS诱导p38磷酸化的过程,这也说明ASK1与ZAK处于不同的信号通路。
17.(1) 分裂和分化 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检测某些特定基因表达的情况;检测细胞中黑色素的含量等
(2)TA细胞的去分化
(3)
(4)AC
(5)促使隆起区的McSC重新恢复移动能力,回到毛基质区,分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
(1)干细胞是动物或人体内保留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题干信息:成熟黑色素细胞由McSC转变而来,可见这两种细胞形态、结构功能不同,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可以通过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检测某些特定基因表达的情况;检测细胞中黑色素的含量等区分成熟黑色素细胞核McSC细胞。
(2)成体干细胞是成体组织或器官内的干细胞,包括骨 髓中的造血干细胞、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干细胞和睾丸中的精原干细胞等。文中提到对McSC的认知“有别于以往对成体干细胞的认知”,是指McSC可来源于TA细胞的去分化。
(3)McSC的生命历程:在毛发的生长期初期,McSC在毛囊的毛基质区增殖后全部分化为TA细胞(一种中间状态的细胞,可快速增殖,然后分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生长期中后期,在毛基质区全部为成熟黑色素细胞,这些细胞会在生长期结束时死亡;在生长期中后期,隆起区出现McSC,并表现出增殖能力;退化期后期,McSC出现在隆起区下部,到休止期大多数McSC则定位到毛基质区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如下图:
(4)A、生长期中后期,在毛基质区全部为成熟黑色素细胞,又缺乏WNT蛋白将使得成熟黑色素细胞生成不足,可见毛基质区WNT基因表达量在生长期高于休止期,A正确;
B、隆起区生长期中后期,TA细胞去分化为McSC,可见隆起区WNT基因表达在生长期中后期被下调,B错误;
C、WNT蛋白是McSC分化不可或缺的信号分子,可见持续激活隆起区WNT信号,会促进McSC分化,C正确。
故选AC。
(5)根据文中研究成果:对黑毛小鼠进行反复拔毛以加速毛囊老化的实验中,老化的毛囊中许多McSC已经改变了位置,分散到隆起区,而不在毛基质区紧密聚集。隆起区的MeSC数量从拔毛前的10%增加到了50%;可知使反复拔毛小鼠毛色扭转的思路为促使隆起区的McSC重新恢复移动能力,回到毛基质区,分化为成熟的黑色素细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