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泽林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案:第16课社戏(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泽林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案:第16课社戏(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2 09:14:47

文档简介

《社戏》(第一课时)导案教学目标:了解作者鲁迅 品味关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优美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本文结尾“豆” 与“戏”的评价赞美。课前预习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xǐng) (shěng) 相( xiāng) (xiàng) 壳( ké ) ( qiào ) 泊(bó ) (pō ) 2、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较 ( ) 篙 ( ) 絮 ( ) 楫 ( )皎 ( ) 蒿 ( ) 恕 ( ) 揖 ( )狡 ( ) 嵩 ( ) 怒 ( ) 辑 ( )3、作者介绍,整理到书上。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二心集》等。二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文,理清小说的脉络,把我小说的内容。说小说由哪三个部分构成,并说出主题部分,主题部分的内容可以分为哪几层?小说由“看戏前” “看戏中” “看戏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部分组成,其中,“看戏中”是主题部分,,可以分为四层: 1 看戏前的波折2 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 看戏4偷吃罗汉豆按照上一题的三个部分,给课文分段,概括主要情节,并指出哪些是想写,哪些是略写第一部分,第1-3看戏前第一层,第一段,写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第二层,第二段,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第三层,第三段,写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第二部分,4-30 看戏中第一层,4-9 看戏前的波折的二层,10-13 看戏途中的见闻感受第三层 14-22 在赵庄看戏 第四层 23-30 看戏后归航,偷蚕豆吃。第三部分31-40 看戏后第一层,31-39 看社戏次日的情形,以及六一公公送豆的事第二层40 抒发“我”的感受。其中,戏前波折、夜航途中看戏,归航偷豆是祥写,其余是略写。文章是写什么时间的事情? 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夏季 春末夏初 三 合作探究1 从文中看,“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小桥村的?小说以第一自然段的前两句话首次交代了时间、背景 ,由此能推断出“我”随母归省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 社戏,吃到罗汉豆。平桥村为什么是我的乐土?①这里人情淳厚,在小村里,一家的客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乎也是公共的。在这里可挖蚯蚓,钓鱼虾,放牛,不必读难懂的书,充满了童真之趣。还可以去看社戏。偷吃罗汉豆不但不挨骂,还受到夸奖。②这儿有浓郁之乡土气息,景色优美,就是有以上原因,所以平桥村是我的乐土。本篇题为“社戏“ ,重在叙写去看戏,前面这些在平桥村的一把把乐事由什么作用?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地表现出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 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 放牛 已是乐趣甚浓,为写最大乐事,看戏做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课堂检测。 1、本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写法,描写了“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少年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_的一段经历,生动刻画出一群___淳朴可爱、善良无私_____的农家孩子形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情谊。2、这篇小说中最有诗意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是 _月夜行船 、 船头看戏 、 月下归航_这些充满水乡生活乡生活气息的画面。作者以细腻生动的语言,详写了行船__、看戏和归航。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我们年纪都相仿,(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起行辈来,( )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公,( )他们合村都同姓,是本家。( )我们是朋友,( )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 )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4、根据课文内容,选出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B ) A.小说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 B.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因此,作者花了很多笔墨来写社戏的内容。 C.课文成功地刻画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是双喜和六一公公。 D.这篇小说中,月下行船、船头看戏、月夜归航这三个片段写得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 教学反思:《社戏》(第二课时)导案教学目标:了解作者鲁迅 品味关于表现力的语言,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本文优美的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一、基础知识园(1)书写和注音归省( ) 行辈( ) 惮( ) 絮叨( )撺掇( ) 凫水( ) 潺潺( )蕴藻( ) 漂渺( ) 纠葛( )(2)词语解释相仿—— 怠慢—— 朦胧—— 歌吹——屹立—— 疏疏朗朗——扫兴—— 纠葛—— 自主探究: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 为什么这样写?看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地扫兴,然而,这些困难有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有了转机,首先解决了船地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 船大,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了些“包票”地话做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宕。2“我”在乘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 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我”在乘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迫切要去赵庄看演戏的心情。3本篇题为“社戏“ ,重在叙写去看戏,前面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乐事有什么作用?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地表现出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 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 放牛 已是乐趣甚浓,为写最大乐事,看戏做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二 合作探究1为什么在“我”的感觉里,那夜看到的戏是平生最好的戏,那夜吃到的豆是平生最好的豆 从全文看,“我”为什么十分怀念那夜看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戏和那夜吃到的豆,关键不仅在于看戏和吃豆本身,更在于“我”和平桥村的孩子一起参加了看戏和吃豆的全过程,“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更多的是平桥村那种朴实真挚、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
2课文结尾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对这个结尾应该怎样理解 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会吗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感情.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三、揣摩下列词语,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山为什么说“踊跃” )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罩”表现了怎样的情形 )
  4.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被人偷了豆,六一公公为什么还要“感激” ) 1.“轻松”和“舒展”与前文因看不成戏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沮丧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我”欢喜轻快的心情.  2.以动词“踊跃”写山,把静物写活了.这个词的含义与现在不一样,作者在这里是创造性地赋予了这个词语新的含义.
  3.“回望”两字,表现“我”依恋的心情.“罩”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与来时呼应.
  4.因为城里读过书的“我”对他的豆子的夸奖.表现了六一公公淳朴厚道的性格. 四 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淳朴乡民的形象.六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的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至于他夸“我”“读过书”“将来一定要中状元”之类的话,只不 过像今日夸某个孩子聪明,将来一定能考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的大学一样.也有观点认为六一公公虽是个好人,但是有农民的局限.他夸“我”的话,表明他意识深处受封建礼教的影响,这在当时也是难免的.。六一公公是个宽厚善良淳朴好客,热情的人六、创新表达:1、文中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月夜美景,由此你能想到一些古诗吗? (也可自己创作)(1)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不少于2句) (2)带有“月”字的诗句。(不少于2句)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