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泽林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案:第17课安塞腰鼓(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鄂州市泽林镇泽林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导案:第17课安塞腰鼓(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3-12 09:10:37

文档简介

安塞腰鼓(第一课时)导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4、理解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理解阳刚之美。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自主探究查字典,读准写列加点字的音。咝溜溜( )飞溅( ) 亢奋( ) 晦暗( ) 羁绊( ) ......蓦地( ) 冗杂( ) 捶打( ) 烧灼( ) 辐射( ) .....磅礴( )颤栗( ) 曈仁( ) 戛然( ) 恬静( )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1)狂舞:纵情的跳舞。 (2)闪射:闪耀,放出(光芒)。(3)火烈:像火一样热烈。 (4)飞溅:向四处溅。(5)亢奋:极度兴奋。 (6)晦暗:昏暗,不明显。(7)羁绊:缠住了不能脱身,束缚住。 (8)蓦地:不经心地、猛然。(9)冗杂:(事务)繁杂。 (10)搏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奋力斗争和冲击。(11)烧灼:烧、烫,使受伤。 (12)奔突:横冲直撞;奔驰。(13)大彻大悟:彻底了解、领会、觉醒。3、 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4、 作家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 ( http: / / www.21cnjy.com )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二、正课1, 朗读课文,感觉安塞腰鼓的气势。(齐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出气势。)(1)、 用:“ ____________的”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参考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惊心动魄”“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2)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按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分三段。。第一段:从开头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写表演前的情况。第二段:从“但是”到“成了茫茫一片” 写表演过程。第三段:从“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到完。 写表演后余音。2、文章怎样写表演前的情况?(1) 从背景写:是一片高粱地,丝溜溜的南风。(2) 从人物写:一群茂腾腾的后生。朴实得像高粱。(3) 从神情写:神情沉稳而安静。(4) 从腰鼓写: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3、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在沉稳而安静的气氛中,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可以说,表演前安静沉稳是为演出的火热、沸腾蓄势。4、 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壮阔、豪放、火烈。5、 作者是怎样写的?先用排比句式,写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命了!再用比喻从舞蹈的后生的舞姿写,如强震起的石头的狂舞。再用排比、连喻写急促的鼓点像骤雨,飞扬的流苏像旋风,蹦跳的脚步像乱蛙,闪射的瞳仁像火花,强健的风姿像斗虎。6,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运用排比是文章气势恢宏、浑浑有力,简洁的表现安塞腰鼓强烈的阳刚之美。7、“这腰鼓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这一段用了哪些反义词,有什么好处?空气(冰冷——燥热),阳光(恬静——飞溅),世界(困倦——亢奋)。运用反义词对比强烈,写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8、安塞腰鼓的声音使人联想到什么?联想到落日古战场,电闪雷鸣和人的大彻大悟。9、这三段联想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排比,运用联想想象,从内容上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从形式上增强了语言的气势。10、“容不得束缚 的那么一股劲”这句话应怎样理解?那么一股劲”要打破那些束缚人、羁绊人、使人闭塞的种种障碍,展示生命的活力。展示陕北高原人们的粗犷、豪迈、开朗的性格特点。三 感悟创作链你的家乡肯定会有一些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请试着描写一段,表达自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小结与反思:安塞腰鼓(第二课时)导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3、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4、理解西北高原人民生命中奔放的力量,理解阳刚之美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1、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诊断性评价一、基础知识
1.根据拼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汉字。
jiá然而止(  ) 耳pàn(  ) 磅bó(  ) tóng仁(  ) 元气淋lì(  ) 飞jiàn(  ) 震hàn(  ) miǎo远(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⑶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⑷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3.下列语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组是( D  )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C、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4.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⑴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考,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排比 )
⑵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比喻 )
⑶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拟人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 的鼓点;旋风一样,是 的流苏;乱蛙一样,是 的脚步;火花一样,是 的瞳仁;斗虎一样,是 的风姿。
6.下面是一组图片,结合课文,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的印象。抓住关键词:刚劲、剽悍、欢乐、气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磅礴等即可。 
二、同步解读
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裳。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腰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好一个安塞腰鼓!
7.文章一开始写腰鼓表演前的“静”,用哪些景物作衬托?高粱地、风吹高粱叶子、呆呆的腰鼓8.“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似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不可以。“似乎”表意好像有猜测的意思,去掉之后,就变成肯定的语气了。 9.写腰鼓表演的气势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拟人10.划线句子有何含义?.生命的力量是伟大的、不可阻挡的。 1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的“好”的意思是 是说安塞腰鼓表演的好,气势宏伟,令人振奋 小结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