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07 15:2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树德中学高2024级高一上学期11月半期测试地理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地球是太阳系(直径1-2光年)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2022年,加拿大某研究小组在距地球100光年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充满液态水的海洋星球,该星球被命名为TOI-1452b。据估计,TOI-1452b的水储量大约占整个星球质量的30%,这说明其表面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完成1~2题。
1.TOI-1452b星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推测TOI-1452b星球可能充满液态水的依据是该星球()
A.体积、质量适宜
B.公转轨道呈椭圆形
C.地表温度适宜
D.与太阳距离适宜
火星探测是指人类对火星进行的科学探测活动。2023年7月13日,国际某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称,通过“毅力号”火星车在火星上的陨击坑,探测到多种有机分子的证据。下图示意火星上“奋进”陨石坑西缘“不屈不挠峡谷”的景象。完成3~4题。
3.火星被认为是可能拥有生命的行星,主要是由于火星()
A.温度比地球高
B.与太阳距离适中
C.拥有大量淡水
D.太阳光照稳定
4.火星表面遍布大小不等的陨石坑的主要原因是()
A.风化作用弱,陨击坑保存完好
B.火星地表松软,容易被撞击成坑
C.邻近小行星带,受撞击的概率高
D.火星地表温度高,不断融化形成坑
大熊猫(如下图)已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800万年,被誉为“中国国宝”、动物“活化石”。据此完成5~6题。
5.大熊猫在地球上最初出现的地质年代是()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
D.新生代
6.大熊猫的存在说明()
A.古老的生物都应成为“国宝”
B.生物不会灭绝
C.大熊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D.化石有生命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2含量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地质时期,地球O2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陆变迁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8.地质年代甲()
A.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B.是重要的成铁期
C.爬行动物盛行
D.现代海陆形成
读图,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甲、乙两地位于同一时代的地层是()
A.①、Ⅰ
B.②、Ⅱ
C.③、Ⅱ
D.②、Ⅲ
10.关于图中地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到③地层的厚度一样
B.每个地层中都含有化石
C.年龄最老的是Ⅰ
D.甲地地层比乙地相同高度地层形成早
读“干洁空气的体积和质量构成(高度25千米以下)”,完成11~12题。
11.干洁空气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成分是()
A.氩气
B.臭氧
C.氧气
D.氮气
12.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A.二氧化碳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B.臭氧层破坏,近地面气温降低
C.氮气增加,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
D.水汽含量减少,太阳辐射减弱
某同学坐飞机外出旅游时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张客机飞行的照片。据此完成13~14题。
13.图示客机平稳飞行所在大气层()
A.常产生极光现象
B.存在电离层
C.位于地球大气上界
D.存在臭氧层
14.该同学微信分享的信息中可能错误的是()
A.我现在位于五千米的高空
B.我感觉飞机飞行非常平稳
C.机舱外大气能见度非常好
D.大气温度上部热、下部冷
下面左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右图为“某日9时浓雾笼罩下的旧金山”,据此完成15~16题。
15.右图中浓雾发生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16.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023年5月10日21时22分,搭载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于11日5时16分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植心枪后向端口,中国空间站近地点为319.6千米,远地点为346.9千米,下图示意中国空间站。据此完成17~18题。
17.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自地面至50千米高空飞行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A.一直降低
B.一直升高
C.先降后升
D.先升后降
18.天舟货运飞船选择晚上发射的原因是()
A.节省燃料
B.方便观测
C.减少干扰
D.顺风飞行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B.减少了大气逆辐射
C.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0.“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理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
下图示意大西洋表层海水密度、温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分布。据此完成21~22题。
21.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表示的是()
A.温度、盐度、密度
B.密度、温度、盐度
C.密度、盐度、温度
D.盐度、温度、密度
22.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最高的地方,其()
A.纬度约为20°S
B.密度约为1025kg/m3
C.盐度约为37%
D.温度约为36.7℃
下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分布状况,其直接影响因素是()
A.海域封闭程度
B.入海径流
C.海水温度
D.风
24.图中海水盐度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西向东递增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④自西向东递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太平洋西经170°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而变化的曲线图”,回答25~26题。
25.三个观测站中()
A.观测站①的表层水温超过25℃
B.观测站②的纬度位置最低
C.观测站③的海水热量来源于地球内部
D.0-1km之间,①的水温变化幅度比②大
26.海水温度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观测站①表层海洋生物稀少
B.观测站②深度越深海洋生物越多
C.观测站①②③海洋表层生活的生物种类不同
D.观测站①②③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不会影响生物
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潮涌”以钱塘江和钱江潮头为形象核心,正如无数朵浪花凝聚成潮涌,形之奇、气之盛、势之猛。亚运会举办期间(农历八月初九至廿四),赛场内外,有望同现“潮涌”盛况。图为“赛场外潮涌图”。读图完成27~28题。
27.亚运会举办期间赛场外“潮涌”是指()
A.海浪
B.风暴潮
C.洋流
D.潮汐
28.与“潮涌”盛况成因关联不大的是()
A.引潮力大
B.钱塘江呈喇叭口
C.台风盛行
D.钱塘江水量大
下图示意北大西洋部分海域洋流的分布。据此完成29~30题。
29.与②③洋流相比较,①洋流的特点是()
A.水温高盐度低
B.水温高盐度高
C.水温低盐度低
D.水温低盐度高
30.图中N海域()
A.海雾少,利于航行
B.海水下沉区,鱼类资源丰富
C.水温低,饵料贫乏
D.表层的南北方向水温梯度大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40分。
31、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左图)及太阳日面图(右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右图所示的可观测到的“日面”应为左图中A、B、C三层中的层(填字母)。
(2)A是层 ,该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它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其周期约为年 。
(3)B是层 ,该层表面有时会忽然出现大而亮的斑块,叫作 。
(4)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波会扰动地球大气层,可能对产生影响 ;太阳大
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能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现象 。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请举例。(至少两点)(2分)
32、下左图为“地球圈层示意图”,图中虚线为不连续界面,右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C是外部圈层中的 ,该圈层的主体是 。
(2)D、F、G为内部圈层,其中厚度最大的是层 (填字母);由铁、镍等金属组成,形成地球磁场的是层 (填字母)。
(3)图中虚线H、M代表的不连续界面分别是 、 ,其中不连续界面M
的位置在地下约 km处;由地心到地表方向(即由内到外),地震波经过H界面时,纵波、横波波速变化是 。
(4)岩石圈的范围是 (填字母),火山喷发物质的来源地是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左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材料二绿地会对气温产生的影响。“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绿地里气温比周边建筑聚集处下降0.5℃以上的现象。目前,广州基本形成“森林圈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四季花城”的城市景观。右图示意广州市区与郊区的气温差异。
(1)左图中A地风向为;A、B两地风力较大的是地,判断的理由是。(3分)
(2)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说明右图中城、郊之间大气运动的特点。(4分)
(3)指出除增加绿地面积外,可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3分)
3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环节⑥的能量来源最主要是,环节①的名称是 ,若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环节⑧的数量变化情况是 (填“增多”或“减少”)。
(2)图中环节短时期内增多易导致城市内涝;三峡大坝的建设形成“高峡出平湖”景观,
这是对图中环节的改变 。(均填序号)
(3)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参与水循环水量最大的是 (填名称),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补充和更新的是 (填名称),我国新疆塔里木河径流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 (填名称)。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以下选项正确的是()。(2分)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
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