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21:32: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
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发现的汉文帝陵墓,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这 与汉文帝在其遗诏中提出修建自己的陵墓“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的要求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提倡……………………………… (  )
A.勤于政事 B.知人善任 C.戒奢从俭 D.虚怀纳谏
2.变式:西汉初期,大臣陆贾曾向高祖提出“(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下列选项中,与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最相近的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D.以德治国,休养生息
3.西汉初期,大臣陆贾曾向高祖提出“(天下)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以下关于这句话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  )
A.体现了刘邦对于军事力量的极度依赖和信任
B.反映出刘邦在取得天下后对如何治国的困惑
C.陆贾在告诫刘邦治理国家不能仅仅依靠武力
D.陆贾建议刘邦大力发展畜牧业解决百姓生计
4.西汉建立之初,社会残破不堪,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到了文景时期, “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  )
A.约法三章 B.休养生息
C.开 凿 灵 渠 D.版 图 拓 展
5.下图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图(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嬴政 B.刘邦 C.项 羽 D.刘 秀
6.右侧书籍所述史事发生在 (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末
7.秦朝的灭亡和刘邦在楚汉之争中的成功共同说明了(  )
A.刑罚不能太严酷 B.要善于重用人才
C.强者定能胜弱者 D.得民心者得天下
二、填空题
8.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   生产,提倡   ;重视   “废除了一些   ;提倡   ,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政治   ,经济   ,人民生活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9.为了   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而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的政策。
10.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   
文景之冶
11.措施
①   和   重视农业生产,提倡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   。
②重视“   ”,废除严刑峻法。
③提倡   ,反对奢侈浮华。
12.影响:文景时期,   清明,   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钱粮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三、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下是某博物馆的一件文物。
材料二: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 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淳厚。
— 《汉书 ·景帝纪》
材料三: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京城和边邑)廪庾(1ǐn yǔ, 意指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串钱的绳 子朽烂)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逐年堆积起来),充溢露积于外, 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 ·平准书》
(1)文物是凝固的历史。材料一中文物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2)材料二中的“与民休息”指的是西汉时期推行的什么政策 可见,汉 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体现的是汉初的哪一繁盛景象 材料二中的政策与这一繁盛景象 出现有何联系
(4)经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有何感想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那时牲畜奇缺,皇帝的马车都配不齐毛色一样的四 匹马,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 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 作则。文帝、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材料三 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盈,新谷子压着陈谷子, 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
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社会状况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统治者为改变当时的社会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状况
15.农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境内的人类在农业未兴盛前,主要以采集为生,辅以渔猎。他们采集的植物大半以干果及水果为主,至于采集的是哪些种类,因为残留物难于在地下保存过久,所以我们很难知道具体的情况。至于渔猎的种类,因遗骨比较不易腐化,我们可以检验其品类,大致有所了解。……但当人口增加到采集、渔猎不足以供应足够的食物时,人们就得发展农业了。
——摘编自许进雄《中国古代社会:文字与人类学的透视》
材料二
耕者必有一来一耜一铫,若其事立。 ——摘自《管子·海王》 释义: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摘自《国语·晋语》 释义:原来在宗庙中用于祭祀的牲口,现在已经成为田里工作的主要力量。
材料三 九月,(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摘编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太宗孝文皇帝上》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摘编自班固《汉书·景帝纪》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业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早期南北方最具代表性的农耕遗址。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产生于哪一时期?这一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看法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四、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征派了几十万人,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要建造露台呢?”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怎样的统治状况?这一状况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的描述与汉初的哪一统治政策有关?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问题,请你回答秦亡汉兴的原因。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出现哪一盛世局面?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3.【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4.【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5.【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6.【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7.【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8.【答案】农业;以农为本;以德化民;严刑峻法;勤俭治国;清明;发展;安定;文景之治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9.【答案】巩固政权;休养生息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0.【答案】公元前202;长安;西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答案】11.汉文帝;汉景帝;以农为本;三十税一;以德化民;勤俭治国
12.政治;经济;文景之治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3.【答案】(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
(2)政策:休养生总政策。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3)“文景之治”。材料二中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是材料三中“文景之治”景象出现的原因。使汉朝出现了材料三中所述的国力增强,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的景象。
(4)身为统治者要爱护百姓,重视民生:统治者要重视节俭并以身作则:统治者要注重发展社会生产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4.【答案】(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
(2)吸取秦亡教训,重视农业,轻徭薄 赋,提倡节俭,以德化民。
(3)社会经济恢复并发展,出现了“文景 之治”。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5.【答案】(1)原因:人口增加到采集、渔猎不足以供应足够的食物。
遗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2)时期:春秋时期。
影响: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共同看法:以农为本。
措施:注重农业生产,勉励人们及时耕作。
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发展农业科技及改进生产工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古代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6.【答案】(1)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
(2)休养生息政策;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重节俭。
(3)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17.【答案】(1)景象: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重视农业发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3)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文景之治。
(4)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重视“以德化民”,还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