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3.3海水的运动课件(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3.3海水的运动课件(共6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07 16: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2019
人教必修一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通过图文材料,了解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运动规律。
2、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海水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人类利用海水运动规律开发海洋的主要途径。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役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陆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
最终选择在6月6号(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这是什么原因呢?
新课导入
海浪
潮汐
洋流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
01
海浪的类型和影响
阅读课本57-58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海浪?看图3.20,找出波浪的组成要素?
2.海浪可分为哪三类?
3.什么是海啸?什么是风暴潮?
4.海浪的影响有哪些?
【自主学习】
一. 海 浪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风吹拂海面引起海水的波动;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波浪的要素:波峰、波谷、波高和波长
一. 海 浪
1.概念和要素:
波长: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的水平距离
波峰:波浪高出平衡水面的部分
波高:相邻波峰和波谷之间的垂直距离
波谷:低于平衡水面的部分为波谷
风 浪
海啸
风暴潮
2.海浪的类型:
风暴潮:由于强风等导致的近岸海水异常升降现象。
1953年荷兰遭风暴潮袭击景象
荷兰建大量风车进行排水防涝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可能会引起海水的波动,甚至形成巨浪,这种巨浪称为海啸。
海啸袭击沿海地区
地震时海啸开始
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0多级大地震,引发了毁灭性的“印度洋海啸”,海浪高达10余米,造成22.6万人死亡,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受灾前
受灾后
冲浪
捕捞、勘探、航行
波浪发电
——海浪大
——海浪小
——海浪大
(1)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需要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
3.海浪的影响 :
(2)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往往给沿岸地区带来灾难性后果。
超级台风利奇马引发风暴潮
(3)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拱桥
形成各种各样的海岸地貌,例如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
案例: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荷兰地势低平,近1/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历史上多次遭受海水侵袭。
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强风引发了风暴潮,适逢涨潮,大浪与上涨的潮水叠加,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由于风暴潮发生在夜间,熟睡中的居民未能及时接到警报进行撤离。海浪涌过多处海防堤坝,侵入内陆。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 1 800余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此次灾害后,荷兰加强对风暴潮的研究,立即着手建造多层挡潮闸以减轻风暴潮的威胁;其他温带沿海国家也开始重视对风暴潮的防御。
【思考】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御风暴潮?
加强对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报,建设拦海大坝或挡潮闸;加强沿海防护林建 设;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和防灾能力
案例:1953年荷兰遭受风暴潮袭击
1.指出荷兰沿海风暴潮多发的原因。
2.分析本次风暴潮损失惨重的原因?
3人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御风暴潮?
荷兰地势低平,易受海浪侵袭。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年盛行西风,风力强盛,易形成大浪。
强风引发风暴潮,适逢涨潮,上涨的潮水与大浪叠加,水位异常升高;风暴潮发生在夜间,居民未能及时撤离;持续暴雨导致河水泛滥。
防波堤
海岸防护林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相结合
红树林
4.海浪的防治
活动:及学及练
大海上经常会产生海浪,人们在海滨和海上活动时需要密切关注海浪预报,选择适宜活动的海浪条件。下图示意波浪要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最常见的海浪形成是由于( )
A.风作用于海面
B.雨天水面上涨
C.退潮和涨潮
D.人们在海上和海滨活动
2.下列有关海浪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两邻近波峰间距离等于波长 ②波峰与邻近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③波峰与波谷间的垂直高差就是波高 ④波峰与平均海面间的垂直高差就是波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C
02
潮汐的类型和影响
阅读课本59-60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潮汐?
2、潮汐是怎么形成的?
3、潮汐有什么变化规律?
4、潮汐对人类活动有什么影响?
【自主学习】
二.潮 汐
潮汐
概念
潮汐是海水的一种周期性涨落现象
一天中,通常可以观察到两次海水涨落
潮:白天的海水涨落
汐:夜晚的海水涨落
成因
——海洋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引起的。
海水主要受力:
(1)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2)地球绕地月公共质心旋转时产生的惯性离心力
这两个力的合力就是月球引潮力
成因
潮汐的发生与月球和
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
有关。
大潮:朔、望,即农历初一和十五前后。
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即农历初七、八和廿二、廿三前后。
当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形成天文大潮,潮位最高(月球可以在日地之间,地球也可以在日月之间)
当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互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削弱月球的引潮力,形成小潮。
潮汐规律与人类活动
沿海各地,每日潮涨潮落的时间准确、可查;人们在海边的许多活动,如潮间带采集和养殖、沿海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等,都需要充分认识并利用潮汐规律
潮间带采集养殖
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能源发电
潮汐与游泳、旅游
潮汐与人类生活
人们利用竹竿搭出养殖紫菜的网帘。潮水落去,紫菜苗出露在空气中,进行光合作用;潮水涨起,紫菜侵入海水中,可以吸收养分。
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赶在潮落的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紫菜养殖架
潮间带采集
潮汐与人类生活
载重较大的船舶通常选择涨潮时进出港口,以确保安全航行。许多港口利用潮汐通道作为深水航道,确保船舶的顺利进出。
海水涨潮时,海水涌入水库,储存了大量的势能;而落潮时,势能转化为动能,驱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港口建设和航运
潮汐发电
(1)一般情况下,一天当中利用潮汐发电的次数?
(2)潮汐能的优点?
4次
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不需淹没大量农田。
相对稳定可靠,不受气候和水文的影响。
思考:
诺曼底登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英国集结,计划在夜间横跨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诺曼底地区。此战役涉及多兵种的合作:海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低时行动;陆军:要求在海水水位最高时行动;空降部队:要求行动时有明亮的月光。
最终选择在6月6号(农历闰四月十六)作为登陆日。这是什么原因呢?
知识解密
农历十六为满月,天文大潮
涨潮时海水水位最高,落潮时海水水位最低
能大大减少士兵在海滩上暴露的时间,有利于军队抢滩登陆
案例:钱塘江大潮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 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潮流高度暴涨。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
案例:钱塘江大潮
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前后,海水上涨势头更猛烈,往往能形成形如立墙、势若冲天的大潮。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又逢东南风盛行,江水东流与大潮西进相遇,风助潮涌,潮借风威,于是就发生了“壮观天下无” 的钱塘江大潮。这一时段,浙江海宁一带会吸引众多游客来观看这一天下奇观。
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外口宽度达100千米;溯江而上,河道越来越窄,在海宁附近河道急剧收缩,宽度已不足3千米。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潮流高度暴涨。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钱塘江大潮的形成原因?
地利
日地月成一条直线,引潮力最大
天时
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潮势。
风势
活动:及学及练
“乍起闷雷疑作雨,忽看倒海欲浮山。万人退却如兵溃,浊浪高于阅景坛。”这是一句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大潮”。读“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和“日、地、月三者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钱塘江大潮最为壮观的主要原因是( )
①洋流 ②夏季风 ③海湾形状 ④天体引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
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的位置位于( )
A.甲、乙位置 B.甲、丙位置
C.丙、丁位置 D.乙、丁位置
B
D
活动:及学及练
“潮汐发电”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方式。下图是潮汐发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利用潮汐发电,一天中发电次数为( )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4.下列海区中最有利于建设潮汐发电站的是( )
A.杭州湾 B.渤海海峡
C.台湾海峡 D.南海
D
A
课堂内容小结
海水运动
海浪
潮汐
定义
分类
海浪就是海里的波浪
一般情况下:浪高越高,能量越大
海啸:由海底地质运动引起海水的波动
风暴潮:强风作用下,水位的急剧升降
影响
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成因
大潮:初一、十五日与月引潮力叠加
小潮:初七和廿二日与月引潮力削弱
影响:潮间带采集、港口建设和航运、潮汐发电
03
洋流的流向、性质和成因
摩尔曼斯克港(约68°N),是俄罗斯在北冰洋的重要港口,也是北极圈中唯一的一个不冻港。尽管外界气温在-30℃~-40℃,但港湾终年不冻。
新课导入
思考:摩尔曼斯克成为终年不冻港的原因?
新课导入
什么是洋流?洋流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按海水温度,可以将洋流分为哪两种类型?
判读下图中A、B、C、D四支洋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阅读课本第61页,完成下列问题。
A
B
C
D
自主学习
2.分类
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的洋流。
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的洋流。
“高来暖”
“低来寒”
洋流判断:
较高纬,水温低
较高纬,水温低
较低纬,水温高
N
S
北半球
南半球








一般而言,
暖流:较低纬海域流向较高纬海域
寒流:较高纬海域流向较低纬海域
判读下图中A、B、C、D四支洋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A
B
C
D
暖 流
寒 流
水温低流向水温高
水温高流向水温低
判断以下洋流的南北半球及其寒暖性质。
N
10℃
15℃
20℃
20℃
15℃
10℃
S
洋流与等温线关系判读步骤:
①看气温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世界气温分布低纬向高纬递减
水温渐低


北半球


水温
渐低
南半球
赤 道
判断以下洋流的南北半球及其寒暖性质。
N
10℃
15℃
20℃
20℃
15℃
10℃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S
洋流与等温线关系判读步骤:
①看气温递变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②看等温线凸出方向,判断洋流流向(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
③根据洋流流向,判断洋流性质(暖流or寒流)
南半球寒流
北半球暖流
北半球寒流
南半球暖流
根据等温线判断以下洋流的南北半球及其寒暖性质。
洋流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沿岸气候
海洋生物
海洋航行
海洋污染
3.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澳西部景观
澳东部景观
东澳大利亚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1)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
(2)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型渔场。
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
北海渔场
北海道渔场
日本暖流
千岛寒流
纽芬兰渔场
拉布拉多寒流
墨西哥湾暖流
秘鲁寒流
秘鲁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
②上升补偿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
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


东南信风
(离岸风)
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的形成
秘鲁寒流
深层海水上涌
离岸风
表层海水偏离海岸
深层海水上涌
海底营养物质上涌
浮游生物繁盛
鱼的饵料充足
(3)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① 顺着洋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和时间;逆着洋流航行,速度慢,燃料消耗大。
1492年 37天
哥伦布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跨大西洋到美洲西印度群岛,共花37天的时间;1493年,他第二次到美洲西印度群岛,却只花了20天时间,请分析原因。
1493年 20天
② 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对航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
海雾
海雾分类及成因
中低纬度主要是寒流影响,时间主要在夏季。
中高纬度主要是暖流影响,时间主要在冬季。
中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海雾。
③ 极地寒流会带来两极海冰,对海上航行不利。
英国南安普敦
法国瑟堡
爱尔兰皇后港
美国纽约
1912年4月,“泰坦尼克号”从英国的南安普敦港驶向美国的纽约港,不料在航行的第四夜遭遇了一座高达30米的冰山而被撞沉。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1517人丧生,为和平时期死伤人数最为惨重的一次海难。
墨西哥湾暖流
拉布拉多寒流
日本核泄漏
(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有利影响:加快净化速度
不利影响:扩大污染范围
主要影响 原因
影响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和垂直上升流处鱼类资源丰富;
影响海洋航行 影响航速: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速,节省时间;
影响安全寒暖流相遇易形成海雾,阻碍航行;来自极地地区的寒流携带冰山漂向较低纬度海区,威胁航海安全
影响海洋污染 加快污染海域的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影响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小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纽芬兰岛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早在16世纪,这里鳕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纽芬兰渔场也被誉为“大西洋的巨大金矿”。
案例:纽芬兰渔场的形成与衰落
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过度捕捞之后,纽芬兰渔场的鱼群数量急剧下降。1992年,加拿大政府严令禁止捕捞鳕鱼,以保护海洋生态。
概念:
分类:
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1、判断南北半球;2、凸向为流向;3、暖流流向温度低的海区,寒流流向温度高的海区
水温高
水温低
暖流
水温高
水温低
寒流
洋流
规律:
顺流加速(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易形成大的渔场
污染物易扩散,加快净化速度
污染
航行
生物

不利
逆流减速(浪费燃料,航行速度变慢)
寒流从高纬带来冰山的威胁
寒暖流交汇产生海雾对航行不利
扩大污染范围

不利
影响:
课堂检测
下图为世界某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四地海水温度最低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四地海水盐度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C
B
课堂检测
读图完成完成3--4题。
5.甲渔场的成因主要为( )
A.径流入海 B.寒暖流交汇
C.上升补偿流 D.人工养殖
6.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的洋流有(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B
本节知识总结
海水的运动
海浪
潮汐
洋流
成因
影响
风力或外力影响
海浪预报、海啸和风暴潮灾害、海岸带保护
成因
规律
月球、太阳的引力
一天涨落两次,有大潮现象
影响
潮汐养殖、发电、航运等
分类
影响
寒流和暖流
渔业、航行、污染物扩散等
材料一:洋流对海洋生物资源和渔场的分布有显著的影响,正是因为有洋流的存在,才能在全世界形成了许多著名的渔场,我们饭桌上吃的美味的海鱼,很多就来自这些渔场。世界最大渔场,就在日本附近。
但近期,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强推核污水排海,造成巨大环境风险,周边海域的渔业更是受损严重。国际海洋科研机构预测,在核污水放射性物质排放57天后就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韩国、中国、俄罗斯等周边亚洲国家将受到严重的核污染。只需三年美国和加拿大将被污染,10年后整个太平洋都将被污染。废水中几十种放射性物质残留,或将损害人类DNA......也就是说,日本的核事故,最后需要全世界为其"买单”。
材料二:世界洋流和四大渔场分布图。
(1)指出日本附近的世界性大渔场名称及有关洋流名称,说明洋流跟渔场的形成关系?





(2)核污染废水为什么会跨越太平洋扩散至美国,最后影响整个海洋呢?




(3)日本核废水排放至大海将造成严重后果,假如你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请你就此提出抗议。

渔场:北海道渔场。 洋流: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两者之间的关系:北海道渔场位于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处,由于海水密度的差异,密度大的冷水下沉,密度小的暖水上升,使海水发生垂直搅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
日本处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大部分污染物会随着北太平洋暖流向东(即美国方向)扩散。然后核废水会抵达北美西海岸,接着顺着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亚寒流,加入副极地大洋环流和副热带大洋环流。放射性物质布满整个北太平洋后会顺着其他洋流,进入南太平洋、北冰洋,然后顺着西风漂流,放射性物质会进入印度洋和大西洋,最终日本排放的核废水会布满全球大洋,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生态威胁。
废水直接排入海洋会导致海洋污染;造成海洋生物死亡或变异;使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民众对海产品的需求减少造成渔民失业;导致海鲜滞销,影响餐饮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