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21: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单选题
1.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定鼎(建国)帝王”与“中兴之君”两项头衔的皇帝。和他两个头衔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西汉建立、文景之治 B.西汉建立、大破匈奴
C.东汉建立、光武中兴 D.东汉建立、黄巾起义
2.中国古代某次农民大起义利用宗教太平道发动民众,起义军头裹黄巾,并公开提出了“黄天当立”的口号。这一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3.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局面的出现与下列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王莽
4.说唱俑又叫书俑,身材矮胖,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反映了民间生活气息,与下图相对应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5.“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以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按军功授予爵位
C.整顿吏治,惩处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二、判断题
6.公元前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定国号为“新”。……………………(  )
7.汉光武帝刘秀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8.阅读以下表格后判断:以下表述符合表格信息的,请填“A”;违背表格信息的,请填“B”是表格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填“C”。
  时间 统治者 主要措施
文景之治 西汉 汉文帝、汉景帝 注重农业;减轻赋税;废除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
光武中兴 东汉 汉光武帝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惩处贪官污吏
(1)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都是西汉时期出现的兴盛景象。   
(2)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都和减轻农民的负担有关。   
(3)东汉光武帝废除了断残肢体的肉刑。   
(4)文景之治出现在光武中兴之前。   
(5)东汉中期以后,宦官专权加深了东汉政治的黑暗。   
9.史实:《后汉书·梁冀传》中记载:“帝少而聪慧,知冀骄横,尝朝群臣,目冀曰:“此跋扈将军也!”
推论: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三、填空题
10.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184年,   等领导的   起义爆发。这次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   ,使其一蹶不振。
11.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   的局面,经济得到   和   ,史称“
1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朝代的建立者。
(1)夏朝——   
(2)西周——   
(3)西汉——   
(4)东汉——   
1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   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东汉末年,张角等领导的   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四、材料分析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勤于正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成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
材料二 外戚、宦官的权力起伏消长,成为东汉后期政治的一大特点。皇帝年幼登基后,一般由皇太后主持朝政,太后依靠父兄辅政,久而久之形成了外戚专权。皇帝成年后,又利用身边的宦官争夺大权,又导致了宦官专权。
材料三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已经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江建忠《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漫漫中兴路》
(1)材料一中介绍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
(2)材料二反映了东汉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3)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这两位皇帝提倡以农为本,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材料二: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都县,裁减官员,惩平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材料三:东汉末年,统治黑暗,民不聊生。184年,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举行起义,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经过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一蹶不振。
(1)材料一中历史时期的统治局面在历史上称为什么?
(2)材料二中人物统治后期的局面在历史上称为
(3)材料三涉及的起义的名称是什么?此次起义的领导是
(4)通过三则材料,你有什么认识?
五、综合题
16.汉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政局稳定,采取了不同的治国之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汉高祖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采取这一政策有何目的?
材料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领域 措施 结果
政治 为解决诸侯国的问题,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①”;同时,大力加强监察制度 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思想 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②立为正统思想
经济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③;盐铁官营等
军事 派卫青、④北击匈奴
(2)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补充完整。
(3)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材料三 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材料三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统治后期出现的盛世局面被称作什么?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河间献王刘德诸子侯国情况(部分)
姓名 爵位 辖地情况
刘不害(长子) 河间王 原河间王部分封地
刘礼 平城侯 均为原河间王封地分割而来,现为临近郡县管辖
刘顺 广侯
刘让 蓋胥侯
材料三:刘秀重建汉朝,天下从乱走向治,从纷争走向统一。王莽改制留下一个烂摊子,加之连年的内战,国家变得凋敝不堪。刘秀以他非凡的胆识才干,遵循“以柔道治之”的方略,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中的“国家元首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指的是哪一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为解决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刘秀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创造了‘光武中兴’的业绩”?并概括采取这些措施的背景。
六、实践探究题
18.某校七年级(2)班针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下面是一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农作物图片。
(1)以上农作物中,有一种是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它是   (填字母序号);有两种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到中原的,它们是   (填字母序号)。
(2)战国时商鞅变法重视农业生产的是哪一项法令?
(3)西汉时,刘邦减轻田租,还采取什么措施增加农业劳动力?东汉时,哪位皇帝统治时,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4)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2.【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3.【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4.【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5.【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6.【答案】错误
【知识点】王莽新朝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武中兴
8.【答案】(1)B
(2)A
(3)C
(4)A
(5)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9.【答案】正确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0.【答案】张角;黄巾;东汉的统治
【知识点】张角起义
11.【答案】安定;恢复;发展
【知识点】光武中兴
12.【答案】(1)禹
(2)周武王
(3)刘邦
(4)刘秀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13.【答案】大泽乡;黄巾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4.【答案】(1)措施:释放奴婢;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合并郡县,精简官员。
(2)现象: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弊端和危害: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
(3)黄巾起义;太平道。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15.【答案】(1)文景之治。
(2)光武中兴。
(3)黄巾起义;张角。
(4)统治者应施行仁政,关心、爱护百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张角起义
16.【答案】(1) 政策:休养生息政策。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2) 内容:①推恩令;②儒家学说;③五铢钱;④霍去病。
(3) 评价: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4) 皇帝:光武帝;局面:“光武中兴”。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光武中兴
17.【答案】(1)国家元首制度:皇帝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2)措施:颁布“推恩令”;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
(3)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员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背景:王莽改制遗留下一系列问题;连年的内战,国家凋敝不堪;东汉建立,国家统一,需要巩固统治;刘秀个人卓越的胆识才干。
【知识点】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光武中兴
18.【答案】(1)E;D、F
(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刘秀(光武帝)。
(4)都江堰。
(5)对外交流、国家政策的扶植、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商鞅变法;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李冰与都江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