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

文档属性

名称 【联盟校】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期中测试卷-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8.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7 17:45:0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满分:50分 时间: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华中学历史小组打算在寒假参观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你建议他们去( )
A.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2.如图中的文物,稻谷堆积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同时代遗址的考古中极为罕见。陶体上的猪憨态可掬,反映了当时已驯化和饲养家畜。这些文物所属原始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3.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4.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5.夏、商、西周三个王朝都历经数百年,但最终都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它们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 B.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C.后期统治者昏庸暴虐 D.内部发生严重叛乱
6.《史记》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注:敌人)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表明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 ( )
A.定期到周室朝觐 B.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C.定期向周王纳贡 D.对下属再分封
7.“千耦其耘”记载于《诗经》,描述了西周时期大规模二人并耕(人力)的集体耕作场景。此外,春秋时期还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是(  )
A.使用骨耜 B.牛耕
C.使用木制工具 D.使用石制工具
8.(2分)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兼并战争 B.王室衰微
C.经济发展 D.新经济秩序确立
9.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就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起来
10.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11.《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改革户籍,严明法度
12.《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13.小王去四川旅游回来,用图照片向同学们介绍自己参观的著名景点时说:这一伟大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早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他介绍的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京杭大运河 D.会通河
14.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5.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单位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有同样主张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第Ⅱ卷
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2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
遗址名称 部分考古发现
① 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
② 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
材料二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摘编自赵毅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并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李冰主持建造都江堰的目的是什么?(1分)
17.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
材料三:“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材料一反映我国古代的哪一项制度?(1分)
(2)材料二中“天下为家”的局面是从谁开始的?(1分)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制度有关?(1分)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1分)
(3)材料三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1分)这种制度所形成的社会统治者等级有哪些?(1分)简要指出在当时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1分)
18.和谐、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这种思想根植于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材料三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孟子发展孔子学说形成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引用材料二原文指出此治国思想要求统治者对百姓采取怎样政策?(3分)
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四,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2分)
(3)这些思想家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这在思想领域表现称作什么?(1分)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