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轴对称 单元同步精练与测试(原卷版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三章 轴对称 单元同步精练与测试(原卷版 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11-07 17:33: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三章 轴对称 单元同步精练与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3),则点A关于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
A.(-1,-3) B.(-3,1 ) C.(1,3) D.(-1,3 )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它的底角度数是(  )
A.65° B.50° C.80° D.65°或50°
4.如图,在△A BE中,∠A=105°,AE的垂直平分线MN交BE于点C,且AB+BC=BE,则∠B的度数是(  )
A.45° B.60°
C.50° D.55°
5.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
A.7 B.8 C.9 D.10
6.点P(a+2,2a﹣5)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2 B.-2<a<
C.- <a <2 D.a>
7.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且|AC﹣BC|=2,那么腰AC的长为(  )
A.10或6 B.10 C.6 D.8或6
8.在数学符号“+,﹣,×,÷,≈,=,≤,≥,≠,∥中,轴对称图形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9.如图,∠AOB=30 ,∠AOB内有一定点P,且OP=10.在OA上有一动点Q,OB上有一动点R.若ΔPQR周长最小,则最小周长是(  )
A.10
B.
C.20
D.
10.如图,对角线AC将正方形ABCD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点E,F将对角线AC三等分,且AC=15,点P在正方形的边上,则满足PE+PF=5 的点P的个数是(  )
A.0 B.4 C.8 D.16
二、填空题
11.如图,已知交于点,且,若,,则的长为   .
12.点P(-6,-9)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   .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y轴和x轴上,∠ABO=60°,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个.
14.如图,线段 , 的垂直平分线 , 相交于点 .若 ,则 的度数为   .
15.在 中, , ,点 在斜边 所在的直线上, ,线段 关于 对称的线段为 ,连接 、 ,则 的面积为   .
16.在等边△ABC所在平面内有点P,且使得△ABP,△ACP,△BCP均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个.
三、综合题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2,3),B(3,1),C(-2,-2).
(1)请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A′B′C′(A,B,C的对称点分别是A′,B′,C′),并直接写出A′,B′,C′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18.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
(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
(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
19.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C、DF相交于点G,AB⊥BE,垂足为B,DE⊥BE,垂足为E,且AB=DE,BF=CE.求证:
(1)△ABC≌△DEF;
(2)GF=GC.
20.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是C、D.
(1)请判断△ED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证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21.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 交BC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点E,l 与 l2相交于点O,连接AD,AE, △ADE的周长为6cm .
(1)求BC的长;
(2)分别连接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6cm,求OA的长.
22.如图,已知点O是∠APB内的一点,M,N分别是点O关于PA,PB的对称点,连接MN,与PA,PB分别相交于点E、F,已知MN=6cm.
(1)求△OEF的周长;
(2)连接PM,PN,若∠APB=a,求∠MPN(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当∠a=30 ,判定△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3.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
(1)求证:△ABC≌△ADE;
(2)求∠FAE的度数;
(3)求证:CD=2BF+DE.
24.已知 是 的三边长, ,设三角形的周长是 .
(1)尝试:分别写出 及 的取值范围.
(2)发现:当 为奇数时,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联想:若 是小于18的偶数,判断 的形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三章 轴对称 单元同步精练与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根据题意,A、B、D中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C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1,-3),则点A关于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  )
A.(-1,-3) B.(-3,1 ) C.(1,3) D.(-1,3 )
【答案】A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点A(1,-3)关于y轴的对称点A'的坐标是(-1,-3),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特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可得答案.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它的底角度数是(  )
A.65° B.50° C.80° D.65°或50°
【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
中,.
有两种情况:
①顶角;
②当底角是时,




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和.
故答案为:D.
【分析】分两种情况,再利用三角的内角和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4.如图,在△A BE中,∠A=105°,AE的垂直平分线MN交BE于点C,且AB+BC=BE,则∠B的度数是(  )
A.45° B.60°
C.50° D.55°
【答案】C
【知识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 连接AC,
∵ AE的垂直平分线MN交BE于点C
∴AC=CE,
∴∠CAE=∠E,
∵BC+CE=BE,AB+BC=BE,
∴BC+CE=AB+BC
∴AB=BC,
∴∠B=∠ACB,
∵∠ACB=∠E+∠CAE=2∠E,
∴∠B=2∠E,
∴∠BAC=180°-∠B-∠ACB=180°-4∠E,
∴∠BAE=∠BAC+∠CAE=180°-4∠E+∠E=5∠E=105°
解之:∠E=25°,
∴∠B=2×25°=50°.
故答案为:C.
【分析】 连接AC,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证得AC=CE,可推出∠CAE=∠E,再利用已知可证得AB=BC,利用等边对等角可得到∠B=∠ACB,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证得∠B=2∠E,可表示出∠BAC的度数;再根据∠BAE=105°,可得到关于∠E的方程,解方程求出∠E的度数,即可求出∠B的度数.
5.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B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得△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是( )
A.7 B.8 C.9 D.10
【答案】D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当以AB为腰时,符合条件的点C有4个,即C1、C5、C3、C7,
当以AB为底时,符合条件的C点有6个,即C6、C8、C10、C9、C4、C2,
综上点C的个数为6+4=10.
故答案为:D.
【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当以AB为腰时,当以AB为底时,分别构造等腰三角形,最后计数即可.
6.点P(a+2,2a﹣5)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a<-2 B.-2<a<
C.- <a <2 D.a>
【答案】D
【知识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轴对称的性质;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点P(a+2,2a﹣5)关于y轴的对称点在第二象限,
∴点P在第一象限,
∴ ,
解得:a> .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可得点P在第一象限,则根据第一象限的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正数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得到a的范围.
7.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且|AC﹣BC|=2,那么腰AC的长为(  )
A.10或6 B.10 C.6 D.8或6
【答案】A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因为|AC-BC|=2,所以AC-BC=±2,又因为BC=8,所以AC=10或AC=6,当AC=10时,此时三角形三边长为:10,10,6,满足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当AC=6时,此时三角形三边为:6,6,10,也满足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因此符合题意选项A.
【分析】已知等腰△ABC的底边BC=8,且|AC﹣BC|=2,根据三边关系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8.在数学符号“+,﹣,×,÷,≈,=,≤,≥,≠,∥中,轴对称图形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答案】B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
【解析】【解答】解:在数学符号“+,﹣,×,÷,≈,=,≤,≥,≠,∥中,轴对称图形有+,﹣,×,÷,=,∥,共6个.
故答案为:B.
【分析】轴对称图形:平面内,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据此分析即可.
9.如图,∠AOB=30 ,∠AOB内有一定点P,且OP=10.在OA上有一动点Q,OB上有一动点R.若ΔPQR周长最小,则最小周长是(  )
A.10
B.
C.20
D.
【答案】A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设∠POA=θ,则∠POB=30 θ,作PM⊥OA与OA相交于M,并将PM延长到E,使ME=PM. 作PN⊥OB与OB相交于N,并将PN到F,使NF=PN. 连接EF与OA相交于Q,与OB相交于R,再连接PQ,PR,则△PQR即为周长最短的三角形;
∵OA是PE的垂直平分线, ∴EQ=QP,OP=OE,
同理,OB是PF的垂直平分线, ∴FR=RP,OP=OF,
∴△PQR的周长=EQ+QR+RF=EF,∴OE=OF=OP=10,
且∠EOF=∠EOP+∠POF=2θ+2(30 θ)=60 ,
∴△EOF是正三角形,
∴EF=10, 则△PQR的最小周长为10.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别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把PQ和PR转换为EQ和RF,则△PQR的周长即为EF的长,结合两点间线段最短,得出这时△PQR的周长最短,再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结合∠AOB等于30°,即可判断出△EOF为等边三角形,从而求出EF的长,即ΔPQR的最小周长.
10.如图,对角线AC将正方形ABCD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点E,F将对角线AC三等分,且AC=15,点P在正方形的边上,则满足PE+PF=5 的点P的个数是(  )
A.0 B.4 C.8 D.16
【答案】B
【知识点】轴对称的应用-最短距离问题
【解析】【解答】解: 如图,作点F关于BC的对称点M,连接FM交BC于点N,连接EM,交BC于点H,
∵点E,F将对角线AC三等分,且AC=15,
∴EC=10,FC=AE=5,
∵点M与点F关于BC对称
∴CF=CM=5,∠ACB=∠BCM=45°
∴∠ACM=90°
∴EM==5,
则在线段BC存在点P,即H到点E和点F的距离之和最小为5,
同理在CD、AD、AB上均存在点P到点E和点F的距离之和最小为5,
∴这样的点共有4个.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结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BC边上找出使PE+PF的最小的点,经过计算最小点正好是H点,依此类推在CD、AD、AB上均存在一个这样的点,于是问题得以解决.
二、填空题
11.如图,已知交于点,且,若,,则的长为   .
【答案】8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
,,
已知:,



故答案为:8.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即可求解.
12.点P(-6,-9)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   .
【答案】(-6,9)
【知识点】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 点P(-6,-9)关于x轴对称的点P′的坐标是(-6,9) 。
故答案为: (-6,9) .
【分析】根据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进行求解.
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y轴和x轴上,∠ABO=60°,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个.
【答案】6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解答】解:如下图,
①分别以点A、B为圆心,AB为半径画 圆 A和圆 B,两圆和两坐标轴的交点为所求的P点(与点A、B重合的除外);
②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坐标轴的交点为所求的P点(和(1)中重复的只算一次),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6个.
故答案为:6.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利用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的特点作图,或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作图,找出与坐标轴的交点即可.
14.如图,线段 , 的垂直平分线 , 相交于点 .若 ,则 的度数为   .
【答案】35°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解析】【解答】解:连接OB,
∵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l1、l2相交于点O,
∴AO=OB=OC,
∴∠AOD=∠BOD,∠BOE=∠COE,∠A=∠ABO,∠C=∠CBO,
∴∠A+∠C=∠ABC,
∵∠DOE+∠1=180°,∠1=35°,
∴∠DOE=145°,
∴∠ABC=360°-∠DOE-∠BDO-∠BEO=35°;
故答案为:35°
【分析】连接O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O=OB=OC,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D=∠BOD,∠BOE=∠COE,∠A=∠ABO,∠C=∠CBO,继而可得∠A+∠C=∠ABC,利用邻补角的定义得出∠DOE=180°-∠1=145°,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可得∠ABC=360°-∠DOE-∠BDO-∠BEO,据此即得结论.
15.在 中, , ,点 在斜边 所在的直线上, ,线段 关于 对称的线段为 ,连接 、 ,则 的面积为   .
【答案】4或8
【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解答】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图:
∵线段AD和线段AE关于AC对称,
∴AD=AE,∠DAC=∠EAC,
∴DF=EF,∠DFC=∠DFA=90 ,
∵ ,
∴ ,
∵AB=AC,∠BAC =90 ,
∴EF=DF= CF= ,AB=AC= ,
∴AF=AC-CF= ,
DE=EF+DF= ,
∴ ;
②当点D在线段BC上时,如图:
∵线段AD和线段AE关于AC对称,
∴AD=AE,∠DAF=∠EAF,
∴DF=EF,∠DFC=90 ,
∵ ,
∴ ,
∵AB=AC,∠BAC =90 ,
∴DF=EF=CF= ,AB=AC= ,
∴AF=AC+CF= ,
DE=EF+DF= ,
∴ ;
故答案为: 或 .
【分析】分类讨论①当点D在线段BC上,②当点D在线段BC上时,根据对称的性质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得AC、DF=EF=CF的长,从而可求得答案.
16.在等边△ABC所在平面内有点P,且使得△ABP,△ACP,△BCP均为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   个.
【答案】10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
【解析】【解答】解:①作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必在三角形内交于一点,即三角形的外心,这点就是符合要求的P点;
②作BC的垂直平分线,以B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与BC的垂直平分线有两个交点,其中一点是点A,另一点为符合要求的P点;以A点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与BC的垂直平分线有两个交点,其中一点为B,另一点是符合要求的P点,∴BC垂直平分线上符合要求的共有四点,除去外心,还要三个点;
③同理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也有符合条件的三点;
综上符合条件的P点共有:3×3+1=10个.
故答案为:10.
【分析】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符合条件;每条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以每个顶点为圆心,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半径画弧的交点也符合条件;因为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的情况是相同的,求出一边符合条件的个数,则总数可求.
三、综合题
1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2,3),B(3,1),C(-2,-2).
(1)请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A′B′C′(A,B,C的对称点分别是A′,B′,C′),并直接写出A′,B′,C′的坐标.
(2)求△A′B′C′的面积.
【答案】(1)解:如图:
(2)解:△A′B′C′的面积=5×5- =6.5.
【知识点】作图﹣轴对称
【解析】【分析】(1)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得出A′,B′,C′的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点,再顺次连接这些点即可;
(2)利用割补法△A′B′C′的面积等于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三角形的面积。
18.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
(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
(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
【答案】(1)解:设点M、N运动x秒后,M、N两点重合,
x×1+12=2x,
解得:x=12
(2)解: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如图①,
AM=t×1=t,AN=AB﹣BN=12﹣2t,
∵三角形△AMN是等边三角形,
∴t=12﹣2t,
解得t=4,
∴点M、N运动4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
(3)解: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由(1)知12秒时M、N两点重合,恰好在C处,
如图②,假设△AMN是等腰三角形,
∴AN=AM,
∴∠AMN=∠ANM,
∴∠AMC=∠ANB,
∵AB=BC=AC,
∴△ACB是等边三角形,
∴∠C=∠B,
在△ACM和△ABN中,
∵ ,
∴△ACM≌△ABN,
∴CM=BN,
设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M、N运动的时间y秒时,△AMN是等腰三角形,
∴CM=y﹣12,NB=36﹣2y,CM=NB,
y﹣12=36﹣2y,
解得:y=16.故假设成立.
∴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此时M、N运动的时间为16秒.
【知识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1)首先设点M、N运动x秒后,M、N两点重合,表示出M,N的运动路程,N的运动路程比M的运动路程多12cm,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题意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然后表示出AM,AN的长,由于∠A等于60°,所以只要AM=AN三角形ANM就是等边三角形;(3)首先假设△AMN是等腰三角形,可证出△ACM≌△ABN,可得CM=BN,设出运动时间,表示出CM,NB,NM的长,列出方程,可解出未知数的值.
19.如图,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AC、DF相交于点G,AB⊥BE,垂足为B,DE⊥BE,垂足为E,且AB=DE,BF=CE.求证:
(1)△ABC≌△DEF;
(2)GF=GC.
【答案】(1)解:∵AB⊥BE,DE⊥BE
∴∠B=∠E=90°
∵BF=CE
∴BF+CF=CF+CE
即 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 (SAS)
(2)解:△ABC≌△DEF
∴∠ACB=∠DF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GF=GC
(等角对等边)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可证得∠B=∠E,由BF=CE去证明BC=EF,再利用SAS可证得结论。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易证∠ACB=∠DFE,再利用等角对等边,就可证得结论。
20.如图,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是C、D.
(1)请判断△ED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求证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答案】(1)解:△EDC是等腰三角形,
理由是:
∵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是C,D,
∴DE=CE,
∴△EDC是等腰三角形
(2)证明:∵点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ED⊥OB,垂足分别是C,D,
∴DE=CE,∠EDO=∠ECO=90°,
在Rt△ODE与Rt△OCE中,
∴Rt△ODE≌Rt△OCE,
∴OD=OC,
∵DE=EC,
∴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解析】【分析】(1) △EDC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出 DE=CE,根据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2)利用HL判断出 Rt△ODE≌Rt△OC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 OD=OC,根据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得出点O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同理点E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得出 OE是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
21.在△ABC中,AB边的垂直平分线l 交BC于点D,AC边的垂直平分线l2交BC于点E,l 与 l2相交于点O,连接AD,AE, △ADE的周长为6cm .
(1)求BC的长;
(2)分别连接OA,OB,OC,若△OBC的周长为16cm,求OA的长.
【答案】(1)解:∵l1,l2 分别是线段AB,AC 的垂直平分线,
∴AD=BD,AE=CE,
∴AD+DE+AE=BD+DE+CE=BC,
∵△ADE的周长为6cm,
即AD+DE+AE=6cm,
∴BC=6cm
(2)解:如图,
∵l1,l2分别是线段AB,AC的垂直平分线,
∴OA=OC=OB,
∵△OBC的周长为16cm,
即 BC+OC+OB=16cm ,
∴OA+OB=16-6=10(cm),
∴ OC=5cm,
∴OA=OC=OB =5cm.
【知识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 AD=BD,AE=CE, 根据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等量代换、线段的和差得出 AD+DE+AE=BD+DE+CE=BC, 从而得出答案;
(2)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得出 OA=OC=OB, 根据三角形周长为16得出OA+OB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22.如图,已知点O是∠APB内的一点,M,N分别是点O关于PA,PB的对称点,连接MN,与PA,PB分别相交于点E、F,已知MN=6cm.
(1)求△OEF的周长;
(2)连接PM,PN,若∠APB=a,求∠MPN(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3)当∠a=30 ,判定△PMN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M,N分别是点O关于PA、PB的对称点,
∴EM=EO,FN=FO,
∴△OEF的周长=OE+OF+EF=ME+EF+FN=MN=6cm
(2)解:连接OP,
∵M,N分别是点O关于PA、PB的对称点,
∴∠MPA=∠OPA,∠NPB=∠OPB,
∴∠MPN=2∠APB=2ɑ
(3)解:△PMN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
∵∠ɑ=30°,
∴∠MPN=60°,
∵M,N分别是点O关于PA、PB的对称点,
∴PM=PO,PN=PO,
∴PM=PN,
∴△PMN是等边三角形.
【知识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EM=EO,FN=FO,从而求解;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MPA=∠OPA,∠NPB=∠OPB,进而解答;
(3)由已知可得 ∠MPN=60° ,再由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 PM=PN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
23.如图,∠BAD=∠CAE=90°,AB=AD,AE=AC,AF⊥CB,垂足为F.
(1)求证:△ABC≌△ADE;
(2)求∠FAE的度数;
(3)求证:CD=2BF+DE.
【答案】(1)证明:∵∠BAD=∠CAE=90°,∴∠BAC+∠CAD=90°,∠CAD+∠DAE=90°,∴∠BAC=∠DAE,在△BAC和△DAE中, ,
∴△BAC≌△DAE(SAS)
(2)解:∵∠CAE=90°,AC=AE,∴∠E=45°,由(1)知△BAC≌△DAE,
∴∠BCA=∠E=45°,
∵AF⊥BC,∴∠CFA=90°,
∴∠CAF=45°,
∴∠FAE=∠FAC+∠CAE=45°+90°=135°
(3)证明:延长BF到G,使得FG=FB,∵AF⊥BG,∴∠AFG=∠AFB=90°,在△AFB和△AFG中, ,∴△AFB≌△AFG(SAS),
∴AB=AG,∠ABF=∠G,
∵△BAC≌△DAE,
∴AB=AD,∠CBA=∠EDA,CB=ED,
∴AG=AD,∠ABF=∠CDA,
∴∠G=∠CDA,
∵∠GCA=∠DCA=45°,
在△CGA和△CDA中,

∴△CGA≌△CDA (AAS)∴CG=CD,
∵CG=CB+BF+FG=CB+2BF=DE+2BF,
∴CD=2BF+DE.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出∠BAC=∠DAE,然后利用SAS判断出△BAC≌△DAE,
(2)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E=4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出∠BCA=∠E=45°,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出∠CAF=45°,然后根据角的和差,由∠FAE=∠FAC+∠CAE算出答案;
(3)延长BF到G,使得FG=FB,首先利用SAS判断出△AFB≌△AFG,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AG,∠ABF=∠G,AB=AD,∠CBA=∠EDA,CB=ED,根据等量代换及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出AG=AD,∠ABF=∠CDA,故∠G=∠CDA,然后利用AAS判断出△CGA≌△CDA,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CG=CD,根据线段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
24.已知 是 的三边长, ,设三角形的周长是 .
(1)尝试:分别写出 及 的取值范围.
(2)发现:当 为奇数时,求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联想:若 是小于18的偶数,判断 的形状.
【答案】(1)解:∵ ,
∴ ,
∴周长 的取值范围为
(2)解:∵ ,且 为奇数,
∴ 也为奇数,
∵ 的范围为 ,
∴ 的最大值为19,最小值为13
(3)解:∵周长 为小于18的偶数,且取值范围为 ,
∴ 或 ,
当 为16时, ,
当 为14时, ,
当 时, , 为等腰三角形;
当 时, , 为等腰三角形,
综上所述, 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三角形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解析】【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出c的范围,继而得出x的范围;
(2)由c为奇数,可得x为奇数,由(1)知x的范围,求出奇数x即可;
(3)根据偶数的定义及x的范围,先求出x,然后求出c的值,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求解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