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写于1938年,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茅盾的《忆冼星海》一文,来了解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民音乐家。忆冼星海茅 盾学习目标1.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
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并体会作者对冼星海的怀念之情。1.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圈划、朗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
2.难点:
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毕业院校:
巴黎国立音乐学院
主要成就:
1939年,创作《黄河大合唱》
代表作品:
《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 欣赏写于1938年,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黄河大合唱》,在抗战烽火的洗礼下,迅速成长为中华儿女爱国救亡的号角;与此同时,以其所负载的精神力量和民族个性,在海外华人及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而到了和平年代,它犹如一位战功累累的元勋,继续驰骋在国内外乐坛,成为中华民族傲人的艺术财富。
《黄河大合唱》一问世,就迅速在中国大地上传唱,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并推动了团结抗日的形势发展。首演时,乐队只有两三把小提琴,二十来件民族乐器,低音弦乐器是用煤油桶制成,打击乐器有脸盆、大把的勺子放在搪瓷缸子里摇晃选成效果……这支原始的乐队烘托着40多位热血青年放声高唱,《黄河大合唱》从此传遍了延安,传遍了中国,飞向了世界,此起彼伏,回响不绝,震撼人心,经久不衰。毛主席看了演出后,特别高兴,站起来使劲鼓掌,连声说:“好!好!好!”周总理也为冼星海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心声!”
茅盾生平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文化大革命时期深受四人帮迫害。1981年3月27日辞世。 主要著作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左联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及“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发表的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和《锻炼》等。其中《子夜》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光彩夺目的现实主义杰作。梳理脉络(1)按照时间为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们拟三个小标题。??(1)按照时间为顺序把全文分成三部分,并为它们拟三个小标题。?
明确:
第一部分(1-5节):想像中的冼星海;第二部分(6-9节):长谈时的冼星海;第三部分(10-15节):记忆中的冼星海。?默读课文。??(2)初步感受作者笔下的冼星海形象。把体现冼星海个性特征的句子圈划下来,用简洁的语言写批注。?
明确:战胜了生活;字典上没有一个“难”字;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等等。初读感受?(1)分段落,添加小标题?
(2)圈划的句子,说说自己在默读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冼星海。精读课文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想象 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①
读冼星海的自传 ②
③ 气魄伟大,好学深
思,热爱祖国1、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2、思考文章第四节作者“好奇”的原因。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3、作者在写与冼星海见面之前,先写了他想象中的冼星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运用铺垫手法,使读者对冼星海有个全面深刻的了解,使冼星海的形象更加鲜明 。4、作者在见到冼星海后,为什么“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说熟识,是已从侧面对冼星海有了较全面较深刻的了解;说生疏,是过去还从未跟冼星海见过面。 5、作者在倒数第三段写:“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倒数第二段又说:“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现了作者极度的惋惜、哀痛和思念之情。 6、读第15自然段,作者回忆这些往事的目的何在? 作者撷取了几个生活镜头,刻画了冼星海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气魄,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冼星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如一盏明灯,为作者,也为我们照亮了前程。 7、作者在结尾处说:“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你认为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这是对“一个生龙活虎般的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的高度肯定,说明冼星海将永远活在作者的心中,同样也活在诸多读者的心中。一个具有非凡的音乐才能、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将永垂不朽。 8、思考文章开头“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那?”这句话的用处。构成悬念,吸引读者与作者一起勾勒主人公的形象。9、品位“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形象地表现出音乐给人的精神洗礼和情绪感染10、文章6—11段表达了我怎么样的情感,是靠什么表达出来的?以“我”的“不能赞一词”和“记不全”来反面衬托;又以“兴奋鼓舞”正面烘托表达自己的感奋和敬佩之情。品析典型事例,体会作者情感?1、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明确:(1)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国情怀。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品析典型事例,体会作者情感?(2)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名族交响乐》的创作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品析典型事例,体会作者情感2、朗读第14、15自然段。当作者得知噩耗后,不止一次地这样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假设。思考:有何用意??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冼星海积极的生活态度与人格魅力如一盏明灯,为作者,也为我们照亮了前程。写作特色1、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展现人物性格。(使冼星海这一人物性格、形象更全面,更立体。)
文章中心文章通过对冼星海的回忆,赞扬了冼星海高尚的情操、真挚的爱国情感和音乐的才华,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人民音乐家的深切怀念。冼星海的名言:1、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2、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3、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