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4 平移(课件2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4 平移(课件2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3-12 19:40:42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时精力不够集中,但仍对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学习很有兴趣,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同时初一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有所欠缺,这也是本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我所任教的这个班级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在授课时我尽可能照顾到大部分学生。
对于理解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学生要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同时必须具有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储备.七年级的孩子正处于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对新知事物满怀探求欲望的阶段,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学生通过数学(人教版)第四章几何认识初步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前三节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线段相等及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并且有了初步的应用能力,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放在“探讨”和“归纳”两个环节上,着重引导学生怎样探讨,以及如何归纳所得到的结论。
通过观察图形平移探讨出性质,需要有一定的观察理解、抽象概括、语言转换等数学能力,而七年级学生的总结意识和梳理能力比较弱,这些要求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不善于将观察所得转化为数学结论.本节课以平移定义的学习和平移性质的探讨为两个主要方面展开教学,对平移定义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①图形的平移,实际上就是按一条直线平移,不一定都是水平或竖直的;②不能很好的理解平移的两要素,并且在平移变换过程中寻找两要素。对平移性质的探讨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是:①在观察图形平移后不能够很好的概括出平移的性质;②不能够灵活应用平移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效果分析
《平移》第一课时的内容比较少,重点是对平移的认识,难点是平移性质的得出,在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在可当中间的两个阶段性检测:一是对平移认识;二是平移性质的应用。通过这两个测试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掌握。不足之处就是学生在探究评议的性质二时,没有将课堂教给学生而是采用了集体引导探究,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他的性质感觉效果会更好。最后的达标检测90℅ 以上的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总之整堂课课堂效果不错,任务顺利完成。
《平移》教学设计说明
大年陈镇中学 王英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平移的有关定义及平移的性质.
难点:1、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2、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感知平移
活动一 欣赏:生活中的现象(课件)
现象一 : 旋转的风车
现象二 : 小孩玩滑梯
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认识的旋转和平移现象,直接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平移
【设计意图】
1.以生活中的现象作为引入,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进入情景,感受生活中的平移.
2. 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二、感受生活 学习新知
1、活动二 观察:生活中的几种现象
现象一 : 沿着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
现象二 : 沿直线行驶的火车
现象三 : 感应门的移动
现象四 : 乘坐电梯人的运动
在观察的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从中抽象出的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的概念以及第一条性质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图形是整体沿着一条直线移动的而且在移动过程中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
1.以生活中的现象展开对平移概念的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2. 渗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想.
2、慧眼识现象
我设计了几幅雪人移动的动画,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平移。
【设计意图】
动画形象直观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的概念
3、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这种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他们学好数学,将来更好地让“数学服务于生活”.
4、欣赏与回味(一)
用同样的基本图形绘制的图案,其效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图形欣赏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用同样一个基本图形,如果平移的方向不同或平移的距离不一样,将会产生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加深对平移的两要素的理解.
5分辨一下
下图中,图形(2)可以通过图形(1)平移得到吗?

【设计意图】
为了学生加深对平移性质的理解,突破了重、难点.
强调平移“是图形沿一条直线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不符合平移性质的不是平移”,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动手操作 探究新知
活动三:我动手我做主
1、问题:对应点所连线段在数量、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并用所学知识验证一下。
2、学生活动
3、思考:在所画的相邻的两个图案中,找出三组对应点,连接它们,观察它们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在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探讨出平移的性质,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师生互动 应用新知
例1:
(1)下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左边的小船是右边的小船向 平移 单位长度后得到的;
(2)请找出A、B、C的对应点A′、B′、C′;
(3)请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是多少?
【设计意图】
例题的设计,是为了巩固对平移两要素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实现重、难点的落实,并为下一步“平移作图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学习作好铺垫.
生活常识:
巧借平移妙解题
例2:在如图所示的楼梯地面上铺设地毯,至少需要多少米?

http://www.21cnjy.com/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到用平移可以把不规则图形的计算问题转化为规则图形的计算问题,为我们今后用平移变换来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 分享收获
请大家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平移的定义 —平移的两要素
——平移的性质
【设计意图】
通过大家谈收获,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提炼.
六、达标测试
1、观察下面图案,在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的是( )

2、下列汉字经过平移后,平移前后的两字不能组合成一个汉字的是( )
A、口 B、人 C、木 D、小
3、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如果AB=5 cm,则CD= cm.
4、将∠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如果∠ABC=52°,则∠EFG= °,
BF= cm.
5、图中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你发现少了什么?请补上.

【设计意图】
通过达标测试检测本节课学生掌握的情况,力保做到堂堂清。
七、布置作业,巩固平移
作业:一、P30 1、2、3
二、在你的坐标纸上利用平移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
通过书面作业,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借助图案的设计,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其实数学也是挺美的.
课件29张PPT。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执教人:王英单位: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5.4平移观察沿着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沿直线行驶的火车     感应门的移动电梯上人的移动观察沿着笔直公路行驶的汽车     感应门的移动沿直线行驶的火车慧眼识现象慧眼识现象慧眼识现象慧眼识现象慧眼识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这种现象?下图中,图形(2)可以通过图形(1)平移得到吗?(1)(2)(不考虑颜色)分辨一下:分辨一下: (1) (2) (3) (4)找出平移后的图片(3)DB2、欣赏并说出下列各商标图案哪些是利用平移来设计的? 解:利用平移来设计的有(2)、(4)、(6) .(1) (2) (3) (4) (5) (6)3、下列图中从左到右的变换属于平移的有哪些?F√我动手我做主 对应点所连线段在数量、
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并用所学知识验证一下。···例1:下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左边的小船是右边的小船向 平移 单位长度后得到的;
(2)请找出A、B、C的对应点A′、B′、C′;
(3)请找出与线段AA′相等且平行的两条线段,它们的长度是多少?
A′C′B′左6应用新知生活常识:

例2:在如下图所示的楼梯地面上铺设地毯,至少需要多少米?

解:由平移的性质可得:
4+5=9(米)
答:至少需要9米。再试牛刀:1、如下图∠ ABC 是∠O经过平移而得的角,若∠O=65°,则∠ABC等于多少度?2、如图,图中哪条线段可以由线段 b 经过平移得到?
如何进行平移?分享收获当堂测评(一定要独立完成!):3、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如果AB=5 cm,则CD= cm.
4、将∠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如果∠ABC=52°,则∠EFG= °,
BF= cm.
5、图中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你发现少了什么?请补上.552101、观察下面图案,在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的是( )2、下列汉字经过平移后,平移前后的两字不能组合成一个汉字的是( )
A、口 B、人 C、木 D、小CD一、课本:P30 1、2、3
二、在你的纸上利用平移画出一幅美丽的图案. 制作单位: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
时间 :2015年3月24日教材分析
“加强数学应用,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是新课标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将平移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最后一节。从《课程标准》来看,图形的变换时“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图形的变换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相似等,通过将图形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是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时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本套教材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了这些图形变换的内容。本节教材内容彰显如下三个特点:
(1)平移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本套教材中引进的第一个图形变换。通过本节的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对应点的所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等平移变换的基本特征;能够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等。
(2)本节开始,教科书首先让学生观察几个图案,分析这些图案的共同特点。通过观察让学生看到每一个图案都可以通过平行移动这个图案中的某一个图形得到,由此引出本节内容。
(3)对于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的探讨,教科书是通过设置三个栏目,让学生在探究、观察等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教科书首先设置了一个“探究”栏目,栏目中要求学生动手活动。在“思考”栏目中,教科书要求学生观察画出的图形,分析它们之间对应点连线的位置和长短关系,通过这个思考活动,可以让学生发现平移前后两个图中“各组对应点间的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等平移的基本性质。最后教科书通过一个“归纳”栏目,对平移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概括,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平移变换的概念。这样教科书通过“探究”“思考”“归纳”等活动,得出了平移变换的基本性质。
观评《平移》一课记录
学员姓名
王英
学员单位
大年陈镇中学
观察时间段
一课时
观察对象
七四全体师生
授课内容
《平移》第一课时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由生动的生活现象引入
开门见山
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
可稍加解释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1由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出平移的概念。
2学生活动
活动一:动手绘制平移图形
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得出性质
自制教具学生一动手操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放手学生去操作、去设计、去交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创新意识
1可在得出平移的概念时,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
2、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如果全班分组,然后再集体反馈效果会更好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1、检测平移概念掌握情况
2、检测对平移性质的应用
习题设计由简入繁,层层深入,加深学生对平移概念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运用平移性质的能力。
题目设计可精减些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1、反思小结
2、独立完成当堂达标测试
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对第4题由学生讲解以下的话会更好
当堂测评(一定要独立完成!):
1、观察下面图案,在A,B,C,D四幅图案中,能通过图案1平移得到的是( )

2、下列汉字经过平移后,平移前后的两字不能组合成一个汉字的是( )
A、口 B、人 C、木 D、小
3、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D,如果AB=5 cm,则CD= cm.
4、将∠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如果∠ABC=52°,则∠EFG= °,
BF= cm.
5、图中小船经过平移到了新的位置,你发现少了什么?请补上.

《平移》教学反思
《平移》是一节从概念引入的实践型教学课,如按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死记概念,再大量练习加以巩固,这样的教学必然会造成学生对概念的实质不能真正理解,而且也容易遗忘所学知识。本节课的教学最大的特点在于让学生经历自主观察-探究-归纳-应用的整个过程。 首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形成直观上的初步认识;然后,让学生通过课件演示,使平移运动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从课堂反应的热烈程度及课后的作业反馈看是比较成功的。.
课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空间与图形时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获得对简单几何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因而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时,我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平移的概念,发现并归纳平移的性质,学会利用平移绘制某些特殊的图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操作、探究、归纳和总结平移性质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