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世界的地形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三章 第2节
新课标要求 ①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像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 ②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在地图中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 2、通过图文资料观察世界地形分布大势,感受自然地表的形态,树立全球观念。 3、运用图文资料,能说出世界著名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4、在日常生活中实地考察,区别山地、丘陵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
学习 重难点 学习重点 识别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说出世界著名的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学习难点 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
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可能通过旅游、电视节目等途径对一些常见的地形有过直观感受,比如家乡周边的小山丘,外出爬山等。但对于世界范围内多样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有限的生活经验,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结合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世界地形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一 导入:在巴基斯坦,人们用“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这样诗歌般的语言来赞颂中巴友谊。 ——摘自习近平在巴基斯坦《战斗报》和《每日新闻报》发表的题为《中巴人民友谊万岁》的署名文章,2015年4月19日 你知道在地球上是山更高还是海更深吗?计算:地球表面最高点和最深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通过新闻引入关于山高还是海深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引发学生对于陆地地表形态的思考。
学习任务二 陆地地形 1.5种地形类型 依据下图,判断地形类型,并说出理由。 ① 平原海拔在200m以下,起伏很小,平坦广阔; ② 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地面坦荡,边缘陡峭; ③ 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④ 山地海拔在500m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⑤ 丘陵海拔在200-500m,起伏较小,坡度和缓。 2.认识世界主要山脉 山地的分布较为醒目,很多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沿着一定的方向延伸很长,称为山脉。 活动:找到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说出它们位于哪个大洲? ① 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② 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③ 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④ 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拓展1: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冰雪消融后,成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河的重要水源。 拓展2:亚马孙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亚马孙河中下游,面积达560万平方千米(其中巴西境内22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国领土1/3),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冲积平原。 拓展3:巴西高原是南美洲东部位于巴西境内的广阔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 拓展4: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面积超过2,000,000平方公里。其地理位置横跨赤道两侧,刚果盆地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课堂练习】1.阅读世界地形图,将下列代号表示的地形区名称或位置填入下表。 a.刚果盆地 b.青藏高原 c.阿尔卑斯山脉 d.安第斯山脉 e.东欧平原 ①亚洲中南部 ②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近 ③北美洲西部 ④南美洲中部 2.从大洲角度概括世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 (1)找出非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非洲的地形特征。 (2)找出亚洲的主要地形类型,描述亚洲的地形特征。 非洲:① 地形较单一,以高原为主;②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亚洲:① 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② 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方法归纳: 回顾五种地形类型,通过读图判断种地形类型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为后续陆地地形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世界地形图认识主要的山脉,熟悉世界地形区的分布,增强区域认知能力。 用地图查找世界之最帮助学生熟悉地图,认识地形区的分布,调动学生用图读图的主观能动性。 课堂拓展,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课堂练习,讲练结合,让学生多查阅地图,熟悉地图,增强区域认知。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地图地形特征,规范描述的地理语言。 引 导 学 生学 会 使 用世界地图,培 养 学 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通过数据,让学生对海陆比例更加深刻。 学生初次接触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描述语言较为口语化,需要总结方法理清回答思路。
学习任务三 海底地形 海洋的底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现代海洋探测结果表明,海洋底部与陆地表面一样,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 1.认识海底地形的基本类型 从海底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大致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等主要类型,其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① 大陆架 位置:其宽度从低潮线起向海洋方向延伸至坡度显著增大的地方为止,坡度较缓。 中心水深:200 m以内 特点:深度浅,坡度缓,光照、营养物质和海洋生物丰富;是近海渔场和海底油田分布区。 大陆架是近海渔场和海底油田分布区。 ② 位置:大陆架向大洋洋底的过渡地带,也是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的过渡区; 中心水深:200m~4000m 特点:坡度大(海水深度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多火山地震。 ③ 岛弧 位置: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特点:弧形分布 成因: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④ 海沟 位置:岛弧外缘,大陆坡与洋盆的分界线; 特点:指海底深而狭长的凹地,深而长; 成因:板块俯冲带动洋底下倾、陷落形成。 拓展 马里亚纳海沟 位于太平洋西部的马里亚纳海沟呈弧形,最深处达到-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这里压力很大,无光,水温极低,含氧量低,是地球上生命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马里亚纳海沟是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因海洋板块岩石密度大,位置低,变俯冲插入大陆板块之下,在发生碰撞的地方会形成海沟。 1951年英国挑战者Ⅱ号在太平洋关岛附近发现了它。2020年11月10日,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达10909米,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播放视频: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⑤ 海盆(洋盆) 概念:是指宽广而又相对平坦的大洋底部,它是大洋底的主体部分。 位置:海沟与洋中脊之间 深度:4 000 m~6 000 m 特点:大洋底部的巨型凹地,底部平坦;深度大,地壳活动相对稳定,地形较为平坦 ⑥ 海岭(洋中脊) 位置:一般在海平面以下,峰顶露出海面即成岛屿。 特点:海底一系列很长的海底巨大山脉,高度很大;中轴为裂谷,其两侧群峰对峙,内壁陡峻。 成因:洋壳在地幔物质对流上升的顶托作用下形成。 知识拓展:洋中脊是如何被发现的 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在测量大西洋水深时得到了一个出乎预料的结果:大洋中部的水深比其两侧浅很多!难道不是越往大洋中部水越深吗? 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证实了大西洋中部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海底山脉。这条巨大的海底山脉与大西洋轮廓一致,大致呈“S”形,南北长约17000千米,就好像是大西洋的脊梁,故被称为大西洋洋中脊。此后,科学家又陆续证实各大洋中都有洋中脊,而且四大洋的洋中脊相互连通,绵延起伏,蔚为壮观,全长超过80000千米。 播放视频:洋中脊。 洋中脊: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 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2.海底地形的海底深度 【活动】主要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及深浅变化 阅读世界地形图,找出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洋中脊的分布;对照海底地形示意图,观察并归纳从海岸到大洋中部,海底地形类型的分布规律及深浅变化,完成表格。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关于海底地形的思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读图认识海底地形,重点在于海底地形的位置与分布的规律性。 结合地图和图片学习大陆架,丰富教学素材,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掌握。 图文结合,更易于理解与学习。 将重点凸出,更方便学生抓住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将知识与中国的科技成就相结合,既可以认识海沟的特点与位置,也能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观看视频,加深对于海沟的印象,对海沟和中国科技的强大进一步认识。 结合课本的思与学,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补充扩展洋中脊的相关知识。 通过视频认识洋中脊,理解洋中脊的成因,更为形象直观。 讲练结合,通过练习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巩固5种海底地形的知识。
学习任务四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