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3.3 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11-08 11:4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 题 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三章 第3节
新课标要求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结合实例,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各地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理解其成因及给各地带来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并分析原因;运用地图和实验等,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3、了解地球海陆变迁的原因,并了解海陆变迁的利与弊。 4、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演示板块运动张裂拉伸现象,培养学生用地理实验进行实践活动的能力。
学习 重难点 学习重点 能运用地图指出六大板块的划分,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的山系以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习难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以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导入以魔鬼城的前世今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学生思维活动既有具体的形象成分,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方面尚有不足,需要通过生活场景和其他教学手段,向学生提供具体感知,借助形象思维,培养学习探究思维。
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一 导入:水族欢聚的"天堂"为何变成了“魔鬼城”? 魔鬼城又称乌尔禾风城,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这里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区域,"雅丹"是维吾尔语"陡壁的小丘"之意,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岸生长着茂盛的植物,水中栖息繁衍着乌尔禾剑龙、蛇颈龙、恐龙、准噶尔翼龙和其它 远古动物,这里是一片水族欢聚的"天堂"。 播放视频:“魔鬼城”的前世今生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求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地震生存技能。
学习任务二 沧海桑田 东晋时期,《神仙传·王远》记载:“麻姑降于蔡经家,自言曾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蓬莱之水也浅于旧时,或许又将变为平地”。 这则成语意思是大海变成农田(桑田: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地壳的变动 ①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想想这是为什么呢? ②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及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说明了该海域过去是什么状况 ③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全国约1/4的陆地低于海平面。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会不断扩大? 播放视频:荷兰的填海造陆。 知识拓展: ① 迪拜的棕榈岛 棕榈岛由填海造地而成,包含一系列人造岛屿,从高空俯瞰时形状像一棵棕榈树。 ② 香港国际机场——填海造陆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有数最繁忙的机场,国际客运量位列世界第五,国际货运量更称冠全球。从香港国际机场出发,可于五小时内飞抵全球半数人口居住地。 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 自然原因(主要):① 地壳运动 ② 海平面升降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通过神话故事理解沧海桑田的含义。 分析三个例子,从三个例子得出海陆变迁有人为和自然原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看视频,理解人类如何填海造陆,更加直观呈现地球陆地表面由海洋变成陆地。 举例分析,将所学知识迁移。
学习任务三 世界地图上的启示 1.地球海陆轮廓如何形成的? 关于地球上海陆的争论存在运动论和固定论的观点。 2.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科学家魏格纳的目光落在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满脸疑惑。“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他的脑海里再也不能平静,“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的 大陆会不会是漂移的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魏格纳开始收集资料和实地考察,从古生物化石、地层结构等方面找到了大西洋两岸相同或相吻合的一些证据。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尽管这个假说当时未能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支持,但它打破了地球“海陆分布的固定论”:的思想禁锢,帮助人类重新认识地球。 通过魏格纳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钻研。 国际上通行的两种世界地图,显然,在大西洋版世界地图的视角下,更容易发现非洲和南美洲边缘的相似性。 3.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证据① 轮廓的吻合
证据② 古老底层的相似性 地层就像记录地球历史的无声书,该图展示的是南美洲和非洲拼合后,古老地层存在相似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曾是相连的整体。 证据③ 古生物的一致性。 同一时代的化石是相同或者相似的,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的一致性说明南美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曾是相连的整体。 4.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讲述海陆变迁里面的重大发现,大陆漂移说的由来,分析科学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要有挑战权威的心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呈现不同形式的地图,为学生答疑解惑。 通过寻找证据,证实大陆漂移说,也启发学生勇于实践,发现真理,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学生自主阅读概括大陆漂移说的观点,读图讲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学习任务四 板块运动 观看视频,板块为何会发生运动? 1.认识六大板块 填图活动:将六大板块的名称填入图中。 2.板块构造学说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读图,观察板块运动方向,说出板块之间的运动形式? ① 相对运动(碰撞挤压) ② 相离运动(张裂拉伸) 【活动】一起来模拟 同桌两一组用地理课本,模拟板块的挤压和张裂运动。 3.板块运动的影响 ① 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例如东非大裂谷和红海。 ② 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例如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活动】读图,对下列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1.珠穆朗玛峰为什么仍在不断地隆升? 2.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3.地中海为什么在不断缩小? 4.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②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拓展:“火山之国”——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尼,位于亚洲的东南部,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数万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有“千岛之 国”的别称。印尼不仅岛屿众多,而且还多火山,它是世界上火山分布最为密集的国家之一,全国共有4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120多座, 约占全球活火山数量的六分之一,“火山之国”的称呼可谓实至名归。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填图活动,让学生熟悉六大板块的位置,也能将板块与大洲相对应,对比学习新知,填图活动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培养区域认知。 通过动手模拟活动,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加深对于板块运动方式的理解。 分析讲述板块之间的运动方式,挤压与张裂,这两种形式产生的影响不同,挤压形成山脉,张裂形成裂谷或者海洋,结合地图进行实际地理现象的解释,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学生当堂学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将六大板块图与两大火山地震带两幅图叠加,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学习任务五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好书推荐 《海陆的起源》系统地阐述及论证了魏格纳在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原理,内容涵盖了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等诸多方面的详细论证,带我们穿越回三亿年前的世界版图,去发现地球缓慢而惊心动魄的漂移之旅。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