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件+分层练习+学习任务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课件+分层练习+学习任务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11-08 10:49: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五年级上24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课题 24古人谈读书 单元 第八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内容分析 《古人谈读书》由两篇文章组成。这两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因为是文言文的形式,学习古文要有大量的朗读,把课文朗读流利,顺畅。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读懂课文内容。 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课文内容理解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同时能够领悟到古人读书的方法,为自己的学习提供指导,这是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借助注释,理解第二则文言文的大意。3.感悟朱熹主张读书方法中“心到”的重要性,用以指导自己的读书学习。
重难点 1.读准读通课文,借助注释,结合上下文猜意思等,能用自己的话说明白意思。背诵课文。(重点)2. 能梳理信息,说清楚两位古人对读书的认识;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清楚明白地说出对自己的启发(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课文的第二则文言文,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1.提问:第一则的六句话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2.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3.这则文言文选自朱熹的《童蒙须知》,谁为我们介绍一下你搜集的关于朱熹的资料?4.课件出示资料,指名读: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二、初读课文,梳理节奏1.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读出节奏,停顿的地方用/表示。 划好节奏后,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比较一下谁划的节奏更准确。2.反馈:(1)指名朗读相机点拨长句子的断句: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则/眼不看仔细”、则“记/亦不能久也”两处为难点)(2)自由练读断句正确的全文,指名读,齐读全文。(3)竖版读:在古代,文字都是竖着写在竹签上的,竖版的古文你会读吗?指名读。(4)去掉标点读:其实在古代不仅是竖着写的,当时还没有标点呢,去掉标点你还能读出节奏吗?先自己试着练一练吧。自由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结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的朗读停顿很重要,节奏读好了,会断句了,意思也就懂一半了。三、品读释疑,理解大意1.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的心得?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2.借助注释,交流课文的大意。(1)理解词语:①谓:说。②漫浪:随意。③急:要紧,重要。(2)理解句子的意思。译文: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会很快忘记。“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用心思考了,难道会看不仔细、读不准确、记不住吗?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预设: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教师小结:作者先提出论点,再从反面来论述“心不到”的后果,最后从正面来论述。4.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预设一:指的是要用心思考,眼要看到,口要读到。(板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预设二:读书不用心,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记不住,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三到”中“心到”最重要。5.朱熹反复强调“心到”的重要性。那么,这“心到”用在我们现在的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怎么做?教师小结:“心到”指思考,只有用心思考,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奥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嘴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这三个“到”,概括准确,要言不烦,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后世读书人的准则。6.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心眼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四、拓展延伸,总结升华引导语:朱熹是一个大教育家,他发表了很多关于读书的真知灼见。在《训学斋规》中还这样说道。1.课件出示《训学斋规》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请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朱熹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提示:熟读、精思。)2.关于读书的态度和方法,朱熹还有以下精妙的论述: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童蒙须知》请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地说,朱熹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什么?(提示:使环境整洁,身姿端正;读书声音响亮,读得准确,书读百遍。)教师小结:朱熹的这些言论不就是对“读书有三到”的具体阐述吗?读书端正了态度,运用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业怎么会不日益精进呢?3.资料拓展: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结束语:古往今来,凡成就卓著的人无不对学习极其重视,因此留下了字字珠玑的读书感悟,这是他们宝贵的经验,也给我们后人以无尽的启发。这是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希望同学们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作为自己以后读书、学习的准则。
作业设计 1.熟练背诵《古人谈读书》二则。2.积累与读书有关的名人名言。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24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生于剑州尤溪(今属福建)。南宋时期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诗人。
走进古人
初读古文二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这文段中的本课生字。
2、结合注释,联系生活经验,尝试自己理解句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初读古文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听老师范读,试着给文段划分朗读节奏。
我会认


此言差矣、悔之晚矣
释义:
1.文言助词。用在句末,表示陈述,相当于“了”;
2.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3.表示疑问,相当于“呢”;
4.表示祈使,相当于“吧”。
思考:文中的“矣”应该是哪种意思呢?
我会认


岂止、岂有此理
释义:
1.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哪”“怎么”“难道”。
思考:文中的“岂”应该是哪种意思呢?
我会写

wèi
所谓、称谓
释义:
1.说。2.叫作;称呼。
3.谓语的简称。4.告诉。
5.认为。6.是;指。
我会写

sòng
背诵、诵读
释义:
1.读出声音来;念读。
2.述说。
3.背诵,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自由朗读第二则文言文: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是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文中“亦”“岂”前面一般是需要断句的。
朗读指导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理解词句
曾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古义:记住;
今义:知道,认识。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古义:奔跑;
今义:行走。

古义:男男女女;
今义:子女。
儿女
古今异义词
默而识之
儿童急走追黄蝶
村庄儿女各当家
例句
理解词句
这里(书本)
那么
既然
专心一意
随意
一定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译文: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原文: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
1.思想已经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
2.专心了,就能看仔细,读正确。
比较译句,哪一句更适合原文 为什么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要紧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口到
眼到
三到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三到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
那么你平时学习的时候做到这“三到”了吗?如果做到了,它给你的读书学习带来了哪些好处?如果没有做到,你今后应该怎么做呢?
我觉得朱熹讲的“三到”读书法很对。我平时按照这种方法来读书,效果很好,读过的内容,过了很久还记得。
我平时读书没有做到朱熹讲的“三到”。我今后要运用这种方法读书学习。
鲁迅的读书五到: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讲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
小资料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心眼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
试着填一填,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下来。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不在此
既不专一
决不能记
最急
眼口岂不到乎
背诵指导(课后第1题)
余尝谓____________,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__________,心眼既不专一,却只__
______,决不能记,____________。________,心到最急。________,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有三到
眼不看仔细
浪诵读

记亦不能久也
心既到矣
三到之中
读书三到
心到——最重要
眼到
口到
课文图示
相辅相成
有关读书的名言
拓展延伸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读书要 、 、
。“ ”,是“三到”中最重要的,用心思考了,自然就会看得字,也会读得正确并记忆犹新。
心想
眼看
口诵
心到
主题概括
勤奋 + 三到
态度最重要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将今日所学知识说与家人、朋友听。
3、查找更多有关学习的古文,并熟记。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分层作业
一、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
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
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回答)
4.请把“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换一种说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请写出一句与大家分享。
二、现代文阅读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节选)
①读书就跟到博物馆一样。你可以“精读”,从头到尾只待在一间展览室里,研究一两样东西;你也可以“浏览”,到处走走,遇到感兴趣的,就多读一下展品的说明。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大家拼命读,拼命冲,比谁读得多,谁考得好。只是到头来,很可能没见到多少,没学到多少,徒然得个虚名,却既浪费了时间又搞坏了身体。
②在这儿爸爸要告诉你两句孔子说过的话孔子说:[甲]“把已经学过的东西,常常拿出来温习,不是很喜悦的事吗?”孔子又说:[乙]“只知道学习,却不加思索,到头来等于白学;只靠思索却不去学习,则会疑惑。”孔子的这两句话里提到了三个词,也就“习”和“思”。“学”是指“学新的东西”。“习”是讲“温习”,也就是把学过的东西再温习一下。“思”是讲“思索”,让学到的东西能在脑海里多打几个转,甚至形成一些自己的想法,产生一些自己的创意。现在,爸爸要问你,你这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算是“学”,是“习”,还是“思”?你的答案大概只有“学”吧!
③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一辈子也读不完?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种番茄的书,要是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能有已经红了的番茄呢?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出一大堆杂草来,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④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6.文中提到甲、乙两句孔子的话,其原文依次是( )。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③②
7.文中提到的孔子的两句话,其关键词不包括( )。
A.学 B.习 C.思 D.用
8.下列说法中,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作者主张“读书也可以像是参加‘发现之旅’的比赛”,读得越多越好
B.书里的学问是“活的”,阅读时用心思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才会受益无穷
C.书本是“死的”,一本书就是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会因为读者不同而有所变化
D.作者的孩子一个礼拜读了两千多页书,做到了学以致用
9.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0.作者给孩子写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
随意 要紧 2.心到、眼到、口到。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4.心既到矣,眼口必到乎。 5.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
6.D 7.D 8.B 9.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 10.希望孩子做个快乐的读书人: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一、复习导入,引出课题
1.背诵上一堂课学习的《论语》中的六句名言。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和启发呢?
3.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中国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31岁正式拜程颐三传弟子李侗为师,专心儒学,继承二程(程颢、程颐)思想,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一生著述宏富,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资治通鉴纲目》《易学启蒙》《诗集传》等。
二、品读释疑,理解大意
1.朗读课文,思考: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的心得?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2.借助注释,交流课文的大意。
3.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4.朱熹的读书方法“三到”具体指的是什么呢?三者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5.朱熹反复强调“心到”的重要性。那么,这“心到”用在我们现在的话,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怎么做?
6.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背诵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眼不看仔细,心眼________,却只漫浪诵读,________,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____。心既到矣,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1.朱熹——《训学斋规》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请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朱熹说的这句话的意思。
2.朱熹——《童蒙须知》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请用简单的话来概括地说,朱熹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什么?
3.鲁迅的读书“五到”
鲁迅先生能写出那么多不朽的作品,主要受益于他的博读。他读书做到了“五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心到”是读书时要精力集中,专心致志;“口到”就是读出声来,有些文章还要大声有感情地朗读;“眼到”指目光专注,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手到”指边读边做笔记;“脑到”就是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