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教学课件(37张PPT)+随堂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教案+教学课件(37张PPT)+随堂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12 19:43:06

文档简介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学业水平训练
一、选择题
1.“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礼记·曲礼》中的这段文字反映的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哪种经营形态( )
A.工场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2.图中所示的工具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的模型,其用途是( )
A.直接用来冶铁
B.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C.灌溉
D.播种
3.某博物馆陈列着下列三张图片。下列与图片相关的历史信息中不准确的是( )
A.唐朝时邢窑白瓷最负盛名
B.清代我国彩瓷生产水平提高
C.明朝中后期烧制出多种彩瓷
D.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业走向衰落
4.“它有火的刚烈、水的优雅、土的敦厚。”“中国人把那个看似普通的泥土,在水与火的灵动下,在中国人心灵与精神的升华中,成就出这种美丽的器皿。”这描述的是中国的( )
A.青铜器
B.铁器
C.玉器
D.瓷器
5.《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贏。”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
A.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
B.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低,自给内足
6.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丝织品中,出现了—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 )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求
B.同周边国家友好相处
C.加强对新疆及周边地区的管辖
D.向西欧国家传授制瓷工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天子之六工”可知应选C项。
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水排是东汉杜诗发明的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
3.D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材料解析能力。依据“泥土”“水与火”“器皿”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瓷器,故选D项。
5.D解析:材料意思是说:家里有织布机,不管织不织布,人总是要吃饭的,不算人工的成本,织布总归会有盈余。说明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生产成本低廉自给自足,因此D项符合题意。
6.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B、C、D项不符合题意。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我国古代手工业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在许多行业和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本课分三小目描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辉煌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讲述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及其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诸行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第二目“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阐述了作为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手工业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三目“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概述了我国古代瓷器、丝绸远销国外的概况。教材还配有大量的图片和材料,对一些主要手工业品进行了详细介绍,这能加深学生对手工业品的形象认识。在教学中,要以一些图片为突破口,形象而又生动地向学生描述古代手工业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我国古代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领域重要的生产技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丝绸之路;“瓷器大国”。
●教学难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涉及手工业部门较多,教学中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资料引入、情境设置、问题设计、课堂讨论和教师总结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势利导,从学生感兴趣的陶瓷、丝织品着手,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手工业成就,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冶金、陶瓷、纺织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了解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指导学生欣赏一些精湛的手工业艺术品,并注意归纳鉴赏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古代手工业的兴趣。
(2)运用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古代手工业产品的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才智,认识到古代许多手工业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及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和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1 图2
图3
图片简介:图1,铜爵(夏代),高22.5厘米,1980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图2,唐朝时期秘色瓷碗,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塔地宫出土,高7.1厘米、口径25厘米。
法门寺相传始建于东汉,唐时建有护国真身宝塔及地宫,供养佛教舍利。地宫中的许多文物是唐皇室供奉的,其中的秘色瓷是作为贡瓷的越窑精品,属宫廷专用。因其釉色、形制少为人知,故以“秘色”相称。器物以青绿釉为主,釉内夹杂玛瑙细末,釉面润泽晶莹,釉层有透明感。
图3,马王堆一号墓出土的这件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袖通长195厘米,重仅48克。经测算原料的纤度为10.2旦尼尔,即900米的纤维重1克,这种高超的缫丝技术让人惊叹不已,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达不到它的重量。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这一目。
(板书)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问题情境1:什么是手工业?
师生互动: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问题情境2:请概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变化。
师生互动: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所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但这些产品主要供官府、贵族消费,不是商品。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点明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问题情境3:请概述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
项目
技术
发展
冶金技术
冶铜技术
原始社会晚期:掌握
商周时期:繁荣
冶铁技术
西周:已有铁器
战国:铁农具推广
两汉:高炉炼铁
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炼钢技术
两汉:炒钢技术
南北朝:灌钢法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1:冶铜技术原始社会晚期,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多媒体课件展示精美的青铜器:
司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四羊方尊:重近34.5千克,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器群的发现,揭开了川西平原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证明从距今3000年前,这里已具有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神秘而奇特的巴蜀青铜器,充分展现了巴蜀古代文明的顶尖成就,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三星堆自此蜚声海内外,并于1988年1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有条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如:《央视一国宝档案四羊方尊》(上、中、下)
自主学习2:冶铁技术西周:已有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两汉:高炉炼铁;东汉: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自主学习3:炼钢技术两汉:炒钢技术;南北朝:灌钢法。
有条件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如:《央视一国宝档案越王勾践剑》(上、下)
总结:中国很早就掌握冶铜技术,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小件青铜器,夏朝已能铸造比较讲究的青铜器,商周时代进入青铜器铸造的繁荣时期,春秋战国、秦汉时代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又得到进一步发展。人工冶铁最早并不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在春秋时期我国也已开始了人工冶铁和使用铁器。战国时铁农具逐步推广,到汉代已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更使中国的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春秋晚期,中国已能制造钢剑。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发明了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问题情境4:请概述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
项目
朝代
发展
制瓷技术
商朝
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
烧出成熟的瓷器
北朝
烧出成熟的白瓷
唐朝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宋朝
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官窑、汝窑、哥窑、定窑和钧窑
明清
瓷器种类丰富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l: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
多媒体课件展示:
陶尊(图1),瓷器的前身,表面有印花图案太棕黄色玻璃釉,造于商朝中期,河南郑州出土,高28.2厘米。
西周原始瓷豆(图2),高6.1厘米,口径13.8厘米,底径7.5厘米。萧山长河(今属杭州市滨江区)塘子堰出土。

图1 图2
自主学习2: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
多媒体课件展示:
东汉早期的青瓷(图3),有两个层釉,釉色温润,非常难得的是保存完好。浙江是青瓷的摇篮,东汉时瓷器刚发明出,这件器物可以说是最早的国瓷器之一。

图3 图4
自主学习3: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多媒体课件展示:
北齐双系罐(图4),直口,圆腹,饼形足。高13.4厘米,上口和底径均为6.3厘米。
自主学习4: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多媒体课件展示:
秘色八棱净水瓶(图5),21.7×2.3厘米,瓶为圆口,长颈,圆腹,颈底部饰三周台阶形八方弦纹。肩腹部竖向凸饰八条棱线,圈足。
“官”字款五尖瓣白瓷盘(图6),1985年西安市北郊火烧壁出土。口径13.5厘米,高3.4厘米。盘口为五尖瓣花形,胎白质细,釉色洁白莹润,造型精巧,足底刻有“官”字款。是唐朝定窑产品。

图5 图6
自主学习5: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

图7 图8
多媒体课件展示:
汝窑出戟尊(图7),14×11.5厘米。器形古朴稚拙。釉质光润平滑,开鱼仔纹片。足底有3个芝麻状支钉痕,其中两枚紧靠足墙,支钉断截面呈白色,这种紧靠足墙的芝麻状支钉痕成为汝窑器的一大特征。“奉化”楷书刻款残。
宋代定窑孩儿枕(图8),此枕为一卧姿男童,他双臂环抱,伏卧在木榻上,头侧垫在左臂上,右手拿个绣球,双脚交叉跷起,一副天真顽皮的神态。胖胖的圆脸,双目炯炯有神,身着长袍,外穿坎肩,下着长裤。衣纹线条和衣着、木榻上的刻花装饰简洁流畅。定窑瓷器“象牙白”的色调和质感,给人以自然恬静、高洁的艺术感染力。
自主学习6:明清瓷器种类丰富。
多媒体课件展示:
青花八仙纹盖罐(图9),明宣德年间制造,高41厘米。
青花珐琅黄地轧道绿彩三多纹牡耳尊(图10),清乾隆年间制造,高35.3厘米,器形奇特,色彩鲜明。上有“许人出品”四字二行篆书款。

图 图10
过程小结:我国制瓷业的历史发展说明,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制瓷工业经历了从青瓷到白瓷,又从白瓷到彩瓷的几个阶段。中国古代制瓷业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
问题情境5:请概述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变化。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
项目
朝代
发展
丝织技术
原始社会
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商朝
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
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
政府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唐朝
丝织技术提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
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
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锻
自主学习1:(1)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2)朝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3)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西汉政府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多媒体课件展示:
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
自主学习2: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
五彩鸟斜纹纬锦(右图),以团形瓣窠作环,内置立鸟,站于联珠台上,颈上和翅上都饰有联珠授带,鸟嘴也衔有联珠授带,织物的背后还有纬线作背浮。
自主学习3:宋朝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
自主学习4: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
多媒体课件展示:
穿枝花纹金宝地(清中期),体现了绚丽辉煌的艺术特色。
过程小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后来,丝织业不断发展,西周的丝织品除平纹织物外,还出现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期,丝织品不仅产量高,质量也好。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丝绸开始大量外销,长盛不衰,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苏州、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设有官商,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丝织品,明中期以后为市场生产的民营丝织业日益兴盛。使用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以妆花缎最为精美,清中期以后又从中发展出“金宝地”的新品种,辉煌富丽。
过渡: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知道了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冶金、制瓷、丝织等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民间手工业的状况如何。
(板书)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这一目。
问题情境6:请概述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其发展过程如何?
自主学习1: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自主学习2:发展——春秋战国和秦汉
遭受摧残——魏晋南北朝
恢复和发展——隋唐
产量增多——元朝
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
过程小结:由此可知从经营形态上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问题情境7: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者之间有何不同?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管理,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再市场流通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家庭手工业
农户的副业
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
剩余部分出售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问题情境8: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
(详见活动设计栏目)
(板书)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这一目。
问题情境9:为什么中国获得“丝绸大国”的誉称?
师生互动: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到很晚的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有一个人们常说的笑话: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古罗马一位叫保萨尼亚斯的学者说,丝是从一种好像金龟子一样但比之大两倍的小动物体中取出的。赛里斯人(即中国人)把它们养4年,喂它们吃小米,然后从它们的残骸中获取丝。这当然是很可笑的,说明西方一直到公元3世纪时(我国已在魏晋时代),还不了解丝是怎样提取的。到学会种桑、养蚕、缫丝,就更需要一段时间。
我国先民从距今五六千年前,就熟练地掌握了养蚕缫丝的技术。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赛里斯”,即“丝绸之国”。在古罗马,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他们甚至不惜用相等重量的黄金去购买丝绸。后来上等丝绸每磅竞值黄金12两,迫使皇帝下令禁止皇家穿用丝绸。
问题情境10:为什么西方国家称中国“瓷器大国”?
自主学习:(1)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2)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
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三个概念。
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以冶金业、制瓷业和丝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产品质量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在封建自然经济下,中国古代农业文明高度发达,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于世界,中国古代科技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也呈现出很高的水平。15世纪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封建自然经济趋于瓦解,科技走向衰落,古代农业包括手工业生产逐渐衰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中国科技包括手工业生产在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
板书设计
课件37张PPT。第 2 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课堂导入同学们认识这三件文物吗?知道它们是什么时间在何时何地出土的吗?懂得它们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吗?今天我们就通过本课的内容来了解这些知识。推进新课问题情境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什么是手工业?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的小规模工业生产。开始从属于农业,主要表现为家庭手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了农业,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推进新课问题情境二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请概述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变化。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所垄断,形成官营手工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经营,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非常精美,但这些产品主要供官府、贵族消费,不是商品。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点明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推进新课问题情境三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请概述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变化。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推进新课师生互动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推进新课归纳总结中国冶金术领先世界商周时期:青铜器繁荣时代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器东汉:冶铁技术领先世界魏晋南北朝:灌钢法春秋晚期:能制造钢剑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推进新课问题情境四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请概述古代制瓷业的发展变化。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陶尊西周原始瓷豆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东汉早期的青瓷北齐双系罐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秘色八棱净水瓶五尖瓣白瓷盘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汝窑出戟尊宋代定窑孩儿枕宋朝制瓷技术大放异彩,出现五大名窑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青花八仙纹盖罐青花珐琅黄地轧道
绿彩三多纹牡耳尊明清瓷器种类丰富推进新课师生互动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推进新课问题情境五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请概述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变化。推进新课自主学习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原始社会养蚕并有了丝织品。
朝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西汉政府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五彩鸟斜纹纬锦唐朝丝织技术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宋代缂丝花鸟展宋朝品种繁多,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推进新课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穿枝花纹金宝地明清水平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推进新课师生互动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推进新课问题情境六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请概述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其发展过程如何?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作为农户的副业。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推进新课自主学习发展:春秋战国和秦汉遭受摧残:魏晋南北朝恢复和发展:隋唐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产量增多:元朝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推进新课问题情境七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者之间有何不同?推进新课师生互动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推进新课问题情境八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推进新课自主学习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广受欢迎和赞誉。推进新课问题情境九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为什么中国获得“丝绸大国”的誉称?推进新课师生互动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中国丝绸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国曾被外国学者誉为“丝绸之源”。丝的发明和丝绸的制作,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西方,到很晚的时候才学会养蚕缫丝。推进新课问题情境九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为什么西方国家称中国“瓷器大国”?推进新课自主学习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唐朝时,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明清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课堂小结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
产品远销欧、亚、非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冶金业
制瓷业
纺织业三种经营方式并存
技术进步,生产规模扩大
生产布局随经济重心转移
部门增多,分工细化本课小结经营形态地位和影响行业特征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状况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商周时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B.最早发明了丝织技术
C.唐朝前期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D.春秋时期已能制造铁制农具C 当堂检测2.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B 当堂检测3.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机工”是( )
A.雇佣工人
B.资本家
C.奴隶
D.地主A 当堂检测4.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D 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