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课 型: 新授课
班别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
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预习导学】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 、 、 、 、纳米
符号: 、 、 、 、 、 、
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m
1 m= nm 1m= nm 1cm= m 1nm= m
560mm= m 165cm= m 1250km= m
3.长度的测量
①使用前, ;②读数时视线 ;③记录结果时要写出 和 。④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
二、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有日晷(guǐ)、沙漏,现代有钟表、秒表等。
2.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 、 、 、 、 ,
1h= min= s;15min21s= s ; 1h18min= min 75min= h
三、误 差
1.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刻度尺的使用
1、练习使用刻度尺
(1)观察你所使用的刻度尺,并把观察的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量程: ;分度值: 。
(2)使用该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零刻度线要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准 ,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 放置,刻度尺的边缘要与被测长度平行。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 ,且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出的数值要估读到 。
(4)记录的结果应由 和 组成。
2、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测量次数 课本长 课本宽 作业本长 作业本宽
1
2
3
平均值
【巩固提升】
1、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力的现象、热的现象、声的现象、电的现象、光的现象等等。请你判断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何种现象。
(1)阳光下的树影是 的现象;(2)地热喷泉是 的现象;
(3)钱江涌潮是 的现象;(4)闪电是 的现象。
2、图1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2、17-18世纪,由于生产的需要和 学、 学
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人
类从此由 生产走向 生产,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根本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 时代”。
3、 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4、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
A.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用形态和色彩 C.用旋律和节奏
D.用特定的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方法
5、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6、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3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B. 减小由于刻度不精确而造成的误差
C. 减小由于读数时视线不垂直于尺面而产生的误差
D. 减小由于估读时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课外完成P.13-14“自我评价与作业”
5
6
7
8 cm
图1课题 1.2 测量长度和时间 课 型: 新授课
班别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有关单位的换算。
2.会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测量范围和分度值,明确分度值的含义;
3.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知道记录测量结果时,既要记录准确值,
又要记录估计值,还要注明单位。会粗略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
4.会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常见的工具测量时间。
5.了解什么是误差,知道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预习导学】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 分米 、 厘米 、 毫米 、 微米 、纳米
符号:km 、m 、 dm 、 cm 、 mm 、 m 、 nm
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mm= 1000 m
1 m= 1000 nm 1m= 106 nm 1cm= 10-2 m 1nm= 10-6 m
560mm= 0.560 m 165cm= 1.65 m 1250km= 1.250 m
3.长度的测量
①使用前, 先观察零刻度线、测量范 ( http: / / www.21cnjy.com )围和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要紧靠被测物体,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②读数时视线 要正对刻度线 ;③记录结果时要写出
数值 和 单位 。④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记录准确值和估计值 。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
二、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古代有日晷(guǐ)、沙漏,现代有钟表、秒表等。
2.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 小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m)、 纳秒(nm),
1h= 60 min= 3600 ( http: / / www.21cnjy.com )s;15min21s= 921 s ; 1h18min= 78 min 75min= 1.25 h
三、误 差
1.产生原因:___测量仪器___;_____测量的人_______。
2.减小误差的方法:___多次测量取平均值__;_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___;
_____改进测量方法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一、刻度尺的使用
1、练习使用刻度尺
(1)观察你所使用的刻度尺,并把观察的结果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量程: ;分度值: 。
(2)使用该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零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线要对准 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 被测物体 放置,刻度尺的边缘要与被测长度平行。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 垂直 ,且正对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刻度线;读出的数值要估读到 分度值下一位 。
(4)记录的结果应由 数值 和 单位 组成。
2、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并将结果填入下表。
测量次数 课本长 课本宽 作业本长 作业本宽
1
2
3
平均值
【巩固提升】
1、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力的现象、热的现象、声的现象、电的现象、光的现象等等。请你判断下列各种现象属于何种现象。
(1)阳光下的树影是 光 的现象;(2)地热喷泉是 热 的现象;
(3)钱江涌潮是 力 的现象;(4)闪电是 电 的现象。
2、图1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D )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3、17-18世纪,由于生产的需要和 学、 学
的发展,促进了蒸汽机的研制和改进,解决了机械的动力问题。人
类从此由 生产走向 生产,交通运输业也发生了根本变革,人类社会进入了“ 时代”。
4、 和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认识自然规律的重要途径。
5、以下是人们描述运动世界的几种方式,其中物理学家用的是( )
A.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 B.用形态和色彩 C.用旋律和节奏
D.用特定的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方法
6、简述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6第1课时已有答案)
7、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3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D )
A.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B. 减小由于刻度不精确而造成的误差
C. 减小由于读数时视线不垂直于尺面而产生的误差
D. 减小由于估读时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课外完成P.13-14“自我评价与作业”(参考答案略)
5
6
7
8 cm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