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习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的讲话,“关键时期,需要关键担当,自古以来,振兴国家、为民谋福,都是广大知识分子的情怀抱负。伟大的事业需要凝聚强大的力量,广大知识分子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习总书记在同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知识分子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服务社会、报效人民,不断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智力支撑、创新支撑。”
课前三分钟宣讲
1、习总书记的讲话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哪些人的重视?
2、当今时代这些人有怎样重要的使命?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
陈独秀
《青年杂志》和《新青年》
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材料一:民国初年,袁世凯先后颁发“尊崇孔圣文”和“祭孔令”,公开恢复前清的祭孔规定。历代封建帝王都利用孔子的学说正君臣之义,巩固专制统治。他在祭孔告令中写道:“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他还规定每年农历仲秋中央和地方一律举行祭孔典礼。
材料二: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了思考和走路。
1.材料一反映了袁世凯祭孔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辛亥革命后什么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巩固独裁专制统治
民主共和,自由平等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1: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2:袁世凯:“尊孔复古”思潮的逆流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革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 开始标志
《青年杂志》封面
, 在 创办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 一文,正式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915年
陈独秀
上海
《青年杂志》
《敬告青年》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代表人物
陈独秀
蔡元培
胡适
鲁迅
他们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了。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后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李大钊
4.重要阵地
北京大学
《新青年》
蔡元培
北京大学红楼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1916年时的北大,虽然已经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其作为“皇家大学”的官僚气与衙门气依然浓厚。在教员中,有不少是北洋政府的官僚,这些教师即使不学无术,也受到学生巴结,以便日后自己当官仕途方便……蔡元培1月4日到北大上任,1月11日就呈请教育部聘任陈独秀出任文科学长……在蔡元培引进了陈独秀后,陈又引进了胡适进北大当教师……引进陈独秀与胡适,是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著名八字方针下的两段佳话。蔡决心以这八个字来塑造北大,是他在欧洲留学期间就已埋下的心愿。在这种精神下,北大吸引了中国的各路学术精英。大师云集,各种文化社团风起云涌。而那种“师生间问难质疑,坐而论道的学风”,那种民主自由的风气,从那时开始形成,成为北大异于其他大学、吸引后来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独特传统。
——黄艾禾《蔡元培的北大时代》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 思想革命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 提倡民主与科学。
2.文学革命
推翻旧文学
提倡新文学
镜头一:袁世凯祭孔、祭天,大搞尊孔复古逆流。
镜头二:受封建君主专制思想的影响较深,忠君思想。
镜头三:深受封建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的荼毒和戕害,压抑人性的自由。
镜头四:愚昧、无知、迷信、落后、懦弱、可悲。
为什么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的目标首先指向了旧道德与旧文化?20世纪初的中国,是什么主导了国民的灵魂?
旧道德、旧文化: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君为臣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父为子纲:子女一切得听从长辈的安排
夫为妻纲:嫁鸡随鸡
仁、义、礼、智、信
三纲:
五常:
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 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 如何能够办到?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粒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
材料: 20年代初《新青年·一个贞烈的女孩》
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她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 她父亲却说:“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粒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粒是一件顶难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来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托大勇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是要来上香 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起?” 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
貞風可烈
丽春之日,丈夫夭折。祥林嫂在生命和“名誉”之间,它依然选择了“名誉”,即永远的有祥林名誉权的“不嫁二夫”的寡妇。然而她婆婆却再也容不下这个克星,用极其野蛮的手段把她嫁给了何老六。丈夫死了,本不是祥林嫂的错,可她却要被人认为不吉祥。她本来是遵照封建礼教的规矩“好女不嫁二男”,可是偏偏有个婆婆不让她守节,又偏偏有人嘲笑她,歧视她,说她“不干不净”。
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祥林嫂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在冻饿中死去了……”
---------鲁迅《祝福》
鲁迅先生认为杀死祥林嫂的真正凶手是什么?
封建礼教,封建旧道德、旧文化。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以新文化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新道德: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有关人权自由的西方道德思想
孔子像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
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
你对新文化运动中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这件事怎么看?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构成了中国封建统治的理论和思想基础。在在思想领域反封建,就不得不把斗争矛头指向孔子为首的儒家道德,以达到摧毁封建统治基石的目的。因此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从新文化运动在当时和后世的进步影响上来看,是正确的。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片面性。
民主
科学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新”在哪里?
2. 文学革命
(1)提倡白话文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一曰须言之有物;
二曰不模仿古人;
三曰须讲求文法;
四无病呻吟;
五曰务去陈词滥调;
六曰不用典;
曰不作七曰不讲对仗;
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2)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
陈独秀
提倡文学革命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旧观念
重形式
难理解
新思想
重内容
好理解
从前有个秀才到村里闲逛,看到一则
征婚启事,上面写着:
“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很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就晕过去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秀才: 乌黑头发,无麻子, 脚不大,周正
实际:
乌黑,头发无,
麻子 脚,不大周正。
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封建的思想内容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20世纪20年代,胡适在北大任教时,对白话文大加称赞,引起部分学生的反对。以下是胡适与学生间的一段对话。
学生:胡先生,难道说白话文就毫无缺点吗?
胡适:没有。
学生:肯定有!白话文废话太多,打电报用字多,花钱多。
胡适:不一定吧!前几天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让我去政府部门工作,我决定不去,就回电拒绝了。复电是用白话写的,看来也很省字。请同学们根据我这个意思,用文言文写一个回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
学生: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任命。
胡适:干不了,谢谢!
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材料: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人们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不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开始追求民族解放,自由,平等
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3:新文化运动和学生爱国运动是互为因果的。新文化运动使青年们摆脱封建传统思想,对国家危亡境遇的警觉,更使青年们认真考虑……以什么思想来救中国。……经过五四运动,介绍、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1: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谈话,谈《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 ——毛泽东
材料2:《新青年》“象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北大中文系学生杨振声
局限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2014年2月24日)
如何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材料4: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迁就调和……”。“若是绝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阅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 进步性
(1)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3)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器物
制度
文化
培养了一支摆脱封建传统思想、具有民主进步观念的知识青年队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2016年4月26日,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本课小结
新文化运动
兴起
背景: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
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大
内容
思想革命:民主与科学
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
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片面性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新文化运动兴起于哪一年?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6.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1. 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为此,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爱国运动
2.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是指( )
A.自强与求富 B. 民主与共和 C. 民主与科学 D. 民族与民生
C
C
3. 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力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 胡适 B. 李大钊 C. 陈独秀 D. 蔡元培
4.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中国最大规模农民战争的覆亡
C. 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D.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A
D
5. 下面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北洋政府尊孔复古的逆流下发起
B. 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C. 运动开始的标志是《青年杂志》的创办
D.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