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材料的餐具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通过观察活动,学生能认识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2.通过猜餐具游戏,学生能根据材料的一般特征和主要特征进行区分物品,并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科学思维
1.以“材料的特点”为依据,能判断常见的材料种类。
2.以“材料特点”为依据,能采用排除法,根据材料特点推断餐具材料。
探究实践
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四种常见材料的特点,并使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态度责任
1.积极投入观察比较材料的活动中,及时记录自己观察与发现的结果并学会与同伴交流分享。
2.通过游戏研讨,能实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点,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猜餐具游戏,能根据材料的一般特征和主要特征来区分物品,并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教学难点:
能依据材料特点对材料种类进行简单推理,并将材料的特征与现实功能联系起来。
教学过程
(一)提出需求,聚焦问题
1.情境导入,提出需求
看,我们的科学课堂上来了一位新朋友。 诶?你认识吗? 没错,他就是屁屁侦探。最近呀,屁屁侦探收到了一份神秘任务,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屁屁侦探:你好,我是七七妈妈,七七要学习独立吃饭啦,你能邀请小朋友们一起做科学实验,为七七妹妹选择一份合适的餐具吗?
2.聚焦问题,经验之谈
生1:陶瓷碗,因为它光滑、干净、碰到水很容易清洗。
生2:陶瓷碗会碎,我建议选择塑料碗,因为塑料碗不易碎,我弟弟就是用塑料碗吃饭的。
3.揭示课题,直奔观察
师:相信大家还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正好,屁屁侦探从超市里为大家带来了四种不同材料的餐具(板贴:不同材料的餐具),能不能通过你们的观察比较为我的宝宝选择一个合适的餐具呢?
【设计意图】 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聚焦问题:你会建议老师给自己的宝宝选哪种材料的餐具?学生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时,会更加热心、投入,并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观察材料,比较性能
1.顾观察方法
师:我们可以应用哪些观察的方法?
生1:用眼睛看。追问:用眼睛看什么?颜色...
生2:用手摸。摸摸物体光不光滑。
生3:用鼻子闻气味。
生4:耳朵听声音。
......
【设计意图】 经过一年级的科学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方法,教师通过追问引领学生思考观察细节以及注意事项,为接下去有序有效的观察活动做铺垫。
2.知记录方法
师:(出示记录单)是的。相信你们都能应用这些方法观察获得更多的信息。在观察的时候我们还要进行简单记录,对于记录单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提出问题(预设)
生1:怎样的声音是清脆的?
生2:怎样叫反光好?
教师引导
清脆:(取出暗盒,在里面分别用木勺敲击木碗和金属碗)老师这里给你两种声音,仔细听,(敲击)第一次,(敲击)第二次,哪次清脆?会判断了吗?
反光:课件出示反光好与反光差的两个物体图片。
3.贯观察比较
师:看来记录单已经没有问题了。今天还有个挑战,敢接受吗?接下来请小朋友们仔细观看视频,看看自己能否按照视频的要求完成今天的观察任务。
观看视频:①从抽屉中取出材料盒。②按记录单的顺序依次摆好四个碗。③先用眼睛看一看,并依次记录。④用手摸一摸并记录,用手掂一掂并记录。⑤用鼻子闻一闻有没有气味并依次记录。⑥最后,用木勺依次敲击听声音并记录。⑦音乐响起,整理材料,放回抽屉,记录单放在桌面。
温馨提示:都记住了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提醒:记录好这部分内容,接下来记录哪里?是的,按这样的顺序,可以让你们的记录更加的有序。
评价整理:第×小组坐的可真端正,你们一定做好观察的准备了,其他小组呢?准备好了吗?从抽屉中取出材料,开始你们的观察吧!
学生观察比较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记录发现是科学学习重要的方法之一,由于学生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因此选择用打勾与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发现,更直观、童趣。并对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进行了有序的指导,进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分析。
(三)游戏研讨,猜猜餐具
▲【猜猜猜之塑料碗】
1.引导:小朋友,都观察好了吗?准备好你们的记录单,用你们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嗯,今天小朋友表现的实在太棒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
2.师:看,黑板上有四个盖着神秘面纱的碗,现在我们谁都不知道是哪种碗,但在每个碗的下方都有6条提示,根据提示,你能猜出他们的真面目吗?谁先来试试?好,请你上来。那老师先来撕第一条:反光好。
提问:①你能猜出来吗?说说你的理由?②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预设:①金属碗,金属碗可以反光。②不同意,陶瓷碗也可以反光。
3.师:看来,给一条信息还不能猜出来,那老师再给你一条信息:光滑。
提问:①现在能猜出来吗?②那你刚刚观察的时候,其他碗是怎样的?③你们同意吗?
预设:陶瓷碗。
4.撕开第三条提示:不易碎。
提问:①能猜吗?②为什么不是陶瓷碗。
预设:金属碗。陶瓷易碎。
5.撕开第四条:不清脆。
提问:现在呢?预设:塑料碗。因为金属是清脆的,塑料碗不清脆。
6.师:那你们在观察的时候,塑料碗除了这些特点,还有哪些特点?
预设:白色、无纹路。
7.小结:猜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的面纱。哇!真的是塑料碗呀!你们真是太棒了,都能根据自己刚才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判断,掌声送给自己。
▲【猜猜猜之陶瓷碗】
1.师:刚在猜餐具的时候我们发现信息越多,猜的越准确,一条往往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再来挑战一个,有信心吗?(撕一条:光滑)能猜出来吗?
2.学生根据提示猜测。
【设计意图】 塑料碗和陶瓷碗的猜猜猜是通过老师撕提示条,学生进行猜测的形式进行的。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在进行猜测的时候结合记录单进行比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
▲【猜猜猜之木碗】
1.师:那现在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猜,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当小老师,我把答案偷偷的告诉他。你们可以以这样的方式提问他:你的碗是白色的吗?你们提的问题越有价值,猜对的准确性就会越高。
2.学生提问(预设)
你的碗是黄色的吗?追问:你猜出是什么碗了吗?
学生猜出是木碗。追问:说说你的想法?大家都同意吗?
预设:因为四个碗中只有木碗是黄色的。
3.揭开面纱:恭喜你,猜到木碗主要的特征之一。
4.提问:那在这四个碗中,还有哪些是木碗自己的特点?(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撕开提示条)
预设:反光差、粗糙、有纹路。
5.提问:哪些特点是其他碗也具备的?(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撕开提示条)
6.小结:是的,往往抓住材料的主要特征,就能够很方便的帮我们猜出来。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课堂专注度具有时间性,猜木碗环节时,选择通过变换游戏的方式,来保持学生的热情和专注度,从而让游戏活动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在该环节进行生生互动,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其中,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进行了不断碰撞升级。
▲【猜猜猜之金属碗】
1.师:最后一个我们都知道是金属碗(揭开面纱)。谁能说出金属碗在这四个碗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特点?追问:大家同意吗?
2.评价:是的,你抓得真准,这个特点是其他三个碗没有的,这是它自己的特点。
3.师:那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金属碗还有哪些其他的特点?
【设计意图】 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对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股吸引力能让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到课堂上来。通过猜餐具这样游戏化的交流研讨并在游戏过程中变换游戏方式,保持了学生的热情和专注度,适合低段教学。并在研讨中聚焦主要特征和一般特征,在研讨过程中渗透比较的方法,比出认知,较出思维。
(四)回归需求,解决问题
1.这是这节课我们自己观察比较了四种不同材料的餐具,他们具有以下这么多特征,那现在能为我的小宝宝选择合适的餐具吗?
生1:金属碗,很硬,不易碎。
生2:木碗,因为不易碎,反光较差,不会刺伤宝宝的眼睛。
生3:不选金属碗,掉在地上,声音太清脆,会吓坏宝宝。
2.小结:谢谢小朋友们给老师提的宝贵意见,在这里,我代表我的宝宝感谢你们。谢谢大家!
【设计意图】 学生经过对不同材料特点的梳理以及不同材料制作餐具优缺点的分析,形成对材料及对应物品的客观认识,并能为宝宝选择最合适的餐具说明自己想法或理由。
(五)拓展延伸,辨别用途
1.还有哪些物品是由这几种材料做成的?猜猜为什么用这种材料做?
预设:
生1:铅笔盒用金属做的,因为不易碎,比较硬。
生2:矿泉水瓶,因为很轻,又不容易碎。
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的物品采用的材料都与它的用途有关呀!
【设计意图】 通过拓展性科学实践任务,将科学探究引向课外,在巩固学生观察材料、分析特点的同时又能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材料与物品的认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真实问题,“唤”起学习热情
杜威曾提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的观点,他认为教学必须创设情境,利用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抽象概括能力,但思维水平非常低,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本节课利用宝宝的需求“你会建议老师给自己的宝宝选哪种材料的餐具?”贯穿整个课堂,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观察与探索,激发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2.比较观察,“比”出认知水平
科学课程也是活动型课程,有各种材料支撑着活动,低段孩子看到材料就会当成玩具。在《不同材料的餐具》第一轮试教中,孩子们受到各种碗和勺子的吸引,在自由观察的过程中出现观察目标无序,没有很好的落实比较观察。
在教学中,我从两个方面落实学生在观察中比较。(1)有序的视频指导。视频中要求学生按金属碗、木碗、塑料碗、陶瓷碗这样的顺序借助眼、手、鼻、耳进行观察并依次记录,使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学会比较异同点,在对比中观察,深化认识。(2)有序的记录指导。课堂中,老师出示课件强调记录的顺序,避免了学生东记一个西记一个,观察无序,不仅缩短了记录的时间,又能使学生在记录的时候有意识的进行比较,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游戏研讨,“较”出推理思维
在观察活动中发现了什么,发现的这个东西前后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这些细节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去讨论和辨别,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的特点是碎片化或片面性的,在交流汇报环节,如简单的按记录单描述,学生兴趣会缺乏,也不能很好地进行横向比较。
本节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撕提示条猜餐具的方式进行研讨,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在研讨过程中变换游戏方式,既保持了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又深化了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以及物品和材料两个概念的区别,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由师生互动向生生互动转换的研讨方式,提供给学生充分质疑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就把观察当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现象上升为概念,拓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