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导学案:必修三专题1—2复习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铜川市同官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导学案:必修三专题1—2复习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3-12 20: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导学案
编制人:杨友亮 审核人:杨友亮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 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的设立;3.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4.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重点难点】
重难点:1. 了解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与主要观点,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2. 了解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基本主张;3. 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自主学习】
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时代背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小农经济的形成;士阶层活跃起来;学术下移)。
(2)诸子百家
派别 代表 主要观点或贡献
儒家 孔子 “仁” 的思想(思想核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主张“克己复礼”;主张“___________”(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孟子 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 的民本思想;伦理道德上主张“_________”
荀子 施政用“仁义” 和“王道”,以德服人;提出“__________”;主张性恶论
道家 老子 政治上主张“___________”,顺应自然;辩证法思想
庄子 宣扬天道自然无为;认为做到“齐物” 就可以达到“逍遥”境界
法家 韩非子 君主要依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
墨家 墨子 “兼爱”、“____”、“尚贤”、“节俭”
(3)意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董仲舒新儒家思想适应了当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②直接原因:______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①思想组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②主要内容:
A.“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针对加强中央集权);
B.宣扬“_________”,并提出了“天人合一” 和“天人感应”学说(针对加强君权);
C.“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维护统治秩序)。
③影响: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影响
①积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②消极: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
3.宋明理学
(1)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的三教合一(佛教、道教思想糅入儒家思想)趋势发展。
(2)程朱理学
①代表:“二程”、________(南宋儒学的集大成者)。
②思想:
A.“二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______”的认识论;
B.朱熹: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陆王心学
①代表:陆九渊、王阳明。
②思想:
A.陆九渊:____是天地万物的本源,穷理只需内心反省;
B.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提出“_______”和“知行合一”的认识论学说。
(4)评价
①宋明理学将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融进了天理之中,是中国儒学的大发展,标志着儒学思想的成熟;
②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代表
代表 著作 主要观点
李贽 《焚书》《藏书》 反对将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反对封建礼教;强调人的正当私欲
_____ 《明夷待访录》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民主思想,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顾炎武 《天下郡国利病书》 发出“天下兴亡,匹夫兴亡”的呼唤,倡导经世致用,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王夫之 《读通鉴论》 朴素__________思想, “理在气中”
(2)特点
①反传统、反权威; ②反封建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③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当堂测试】
1、有人将“心” 与“物” 比喻为“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A.心外无物 B.理是世界本原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经世致用 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
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四处游说、讲学。他们的共同点是 ( )
A.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B.维护社会新秩序,倡导个性解放
C.追求社会安定,要求与民休息 D.主张实行法治,要求建立理性社会
4、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
A.庄子  B.孟子 C.朱熹  D.董仲舒
5、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部分是 ( )
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
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
6、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 ( )
A.“无为而治” B.“格物致知”C.“有教无类” D.“存天理,灭人欲”
7、有学者评论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人物“殆(几乎)仅知有政治,而不知有文化。仅知有国家,而不知有人生。仅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众。”该学派代表人物应是 ( )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老子
【课堂探究】A+考案79—80考点演练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导学案
编制人:杨友亮 审核人:杨友亮 审批人:
【学习目标】
1. 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2.汉字、书法和梨园春秋。
【重点难点】
重难点:古代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自主学习】
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一)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指南针:司南是最初的指南仪器,出现于战国时期(《韩非子》中提到),北宋时应用于航海。
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造纸术:西汉就已发明纸,但不适合书写;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4世纪开始陆续传入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传入中亚,后经阿拉伯人传入非洲、欧洲。
火药:发明情况(尚有争议):中国学术界由此认为火药的发明不迟于唐代。
14世纪初由阿拉伯传入欧洲。
印刷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
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入西方。
(二)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1.造纸术、印刷术,传入欧洲后,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世界进入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阶级提供了条件,还促进了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
3.指南针的传入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保证。
总之,四大发明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起了重大推动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二、中国古代艺术
1. 汉字的起源、演变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至商朝,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演变的脉络: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汉字形体分为古文字和隶楷两大阶段。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2. 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
书法艺术的主要字体: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篆书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隶书也始于秦代,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笔势舒展,结构匀称。
楷书形成于汉末,也称真书或正书,笔画详备平直,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很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书法家的情感。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秦代李斯是著名的篆书家;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圣”,备精诸体,尤擅行草其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楷书三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怀素、张旭擅长草书;北宋行书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说蔡京);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创赵体(行书);明代书法家有文征明(行书)和董其昌。
3.文人画 文人画是北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特点:追求抒情写意风格;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体现了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4.京剧的产生。㈠发展历程:
⑴乾隆年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
⑵道光年间(19世纪),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
在表演实践中,徽剧与汉剧(汉调)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⑷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⑸清朝时期,京剧从北京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最大剧种,民国以来,又走向世界,进入世界戏剧之林。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之一。
㈡艺术特点:京剧的表演艺术是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有机
结合起来,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
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角色可分为:生(男人)、旦(女人)、净(男人)、丑
(男、女人皆有)四大行当。
三、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时期 文学特色 代表成就
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孔子编订 《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著名篇章有《硕鼠》《关雎》《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主要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
战国时期 浪漫主义,句式较灵活,带有楚国的方言,因屈原《离骚》最为典型,故又称“骚体”。 屈原 楚辞的杰出代表。《离骚》、《九歌》《天问》、《九章》
汉代 汉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文体。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东汉后期,长篇赋渐少,各种短篇赋兴起。 贾谊 《吊屈原赋》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唐代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讲究对仗、押韵 李白(诗仙) 浪漫主义
杜甫(诗圣) 现实主义
宋代 宋词是由唐代民间形成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宋词既是宋代文学的标志,也是一种崭新的文学体裁。 柳永 北宋婉约派
苏轼 北宋豪放派,打破诗与词的界限。
李清照 (南宋婉约派女词人)
辛弃疾 南宋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元朝 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裁,与词相比语言更自由、通俗,形式更活泼。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标志着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关汉卿 《感天动地窦娥冤》
明清 明清时代,古典小说(兴起于魏晋南北朝)创作进入了繁盛时代。主要有章回形式的长篇白话小说和文言短篇小说。 四大名著 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
曹雪芹《红楼梦》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吴敬梓 《儒林外史》(清代)
蒲松龄 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当堂测试】A+考案79—80页考点演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