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 (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课件 (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8 14:4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公元元年
2070年
1600年
1300年
1046年
771年
770年
禹建立夏
商汤灭夏
盘庚迁都
武王伐纣
西周灭亡
平王东迁
东周建立
(公元前)
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传说耶稣
出生之年
12
东周
西周
镐京
洛邑
犬戎




周平王东迁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前770年
前476年
前221年
春秋
战国
春秋,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而得名。
前475年
东周
建立
秦朝建立
5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2.手工业:
3.商业:
1.农业: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阅读并思考(2分钟。阅读教材31页,黑色笔划线)
劳动工具
的改进
耕作方法
的改进
铁农具
牛 耕
1.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铁农具复原图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人类社会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补充笔记)
思考: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的意义?
①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已经出现,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也不断增多。
教师指导
知识拓展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生产工具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笔记)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2.手工业:
3.商业:
1.农业: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2.手工业的发展: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冶铁业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漆器
煮盐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2.手工业:
3.商业:
1.农业: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各国对经济活动给予一定鼓励和保护,金属货币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
思考:
春秋时期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实力不断增强,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王室衰微
4分钟。阅读教材30页,并结合材料思考周王室面临哪些困境:
名称 土地 兵力 财力物力人口 天子与诸候
的关系
西 周 周王室直接管轄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 。 王室直接管轄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 。 人口众多, 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 。
东 周 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直接管轄地区仅在洛邑一带 。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 逐漸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 直轄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 物力、兵源减少。 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候。
二、王室衰微
周王室势力大减、分封制瓦解、诸侯崛起
材料研读
材料一: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 周本纪》
阅读材料,思考这一时期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材料二:过去“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平王东迁后,“政令征战自诸侯出”,诸侯根本不听天子的命令,政令征战自诸侯出。
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
三、诸侯争霸
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实质和影响:
齐桓公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葵丘会盟
公元前7世纪中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春秋首霸——齐桓公
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
三、诸侯争霸
1.原因:
2.经过:
3.结果:
4.实质和影响: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春秋初期形势图
春秋后期形势图
春秋初有170多诸侯国
春秋末年数量大幅减少
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自身利益相互争斗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①有的诸侯被灭掉,强大诸侯疆域不断扩展;
三、诸侯争霸
1.背景:
2.经过:
3.结果:
4.影响:
②民族交融。
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利: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各民族经济发展和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王室衰微:表现
诸侯争霸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原因
齐桓公首霸诸侯
影响
课堂小结
1.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是在(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历史典故“卧薪尝胆”曾被拍成电视剧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它反映的史实是( )
A.武王伐纣 B.分封诸侯
C.兼并六国 D.诸侯争霸
C
D
课堂检测
3.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4.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
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D
5.《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庄王曾遣人询问周天子,“鼎之大小轻重”。楚王问鼎说明了什么?(  )
A 楚庄王很狂妄
B 楚国逐渐壮大
C 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D 青铜器可以作为礼器
C
6.我国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高
D.出现纸质货币
7.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D
8.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春秋时期特征的是( )
A.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号令不行
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C.出现了春秋霸主
D.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