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_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27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_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共27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04: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1.道家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 ,思想核心是 。认为 的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政治上主张“ ”,他的学说集中在 一书中;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是 。
2.孔子是 时期鲁国人,核心思想是“ ”,教育方面,创办 ,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 ”,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 一书;战国时期代表人物有主张“ ”的孟子和主张“礼治”的 。
3.墨家创始人是 ,主张“ ”“ ”,提倡 。
法家:代表人物是 ,强调 ,建立 。
兵家:创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孙武,他的 一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复习巩固
文物档案
古蜀人太阳神鸟金饰
商周时期的四川金沙遗址
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
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
1.文物名称:
2.出土地点:
3.历史信息:
12道旋涡状光芒象征一年12个月
4只飞鸟象征一年四季
它的运行也形象地显示出岁月的流逝,四季轮回、年年月月周而复始。
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找出文物名称、出土地点、提炼历史信息
课前导读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三、《诗经》和“楚辞”
学习目标: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
一、科技:天文、历法
【自主学习】阅读P44,归纳先秦时期我国天文、历法的成就。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历法逐渐完备
开始出现干支纪年
测定出
二十四节气
商朝
西周
春秋
夏朝
相传夏朝
就有了历法
历法
天文
战国
商朝甲骨文
里有许多日
食、月食的
记载
原始社会末
为从事农业生产,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历法是根据天象,以一定的单位对年、月、日的计量方法。
想一想: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
有效指导农业的生产活动,同时,也便于人们日常生活、规律作息。
一、科技:医学
【自主学习】阅读P44-45,归纳先秦时期我国医学的成就。
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扁鹊:①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②切脉诊法:望、闻、问、切。
《黄帝内经》:①总结医学经验;
②讲述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
传说时期
战国时期
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一部医书,
被后世尊为“医家之宗”。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扁鹊行医画像石拓片
原始经验积累
抽象概念理论
1、含义:
2、发现:
二、典型文明成就:甲骨文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3、内容:
时期,刻写在 和牛、羊等
上的,记录 情况的文字。
1899年,王懿荣(清)
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自主学习】阅读P45-46,完成对甲骨文概况的探索。(甲骨文含义、发现、记载的主要内容、造字法、分析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商朝
龟甲
兽骨
占卜
甲骨文 反映内容
贞王勿乎妇好往伐土方。——《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237 释义:商王不命令妇好去伐土方吗?
壬戍卜,□,贞妇好□不往于妣庚。——《殷契粹编》1232 释义:妇好不去祭祀她的老祖母妣庚么?
庚寅卜,翌日辛,王嚣省鱼。——屯南,637 释义:王嚣巡查渔业。
辛巳日……太阳有食……报告给父丁。——第33710号甲骨 释义:辛巳日发生日食报告给父丁。
战争
祭祀
农牧
天文
【知识拓展】阅读相关甲骨文献,了解其丰富的内容
二、典型文明成就:甲骨文
4、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试试辨认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




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
二、典型文明成就:甲骨文
二、典型文明成就:甲骨文
5、意义
据材料,分析甲骨文有何重大意义?
《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
②地位: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③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①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典型文明成就:甲骨文
汉字发展特点:复杂到简单、形象到抽象
汉字,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始终使用着、发展着从未中断。
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记录是联系中华文化的不可或缺的纽带。
甲骨文
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刻在青铜器上
金文
钟鼎文、铭文
二、典型文明成就:甲骨文
阅读教材P46-47内容,归纳青铜器的主要特点,列举代表中原文明和古蜀文明的夏商周灿烂青铜文明的青铜器代表。
二、典型文明成就:青铜器
1.特点
材料一:
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武丁之子)为祭祀其母戊所制,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总重量达832.84公斤,含铜84.77%、锡11.64%、铅2.79%,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
据材料,分析青铜器的特点有哪些?
青铜器指以铜、锡、铅为主要原料铸造加工而成的器具。
①青铜铸造业由国家掌控
②规模宏大,组织严密,分工细致,制作工艺高超
食器
酒器
兵器
乐器





编钟
青铜器
青铜器的特点:
③数量增多,种类丰富
食器
在西周,天子和贵族的饮食礼仪做出了如下规定: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


礼器
礼祭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池。
——《公羊传· 桓公二年》
西周列鼎列簋制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rong)”
——《左传》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青铜器
二、典型文明成就:青铜器
2.典型器物(中原文明)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最重的
最精美
文物档案
1.文物名称:
2.出土地点:
3.历史信息:
(西周)何尊
“宅兹中国”
“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玉璋
金杖
青铜树
青铜面具
青铜人像
分布广泛、兼具多样性与民族性
2.典型器物(古蜀文明)
【 文明的代表——三星堆遗址】
古蜀
戴金面罩
青铜人头像
青铜
立人像
青铜神树
三星堆玉璧
三星堆玉璋
三星堆玉琮
良渚遗址玉璧
良渚遗址玉琮
二里头遗址玉璋
对比三星堆与其他遗址出土文物的外形,你发现了什么?
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典型器物
铸造方法:
青铜器
阅读教材P48内容,结合史料,圈划《诗经》的内容,概括《诗经》的特点,并对其简单的评价。
创作时间
特点
内容
西周和春秋时期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历史价值
地位
《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社会战乱不休,表现出秦国战士们英勇杀敌的大无畏精神和爱国情怀。
三、文化:《诗经》和“楚辞”
1.《诗经》
阅读教材P48内容,结合史料,指出“楚辞”的含义,代表作品,
时期:
影响
特点
代表作
战国时期
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离骚》——作者屈原
《诗经》和 “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明初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三、文化:《诗经》和“楚辞”
2.“楚辞”
时期:
组成:
地位:
价值:
时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西周和春秋时期
风”“雅”“颂”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战国时期
屈原
《离骚》
《诗经》
“楚辞”
三、文化:《诗经》和“楚辞”
阅读书P48,为《诗经》和“楚辞”制作介绍卡。
意义: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特点:
夏商周时期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
夏商周时期的
科技与文化
历法
《诗经》
医学
甲骨文
青铜器
天文
“楚辞”
日食、月食、哈雷彗星记载
二十四节气
扁鹃“望、闻、问、切”;《黄帝内经》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何尊、青铜人头像
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成就辉煌
中华文明发展的奠基阶段
课堂小结
流传至今
中医沿用
汉字发展重要阶段
诗歌源头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一脉相承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随堂练习
1.20世纪80年代,四川省文物部门重新启动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其中,一棵高逾3米的青铜神树惹人注目。它是3000年前2号祭祀坑最大最完整的一件文物。这体现了(  )
A.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世界文明起源中国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古中国手工业高超
2.爱国诗人屈原,采用方言开创了一种新体诗歌是(  )
A.《离骚》 B.《诗经》 C.“楚辞” D.“风”
3.西周时期,青铜器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天子使用九鼎,诸侯为七鼎,卿大夫为五鼎,士为三鼎。到了春秋战国时,出现了诸侯使用九鼎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源是(  )
A.分封制度的崩溃 B.青铜器制造技术的进步
C.诸侯实力的增强 D.铁器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D
C
D
随堂练习
1.《殷商贞卜文字考》中提到,“闻河南之汤阴发现古龟甲兽骨,其上皆有刻辞”。其后“乃恍然悟此卜辞者,实为殷室王朝之遗物。其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这反映出,甲骨文(  )
A.所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是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
C.可以用于考证商朝历史 D.已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5.如图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利簋及铭文,铭文记述了周武王牧野伐纣的过程。此件文物说明(  )
A.文物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C.最早的青铜礼器出现于周朝
D.文献的史学价值更高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