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时代的趋势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问1:为什么是秦?
问2: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态是什么?
问3:建立的意义?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
——《资治通鉴卷第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其三》
课程标准:
了解秦朝的统一的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末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广纳贤才,励精图治,吏治较为清明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问1:根据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历史背景。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3.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4.变法成效突出,国家日益强盛。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也,得尺亦王之尺也。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
远交:结交远离自己的国家,防止树敌过多。
近攻:攻打临近国家,防止腹背受敌。
秦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秦广纳贤才,励精图治,吏治较为清明
问1:根据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历史背景。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3.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4.变法成效突出,国家日益强盛。
5.统一战争策略得当(远交近攻)
问2:根据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5点历史背景,还有吗?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根据图一至图二的变化趋势,指出其变化趋势与秦的统一的关系。
图一
图二
图三
春秋战国以来的局部统一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问1:根据教材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历史背景。
1.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2.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3.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4.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5.变法成效突出,国家日益强盛。
6.统一战争策略得当(远交近攻)
7.诸侯兼并,完成局部统一。
问3:根据问1“秦统一的7点历史背景”,进行分类管理。
时代势能:1、2、7
秦国优势:3、4、5、6
(客观)
(主观)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自然地理、政策法规……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咸阳
秦
前230年灭韩
前221年灭齐
前228年灭赵
前225年灭魏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建立秦朝
策略: 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击匈奴
征南越
控西南
击退匈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
征服南方越族地区
(开灵渠、设南海、象郡)
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设夜郎、桂林郡)
华南、西南地区在秦朝已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疆域的统一: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
疆域范围
北据河为塞
西至临洮、羌中
东至海暨朝鲜
南至北向户
秦进一步开疆拓土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一、强秦-大统一:振长策而御宇内;
对比两幅地图,提取历史发展的信息?
其一、疆域的扩大:北方、西南、华南。
其二、长城的变化:中原长城消失;
其三、国家的统一和制度变迁:封国消失,设郡县。
其四、民族的变化:少数民族纳入中央管辖,多民族国家格局确定。
其五、国家政治经济重心在北方。(从行政区的北密南疏看得出。)
结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格局确立。--影响至今。
王室衰微
应加强中央权力
诸侯争霸
应限制地方权力
?
?
完成了统一的秦朝却面临的两大历史课题
壹 帝国崛起——一统山河的壮丽征途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种决策方式,君主独立掌握政权。主要特征是君主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专制主义是决策方式(处理中央权力分配)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中央集权是管理形式(处理中央与地方问题)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1.首创皇帝制度
秦以前,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史记集解》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2.三公九卿制
问4:中央机构的设置有何特点及作用?
①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特点:
②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具有家国同构色彩。
作用:
①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
②相互牵制,保证皇权
③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3.郡县制
郡
县
乡
里
亭
郡守、郡尉、监御史
县令、县长
中央
问5:郡县制有何作用?
①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③ 奠定两千多年地方行政管 理制度的基础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量
度
衡
4.经济文化等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社会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量
度
衡
4.经济文化等
政治 经济 文化 交通 社会
皇帝制度 统一度量衡 统一文字 统一车轨 颁行法律
三公九卿制 统一货币 焚书坑儒 修驰道、直道 整顿社会风俗
郡县制 重农抑商
迁徙六国贵族到关中 编制户籍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两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者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邹万纪《秦汉史》
问6:根据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帝国秩序构建维护后的帝国形态及价值。
形态1:统一多民族国家
形态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两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者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邹万纪《秦汉史》
问6:根据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帝国秩序构建维护后的帝国形态及价值。
帝国形态: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价值:
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沿用,不断完善。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历代对秦始皇统一和秦制给予高度评价: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吞并战国,海内唯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转》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其三》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融交流,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军事一统
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
政治一统
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沿用,不断完善。
经济文化一统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的历史意义:(重点突破)
贰 帝国伟业——帝国秩序的构建维护
叁
帝国崩溃——秦的暴政与速亡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秦灭韩
秦朝灭亡
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
秦朝:15年
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
叁 帝国崩溃——秦的暴政与速亡
问7: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第17—19页,探究秦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前221 秦王朝建立
前220 修驰道
前219 秦始皇在泰山封禅
前215 发兵北伐匈奴
前214 修长城
前213 焚书
前212 坑儒、修阿房宫、骊山陵
前210 秦始皇崩,秦二世胡亥即位
前209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旗号“张楚”
前208 修完秦始皇陵
前207 项羽大破秦军,刘邦入咸阳,秦朝灭亡
秦朝大事年表
根本原因:
秦朝的暴政
激化社会矛盾
直接原因:
农民起义
叁 帝国崩溃——秦的暴政与速亡
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巡游、征发繁重、法律严苛……
秦二世:残忍婚姻、严刑峻法……
叁 帝国崩溃——秦的暴政与速亡
多元研究视角:秦朝灭亡原因新见解
强置郡县说
“故地”、“新地”不同政策说”
区域文化冲突说
六国余孽说
……
【思考】秦朝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能够给后世治国理政带来什么启示?
徭役繁重,逆民心
刑罚严苟,天下愁怨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民为本
政策要因时而变,适度而为
……
叁 帝国崩溃——秦的暴政与速亡
西汉初年治国理政: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各种制度基本延续清朝,史称“汉承秦制,有所损益”……
1.(2024·贵州贵阳高一上期末·1)《孟子·梁惠王》中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吕氏春秋》记载:“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这些思想( )
A.表明当时已经出现统一的观念
B.体现了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C.推动了西周以来宗法分封制的崩溃
D.得益于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影响
【答案】A
【解析】据材科信息可知,《孟子·梁惑王》《吕氏春秋》提出国家只有统一才能安定表明当时已经出现统一的观念,故选A项:据材料“定于一”“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可知,材料强调的是统一问题,没有明确统一的范园和统一包括的民族,可见自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尚未形成,排除B项:此时属于战国时期,泰汉大一统王朝尚未建立,排除C项:宗法分封制的崩济主要原因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演进,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已经在走向彻底崩演的过程中,排除D项。
2.(2024·甘肃高一上期末·3)有学者认为,“秦政”并非始于大一统之秦朝,而是始于经过变法后建立了区域式集权国家的战国七雄。战国变法使各诸侯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区域式集权国家治理模式。这一观点重在强调( )
A.变法运动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B.制度演进具有内在传承性
C.战国时期尚未实现真正的统一
D.国家治理星现多样化特征
【答案】B
【解析】据材科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变法各诸国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区域式集权国家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为泰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借鉴,这说明制度演进具有内在传承性,故选B项:泰朝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只是在部分诸侯国建立区域式集权国家,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C项本身正确,但材料强调的是战国时期的变法对泰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国家治理涉及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领域,材料主旨不是在强调国家治理问题,排除D项。
3.(2024·四川绵阳高二下期末·3)秦汉时期的政治史记载中,多次出现“海”的信息。《史记·始皇本纪》中“海”字出现 38 次;以汉武帝为记述重心的《史记·封禅书》中,“海”字出现多达 39 次;汉武帝至少 10 次东巡海上,超过了秦始皇的记录。这说明当时( )
A.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C.海上交通取得突破
B.对海洋的积极探索
D.政府重视海防建设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汉时期,随着国家统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也日益增强。海洋,这个种秘而广阔的领域,自然成为了人们探索的重要方向。帝王们的东巡海上,不仅是为了彰显国威,更是为了寻求海外的奇珍异宝、开拓新的睡域。因此,秦汉时期的历史记载中频繁出现“海”字,以及帝王们的多次东巡海上,都是当时社会对海洋积极探索和海洋意识觉醒的重要体现,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统治者个人行为,非海外贸易,排除A项: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京缚,当时海上交通并未取得突破,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海上防御力量的发展,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