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标: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是怎样的时代?
引子
北洋时期,比如蔡元培做北大校长的时候,提出“兼容并包”,请的那些教师里面有保皇党辜鸿铭,有黄季刚(黄侃),有叛徒刘申叔(刘师培),也是位国学大师,早年曾参加革命,后来又背叛了,但蔡元培也要。还有后来的布尔什维克李大钊,自由主义胡适,陈独秀(现在应该算他是激进的民主主义了),他也要。还有鲁迅、周作人、梁漱溟,他都要。其实假如北洋政府真正严格起来的话,完全可以把北大给封了,把蔡元培抓起来,可是蔡元培在北大却演出了一场自由开放。 ——何兆武《上学记》
概念解析: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是中华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各领导人以省割据导致分裂,以军队为主要力量在各省建立势力范围,在名义上仍接受北京政府的支配。但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北洋军阀统治的两大时期。
(一)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
(二)北洋军阀割据混战(1916-1928年)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916.6
1920.7
1924.10
1928.12
1912.3
直系军阀
冯国璋
曹锟
吴佩孚
孙传芳
袁世凯独裁专制(1912-1916年)
袁世凯
军阀混战割据时期
奉系军阀
张作霖
皖系军阀
段祺瑞
皖系统治时期
(1916.6--1920.7)
奉系统治时期
(1924.10--1928.10)
直系统治时期
(1920.7-1924.10)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阅读课前提示,体会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众的心情。
民国之政治,比之满清尤为不及……把持国事者,均系军阀武人,争权夺利,祸国误民,有国家共和之名,无国家共和之实。
——《孙中山全集》第七卷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民主共和名存实亡
2.这种心情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912.3.10
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3.20
宋教仁案。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宋教仁案”
1912年12月开始举行的中华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获胜。宋教仁准备筹划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913年3月20日夜晚,宋教仁由上海启程前往北京,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宋教仁案是主张建立责任内阁的国民党与袁世凯为首的政治势力激烈斗争的结果,此案促使革命党人发动了“二次革命”
1914.5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12
1、袁世凯复辟帝制(1912.3-1916.6)
使反袁由合法的议会斗争转为武装斗争。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中华民国约法》
1.设立立法院,其组织及议员选举法由约法会议议决之,其权力则议决各种法律案,但大总统得以否认,交院复议。
2.设立参政院为政府顾问机关。
3.大总统有召集与解散立法院之权。
4.大总统有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之权。
5.大总统得参政院同意,有发布与法律同等效力之命令,制定官制,宣告开战媾和,统帅全国海陆军,缔结条约,并颁给爵位勋章及其他荣典。
6.大总统如遇非常事变,不能召集立法院时,经参政院同意,大总统得为财政上之紧急处分。又如预算案不能成立时,得沿用前年度预算。
7.大总统权力至上。
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3.11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①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③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发布的《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1、袁世凯复辟帝制
忽而临时总统,忽而正式总统,……忽而召集国会,忽而解散国会,忽而内阁制,忽而总统制,忽而任期总统,忽而终身总统……使全国民彷徨迷惑,莫知适从,政府威信,扫地尽矣。
——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912.3.10
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3.20
宋教仁案。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5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12
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5.5
与日本签“中日民四条约”。
袁世凯签字 “中日民四条约”
1、袁世凯复辟帝制(1912.3-1916.6)
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袁世凯被迫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1913.11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近人之研究显示,袁世凯努力与日本周旋,其外交实已达到当时中国国力所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上)》
①1915年8月,古德诺以及筹安会,都积极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营造舆论;
②1915年10月,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同“君主立宪”;
③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1912.3.10
袁世凯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3.3.20
宋教仁案。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5
公布《中华民国约法》,
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4.12
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
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
1915.5
与日本签“中日民四条约”。
1915.12
袁世凯称帝。
1915.10
参议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
赞成君主立宪。
1916.3
袁世凯取消帝制。
1916.6
袁世凯病逝,黎元洪继任。
1915年12月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1、袁世凯复辟帝制(1912.3-1916.6)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2、护国战争
背景:
过程:
结果:
①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
武力讨伐袁世凯。
③袁世凯的称帝,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
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
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二次革命
因宋教仁案而引发的讨袁斗争
护国战争
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的斗争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纷争, 陷入了军阀割据和混乱的局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派系
代表
支持国
占据区域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各省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占据东北三省
滇系
唐继尧
英美
云南及部分贵州、四川地区
晋系
阎锡山
日本
主要占据山西
桂系
陆廷荣
英美
两广地区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
皖系军阀
【探究思考】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军阀割据统治时期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军阀混战割据、政治分崩离析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段祺瑞
1865-1936
1864-1928
黎元洪
(1)“府院之争”:
概况:
背景:
矛盾焦点:
表现:
段祺瑞出任掌握实权的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
是否参加一战
黎元洪(总统府)段祺瑞(国务院)斗争。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复辟消息传出后,孙中山在上海发表《讨逆宣言》,段祺瑞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组成讨逆军,防守的“辫军”一触即溃,张勋在德国人保护下逃入荷兰使馆,复辟仅仅上演了12天。
(2)张勋复辟:
张勋
溥仪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领5000“辫子兵”,借“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拥戴已退位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复辟。
张勋以调节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国会,拥护溥仪复辟帝制。
概况: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孙中山
孙中山任中华民国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
(3)革命派的反抗:
——护法运动
①原因:
②表现:
③结果:
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1917年8月,南下议员组成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选举孙中山为大元帅,护法运动开始。
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918年,北洋政府首次在北京紫禁城举行盛大阅兵式。
目的:
概况:
方式:
影响:
(4)参加一战
法国海军还专门声明:外籍劳工,他们只要华工。…存放在威海档案馆里的一份英国陆军1918年的报告显示:“中国劳工是所有外国劳工中最优秀的…” ——张玮《历史的温度》
争取国际地位,抵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1917年8月14日,中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①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以工代战(派遣劳工前往欧洲前线)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材料一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 148 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 434 500 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第一回中国年鉴》
Q1:分析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Q2:指出发展最快的两大产业。
Q3: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材料二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有关工商业方面的重要法令有:《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政府政策支持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Q3: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四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材料三:
反帝爱国斗争
列强放松侵略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张謇
大生纱厂
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
荣德生
实业救国
Q4:影响:
①无产阶级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成立奠定基础。
②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③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
(2)表现:
(3)结果:
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①历法:改用阳历;
②社会风俗: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③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1912年3月《时报》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怎么会发生?它是由人们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而来。前面说过,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没有很长时间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工作,就很快把重点转到发动武装起义上来。这是它的优点,但也带来弱点:缺少一场有足够力度的思想文化运动作为先导。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初期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在这方面的补课。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Q1:新文化运动为什么会发生?
——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的补课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
杂志名称《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
1、杂志以“青年”为题,封面也以法文书写“青年”二字,说明该杂志的办刊宗旨是什么?
2、第一期为何以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为封面?
唤醒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人,解放青年人的思想。
法文“青年”二字,底下坐着一排青年人
卡内基身上的品格:艰苦奋斗,奉献社会。培养中国青年人积极进取、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精神。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开始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阵地:北京大学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
内容:
“德先生”和“赛先生”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陈独秀《吾人之最后觉悟》
Q2:民主是什么?
民主制度+民主意识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科学者何?吾人对于事物之概念,综合客观之现象,诉之主观之理性而不矛盾之谓也……举凡一事一兴,一物一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其效将人间之思想行为,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
——陈独秀《敬告青年》
Q3:科学是什么?
科学知识+理性精神
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理性精神:
独立的怀疑和批判精神
民主意识和理性精神结合
⑴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⑵对于古代遗传下来的圣贤教训,要问:“这句话在今天还是不错的吗?”
⑶对社会上糊涂公认的行为与信仰,却要问:“大家公认的,就不会错了吗?人家这样做,我也该这样做吗?难道没有别样做法比这个更好、更有理、更有益的吗?”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
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内容:
“为什么改革思想, 一定要牵涉到文学上? 这因为文学是传导思想的工具。——蔡元培《中国新文学大系》总序
旧文学是旧思想文化的载体;
新文学是传播民主与科学的工具。
Q4:为什么提倡文学革命?
Q5:什么是新文学?
【历史趣闻】
胡适授课时,北大的学生抵触白话文,嫌其啰嗦。于是胡适出题目:前几天行政院有位朋友给我打来电报,邀我去做行政院秘书,我不愿从政,决定不去,请替我用最少的字复电拒绝。
结果:文言用字最少的是12个字“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胡适只用了5个字“干不了,谢谢。”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Q6: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新文化运动时期,各种主义都被看做是救国良药,蜂拥般地被输入中国……先验主义、经验主义、实验主义、尼采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尤其是各种社会主义,一律受欢迎。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①思想解放: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Q6:新文化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胡适说:这一年(一九一九)之中,至少出现了四百种白话报……时势所趋,就是政客军人办的报也不能不寻几个学生来包办一个白话文附张了。
——张家康《 <新青年>从创刊到终刊》
②文化革新:报刊面貌一新
?五四时期的报刊
③民众觉醒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赞颂十月革命。1919年9月、11月,他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表明,李大钊成为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
李大钊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思考“主张全盘西化”的原因和新文化运动的结果。
新文化运动遭受误解阻力而中断,未能实现普遍民智的启蒙
“改新的主张十分,社会惰性当初只能承认三分,最后自然的结果是五分。”——陈独秀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胡适当年提倡“文学革命”,好比开窗,反对声浪是很高的;但钱玄同冒出来主张废掉汉字,好比拆掉屋顶,胡适的“文学革命”就少了阻力,白话文随后也渐渐流行了起来。” ——鲁迅
胡适后来自述其之所以“主张全盘西化”,是因为“文化自有一种‘惰性’。全盘西化的结果自然会有一种折衷的倾向。”——罗志田《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习题精练
1.(2024·柳州)旧桂系军阀岑春煊是清末有名大吏,岑任两广总督期间推行“富国强兵”之策,大兴“办学育才”“选将练兵”。辛亥革命后,曾参与讨袁护国、护法。岑春煊的这些行为( )
A.埋下辛亥革命失败的隐患
B.是一种政治投机的行为
C.一定程度上利于社会转型
D.说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
习题精练
[解析] 材料指出岑春煊在晚清和民国初期两个阶段的举措,晚清时期推行的“富国强兵”之策,大兴“办学育才”“选将练兵”有利于教育和军事的近代化,而在辛亥革命后参与的护国、护法等则有利于政治民主化,故而有利于社会转型,C项正确;材料反映岑春煊有利于民国政治的民主化,而不是埋下辛亥革命失败的隐患,排除A项;材料反映岑春煊两个阶段都有利于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而不是政治投机行为,排除B项;民主共和观念是在辛亥革命时期逐步传播的,而材料也提到岑春煊任清末的两广总督,与D项的时间不符合,排除。
习题精练
2.(2024·开平)1915年,全国教育联合会决定各学校每年以5月9日为“国耻纪念日”,“毋忘国耻”的标语在全国各处都可以看到。如图为1915年马星驰发表的漫画,画面中“困兽犹斗”四个字从左到右,通过改笔形式以空白部分凸显“岂怕战乎”四个字。作者特意在下方标注读法:“困兽犹斗,况今日之中国岂怕战乎”。这体现出( )
A.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中国反日浪潮涌动
C.民国政治转型艰难 D.国人坚决参加一战
B
习题精练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借口对德宣战,侵入中国山东半岛,并提出“二十一条”(1915年)。面对日本咄咄逼人之势,中国民间反日浪潮涌动,甚至不惜与日本一战,该材料和漫画正是这一现象的表现,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反日浪潮涌动,A项在材料中并未反映,排除;材料体现了中国反日浪潮涌动,“政治转型”材料并未体现,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中国反日浪潮涌动,而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
习题精练
3.(2023·河池)1921—1922年,北洋政府以与各国一律平等作为参与华盛顿会议的先决条件,并提出了撤销有害中国主权行动、修改限制中国自由行动之现存条约等要求,对此华盛顿会议原则上予以接受。这表明当时北洋政府( )
A.寻求提高国际地位 B.摆脱英美外交控制
C.重塑远东政治格局 D.废除列强在华特权
A
习题精练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下降,于是北洋政府利用一战战胜国的身份,积极寻求提高国际地位的机会,在参与华盛顿会议之前,提出了材料中的要求,A项正确;以当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实力,暂时还不能实现B、C、D选项中的要求,排除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