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回顾
1931
1932
1935
1936
1937.7
1937.8
1937.9
日本侵华
中国
抗战
9·18
事变
华北
事变
国民党十九路军
一二九运动
瓦窑堡会议
西安事变
中共抗日通电
洛川会议
红军改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全面抗战开始
全
民
族
抗
战
1·28
事变
七七
事变
庐山谈话
东北人民革命军
局部抗战
1933
长城抗战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
两个战场、三个阶段
反攻阶段
相持阶段
防御阶段
正面战场发挥重要作用。
敌后战场成为抗敌主战场。
(1937.7)
(1938.10)
(1943年底)
(1945.9.2)
七七事变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广州、武汉失守
大反攻
{69CF1AB2-1976-4502-BF36-3FF5EA218861}
两个战场
两条路线
国民党
正面抗战战场
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共产党
敌后抗战战场
依靠人民的全面抗战路线
概念解析
正面战场
是中国控制的连片国土与日军侵华推进线上日控区对峙交战而形成的战场。由于在这个战场上作战的中国军队主要是国民党军队,因此一般也称其为国民党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指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
1937年·中日综合国力对比
1937年·中日军备生产能力对比
残酷的现实差距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
中国
日本
比率
工业产值
13.6亿美元
60亿美元
1:4
钢铁年产量
4万吨
580万吨
1:145
煤年产量
2800万吨
5070万吨
1:2
铜年产量
0.07万吨
8.7万吨
1:121
石油年产量
1.31万吨
169万吨
1:129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年产量
中国
日本
飞机
0
1580架
大口径火炮
0
744门
坦克
0
330辆
汽车
0
9500辆
造船
不详
47.32万吨
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帝国主义...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阶段
时间
战役
结果
影响
防御
阶段
1937.8-11
失败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1937.8-11
太原会战
失败
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首捷
1938.1-5
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是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1938.6-10
武汉会战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相持阶段
1941.12—1942.1
淞沪会战
失败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失败
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首捷
徐州会战
失败
台儿庄大捷是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失败
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五次战役(综述)
国共合作抗日的典范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一)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1)淞沪会战(1937.8.13-1937.11.12)
意义: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谢晋元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2)太原会战(1937.9—11)
“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长官?此谓我死国活,国活我死。”
——第九军军长郝梦龄
1)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国共合作的典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历时一个多月,太原失守
(一)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3)徐州会战(1938.1—1938.5)
意义: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共歼敌1.8万人,缴获战车40余辆,装甲车70余辆,大炮50余门…给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以有力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士气。…中国军队损失1.95万人 。 ——《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记录》
战况: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展开徐州会战;
结果:5月初,徐州失守
(一)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坚持四年以上而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而不破产的,而日本帝国主义的国内力量和国际环境更无法支持长期的战争,我们已经抗战两年,我们差不多已经走了整个抗战和取得胜利道路的一半。”
中国速胜论
“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看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善。”“中国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可忍了!”
汪精卫
中国必亡论
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
日本是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
日本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
日本是个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个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中国的正义战争得道多助。
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
——整理自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6
①中国不能速胜
②中国不会亡国
③经过长期抗战,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论持久战》
作用:
①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
②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③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一)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5)
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之失,而在保持我抗战持久之力量。
——蒋介石《为放弃武汉告全国同胞书》(1938年10月31日)
(4)武汉会战(1938.6-10)
意义:武汉会战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4万)的一次战役 。
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结果:在与日军主力部队相持近四个月后撤出武汉,1938年10月27日,武汉失守。
(一)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1、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
1937年7月,平津沦陷
1937年12月,南京沦陷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
1938年12月,广州、武汉沦陷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一)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3)意义:长沙会战的胜利,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概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牵制中国军队,并策应占领香港、南洋各地的作战,1941年12月,日军集结重兵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在前两次长沙会战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进行了防御作战,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歼灭大批日军,取得了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1942.1.15)。
(1)背景: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双方先后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前两次长沙会战,从战略上看,中国军队阻止了日军向西南纵深长驱直入,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但从战术上看,中国军队损失更大,双方并未分出胜负。
(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1942.1)
2、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4)
(一)军事上:组织大规模会战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正面战场大会战
结果
意义
淞沪会战
日军占领上海
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太原会战
日军占领太原
取得首次大捷,粉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徐州会战
日军占领徐州
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日军占领武汉
将日军拖入持久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国军队取胜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产生积极影响
请结合正面战场五大会战的结果和意义,对正面战场的作战作出评价。
(1)积极
①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推动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②鼓舞了民心士气,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③为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④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⑤为工业及学校内迁争取了时间。
(2)消极
①抗战初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②后期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中国丧失大片国土。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政治:1937 年 12 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
经济:沿海工业内迁
文化:高校内迁 — 西南联合大学
(二)战时内迁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材料:据不完全统计,从抗战爆发到1941年止,内迁工厂600多家,内迁技工12080名,内迁器材12万多吨。从1937年到1944年底,大后方新建企业4966家,这是战前1936年的16倍以上。——《中西500年比较》
材料:西南联大办学的8年中,培养学生8000余人,毕业生达4000多人,均学有成就。这个学府培养了大批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等这些人都曾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联大的教授和校友名家荟萃,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
工业、高校内迁的意义:
①保存了民族工业及教育资源;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③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的工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工业及教育不平衡的格局。
(二)战时内迁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
武汉会战前,毛泽东在延安发表。
(2)时间:
(1)背景:
(3)内容:
总结抗战开始以来的战争形势,针对国内存在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
①从思想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人民群众;
②坚定了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③是指导全国抗战的理论纲领。
(4)意义:
(一)《论持久战》的发表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二)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背景:上海太原失守后,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战法: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游击战法。
(3)意义: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麻雀战
地道战
地雷战
晋绥敌后抗日根据地
120师贺龙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115师聂荣臻)
晋冀鲁豫
敌后抗日根据地
129师刘伯承
(三)沦陷区的抗战
1)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2)领导组织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
3)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统治秩序
1942年到1943年,上海电力公司的工人采取“有组织的斗争而无组织形式”的办法,利用日本管理人员吃午饭的间歇,迅速集合,静坐罢工,罢工略有收获即退却;法商水电公司采取“无头斗争”的方式,“工人不派代表,不提条件,也不离开车间,只是不做工而纷纷诉说生活困难,直到资方同意增加工资以后,工人才恢复正常工作”。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对华政策的转变:
对国民党
政治诱降为主
军事打击为辅
对共产党
“囚笼政策”
大举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
目的:分化国共合作,最终各个消灭,灭亡中国。
近卫三原则:
“善邻友好”
“共同防共”
“经济提携”
结果:国民党消极抗日,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囚笼政策":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辅之以封锁沟、封锁墙,从敌占区向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构成网状囚笼,对抗日军队压缩包围,以消灭抗日武装,摧毁抗日根据地。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四)百团大战”——打破日军“囚笼政策”
(1940年下半年,华北,彭德怀)
①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②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③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④极大增强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决心。
背景:
目标:
概况:
意义: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
1940年8月--1941年1月,105个团,约20余万人,投入战斗,取得重大胜利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五)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皖南事变”
背景:
随着日军侵华方针的改变,国民党消极抗战,反共倾向日益增长
概况: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皖南遭到国民党军队伏击。新四军血战七昼夜,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
结果:
(1)引发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抗议;(2)中共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精兵简政,以“三三制 ”为原则,进行民主选举。
作用: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
①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② 开展大生产运动
内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减轻农民负担
三五九旅开垦荒地
根据地拥护减租减息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三三制: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左派进步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1/3名额。
【课堂探究】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联系与区别?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区别/联系
国民党正面战场
中共敌后战场
领导阶级
阶级利益
战场范围
作战方式
作战路线
战略地位
联系
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无产阶级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民党统治区
敌后抗日根据地
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防御战
游击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主战场
抗战初期配合正面战场,
抗战后期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都是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三、东方主战场
(一)独立抗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海外华侨捐资的救护车
回民支队
(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2)海外华侨在陈嘉庚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3)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表现:
结果:
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背景:
形成:
(1)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2)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1.1,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形成。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蒋介石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
三、东方主战场
(三)中国与同盟国积极合作抗日
(1)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在日军追击下仓皇撤退的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中国远征军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应英国政府请求组织了一支远征缅甸的抗日部队,共十万余人,从1942年2月开始入缅作战,到次年3月,将日军全部赶出缅北和滇西。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重新打通了中国西南的国际运输线,有力地配合了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为盟军在缅甸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贡献。
(2)开罗会议:1943年11月,中、美、英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
三、东方主战场
(三)中国与同盟国积极合作抗日
(3)签订新约:1943年,中国与英美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崩溃,成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标志
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质。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
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丘吉尔
罗斯福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三、东方主战场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战场
东南亚
中国
战场
太平洋
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人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军民总共伤亡9000余万人,
其中: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持续作战时间:
①中国战场抗击的日本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本的总兵力。
②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③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④中国战场开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战场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唯一战场。)
(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三、东方主战场
(一)中共七大(1945)
中共七大会场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②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主席。
(1)目的:
(2)召开:
(3)内容:
(4)意义:
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
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01
02
03
04
05
06
1945年5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
(二)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 签署投降书
8月9日,中苏消灭日本关东军。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解放区战场全面反攻
苏军占领柏林
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国内:
①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
② 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中流砥柱作用(关键因素);
④ 中国抗战的正义性。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中苏友好协会举办一次酒会,邀请国共双方代表及各报社记者参加。席间,一位国民党方面的记者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是‘我国古代一人名’。”
结果出现了几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
结合抗战史实,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国际:
①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有力配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
。 ② 日本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必然招致失败。
(四)抗战胜利的意义
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重新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近代首胜
大国重立
民族复兴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中日《马关条约》签字仪式
◎中英《南京条约》签字仪式
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时空坐标
习题精练
1.(2023·海口)历史图表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历史现象。下图是1910—1949年近代中国出版期刊创刊年代分布图。下列对下图历史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北洋军阀时期报刊业开始萌芽 ?
B.国共两党日益重视报刊业发展
C.抗日救国思潮促进报刊业发展 ?
D.解放战争时期报刊业急速衰落
C
[解析] 根据材料“1910—1949年近代中国出版期刊创刊年代分布图”可知,近代以来,民族危机加深,在1930—1939年,中国出版期刊品种数最多,说明此时抗日救国思潮的发展与推动,促使报刊业发展迅速,C项正确;中国的报业萌芽早于西方,中国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就产生了邸报,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是国共两党日益重视报刊业发展,排除B项;1940—1949年,受国内局势的影响,中国报刊业仍然发展良好,而非急速衰落,排除D项。
2.(2024·盘锦)1933—1936年,伪满重刊《清实录》,日本指派专人对《清实录》逐卷检查,将有碍日本的相关内容进行“挖改”,如将“倭”字改成“日”字,将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记载大段删除。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打破东亚传统宗藩秩序 ?
B.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C.消解隔阂实现东亚共荣 ?
D.推动伪满州国史学发展
B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933年到1936年期间,日本占据东北地区,受到日本扶植的伪满洲国重新刊刻《清实录》,而日本将有碍日本的内容大量删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篡改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进而淡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B项正确;这一时期东亚的传统宗藩秩序已经荡然无存,排除A项;C项描述是日本制造的美化日本侵略的舆论,不是日本删改《清实录》的目的,排除;日本的上述举措不利于满洲史学的发展,排除D项。
3.(2024·哈尔滨)1937年11月在武汉成立了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宣传部下属的国际宣传处,该处多次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并在重庆专门建造外国记者招待所。1942年初,重庆成了名副其实的“远东战场的新闻中心”。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重视海外宣传与军事斗争的配合 ?
B.国共合作抗战引起国际社会瞩目
C.英美逐渐加强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
D.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事
A
[解析] 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国际宣传,组织外国记者到前线采访,报道中国人民的抗战,把战时陪都重庆发展为“远东战场的新闻中心”等,反映了当时的中国重视海外宣传与军事斗争的配合,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际社会瞩目国共合作抗战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列举英美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排除C项;希望依靠外交手段解决中日战事与“组织外国记者赴台儿庄等地采访”不符,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