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教学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8 15: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5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习近平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人民政权的巩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中国现代史:指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时期,是一段从人民政权建立,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一段历史,是中国走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段历史,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使中国独立富强的一段历史。
中国现代史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 (1949—195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 — 1966)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至今)
走向现代—共和国史册的宏伟
徘徊中前进时期(1976—197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共同纲领》(部分)
(一)筹备
代行人大
一届政协
具有广泛代表性
1949.9.21 北平
3.确定国名、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1950年确定)
1.通过了《共同纲领》;
一届政协内容:
①建国纲领(国家性质、奋斗目标)
②临时宪法
2.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 副主席
探索历史—1946年和1949年的政协会议
PK
1946年1月的重庆政协会议
1949年9月的北平政协会议
思考:对比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两次政协会议,
为什么北平的政协会议取得成功?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一届政协致辞》
(二)成立标志:
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949年10月1日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三)意义
参照课本160页
新中国成立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革命意义)
(2)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3)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4)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世界意义)
“三座大山”
世界格局新状态
民族独立新形象
人民解放新面貌
国家统一新局面
完成新民主义革命的反帝任务
完成新民主义革命的反封建任务
(社会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旧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家命运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
当家做主
新民主主义社会
独立自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课堂探究】总结新中国与旧中国二者之差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毛泽东主席没有刻上自己的
雕像,选择靠近人民最内心的感情——自由
天安门广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时,人民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地结束。
人民解放军继续围剿国民党残余势力,解放全国。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1949年11月14日,贵阳解放;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
1949年12月9日,昆明解放;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
1950年5月1日,海口解放;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二、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大量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旧中国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的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90%以上的贫农、雇农,却总共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背景:
《土地改革法》
2.时间:
1950年—1952年
3.影响:
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易错警示
1.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完成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前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私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变。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二)稳定物价
1.原因
材料一 1949年国民党逃跑时劫走的金银
材料二 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人宣称:中国共产党人进得了城市,却管不了城市。他们打天下能得90分,而治理经济却要得0分。1949年4月—1950年2月,上海物价上涨20倍,不到一年里全国发生四次物价上涨。
品种 数量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②投机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上涨,市场混乱。
①国家财政困难;
②通过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3.措施
①“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2.时间
1949年—1952年
(三)抗美援朝
②美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
◎朝鲜半岛及“三八线”地图
1.背景
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③美国入侵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2.时间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胜利
3.影响
①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志愿军涌现众多英雄模范和功臣,鼓舞着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杨根思
罗盛教
邱少云
黄继光
◎杨根思
◎黄继光
◎邱少云
◎罗盛教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三大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针对国民党
针对帝国主义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
课本163页“历史纵横”
总方针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外交方针 解决的问题 内容 影响
另起炉灶 如何对待国民党政府的外交 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建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新中国在外交上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二)参加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出席日内瓦会议
1.时间:
1954年4月
2.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3.内容:
朝鲜问题 (未解决)
印度支那问题(政治解决)
4.意义:
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起了积极作用。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年6月,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1.1953年12月,首次提出。
(四)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
1.时间:
1955年4月
2.特点:
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3.成果:
“求同存异”
4.意义:
①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好合作;
②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一)经济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1953年
◎一五计划时期的鞍山钢铁厂和武汉长江大桥
2.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1953—1956)
1.工业化:一五计划(发展生产力)(1953—1957)
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资金、劳动力问题
【思考】根据材料,思考“一五计划”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材料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力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
【思考】根据材料,思考“一五计划”具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材料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机械、电力与国防工业,使1957年的工业生产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
特点:“一五计划”以重工业为主
一五计划的意义
1.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2.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3.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由此全面开展;
4.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图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三大改造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1.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资料高度集中、国家统一分配)基本建立。
意义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产关系变革:生产资料私有 公有
改造方式
(二)政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
1954年9月
2.内容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性质
根本政治制度
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基本政治制度
“一法三制”
原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 资产阶级议会制
经济基础
阶级本质
组织原则
政党活动
权力主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之间有何区别?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人民民主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
民主集中制
分权制衡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
全国人民
资产阶级
相同: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定期选举;间接民主等。
(三)思想——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摘自新华社《永远的丰碑 红色记忆》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1956—今)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阶段 时间 思想 著作
萌芽/酝酿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的主张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井冈山的斗争》
《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革命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论联合政府》
丰富和发展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过渡时期(1949-1956)
【归纳总结】过渡时期我国的社会特点。
1.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经济结构∶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3.阶级结构∶由多种阶级成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并存到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4.社会主要矛盾∶由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到工业国、农业国,经济文化发展矛盾(26课一段)
5.政治制度∶由政协代行人大职权、《共同纲领》临时宪法到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标志着人大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