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教学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8 15:3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目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文化大革命”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课程标准】
1.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2.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3.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4.了解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成功探索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开幕式上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内容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②意义
2.双百方针(1956年)
①内容
②意义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成为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957年,毛泽东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3.《论十大关系》(1956年)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二、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四、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五、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六、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七、党和非党的关系;八、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九、是非关系;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两类矛盾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
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
用协商的、民主的方法去解决
(二)探索失误
1.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到1958年7月运动结束时,全国共划右派分子55万多人,与最初估计的4000相比,扩大了130多倍。在这55万右派中,党外是主体,党内也不少。除了那些被广为关注的高层民主人士和著名文化人外,还有一个数量庞大的“小人物”右派群体。
——萧冬连《中国社会主义的五次选择》
由整风运动到反右斗争扩大化,使中国的知识精英受到整体伤害,阻塞了中国走向民主和法制的道路,动摇和修改了中共八大提出的政治路线。
(二)探索失误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1958)
材料 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11)
1958年5月,八届二次会议上,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
(二)探索失误
工业
农业
大炼钢铁
争报高产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超英赶美平常事,踏翻地球顶破天。
从我记事时开始,外面总是装着高音喇叭,没黑没夜地乱嚷嚷。从这些话里我知道了土平炉可以炼钢,从那些话里我还知道了一亩地可以产三十万斤粮,然后我们就饿得要死。总而言之,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
3.“大跃进”(1958—1960)
(二)探索失误
工业
农业
①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②评价: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大炼钢铁
争报高产
3.“大跃进”(1958—1960)
(二)探索失误
4.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1983)
①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②评价: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一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小结
探索失误(左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4.人民公社化运动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3.“大跃进”
特点
评价
1959—1961:经济严重困难(三年自然灾害)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论十大关系》
2.双百方针
1.反右斗争扩大化
内因:“左”倾错误(根本),自然灾害;
外因: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停止援助中国。
思 考
材料 由于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社会主义阵营的腰杆硬了起来。赫鲁晓夫在会上说:“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在这种气氛下,富于战斗精神,并对赫鲁晓夫心存看法的毛泽东当即表示:“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
为何此时的中国会出现“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受苏联“赶超美国”的影响
4.中苏关系恶化
1.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2.中共急于求成的心态,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失误
事件 时间 特征 影响
1958年 “多快好省”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958年 高速度、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958—1983年 “一大二公” 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
1966—1976年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文革”
深化拓展
②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材料:1960年春荒期间,全国共有1.2亿人口忍饥挨饿。当年5月,北京市粮食库存仅有7天余量,天津只剩10天的库存,上海已经见底。当年1-10月累计,粮食收购量比1959年同期下降34%,食油下降42%,棉花下降23%。这年的粮食产量比1957年下降了26.4%,基本退回到了1951年的水平。
2.评价
①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1959至1961年:严重经济困难(三年自然灾害)
(三)政策调整
②对各个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1962—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1.表现
①1961年1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
③1962年初、七千人大会
④1964年:“四个现代化”
2.结果
农业、工业、国防、科技
八字方针
1.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2.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
3.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
4.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二、“文化大革命”
(一)原因
1967年《时代周刊》:CHINA IN CHAOS
20世纪60年代初的大饥荒,昭示一场空想社会主义实验的失败,本应是中国走上改革的一次契机。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却走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 道路。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1
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遭到了严重破坏,权力过于集中,个人崇拜盛行;
3
执政理念:“左”倾思潮在党内泛滥,夸大了阶级对立和斗争;
2
受复杂严峻的国际外部环境影响,中苏恶化,苏联对中国施加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
4
1966——1976年
(二)过程
1971年9月,林彪反革命政变被粉碎
1972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主持工作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
(三)性质
(参照课本170页上)
(四)教训
1.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走依法治国道路。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实事求是。
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一)工业
(二)科技和国防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三线地区
三线建设
区位:
一线是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二线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省市区;三线具体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青海和陕西的全部,山西、甘肃、宁夏的大部分地区。
建设内容:
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后方基地的建设。
三线建设:指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以加强国防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政府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一)工业
(二)科技和国防
(三)农业
(一)工业
(二)科技和国防
(三)农业
(四)教育和医疗
(五)英雄模范人物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王进喜
雷锋
焦裕禄
地质学家 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数学家 华罗庚
(一)工业
(二)科技和国防
(三)农业
(四)教育和医疗
(五)英雄模范人物
(六)外交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一)工业
(二)科技和国防
(三)农业
(四)教育和医疗
(五)英雄模范人物
(六)外交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