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教学课件(共30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教学课件(共30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8 15:2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进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


【课程标准】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背景:
①政治:文革结束,“左”倾错误依然存在;
②经济:文革后国民经济停滞不前;
③思想:“真理标准问题”讨论(1978.5),否定“两个凡是”方针,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④外交:中美关系改善,国际环境开始明朗化。
◎《人民日报》刊载《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时间
1978年12月、北京
3.内容
②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①否定“两个凡是”错误观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③恢复民主集中制……,审查……功过是非问题,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4.意义
①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式上做了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材料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1
拓展: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1927年八七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1935年遵义会议
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978年十一届
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平反冤假错案
◎“文革”中刘少奇遭到迫害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1.原则: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对象:
①文革中受迫害的群体;
②错划右派分子群体。
(三)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
《人民日报》刊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内容
审议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意义
参照课本170页第二段
主要内容:
①科学评价毛泽东:毛晚年犯了错误(文革),但他一生功大于过。
②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给文革定性。
④当前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四)1982年《宪法》
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1982宪法 我国当前现行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正式通过;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
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
意义: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前提
改革的内容
根本目的
1977年6月,万里上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后下乡调查3个月,他走进许多农户家里,看到农民睡的是土坯炕,没有门,用几根木头挡一挡,除了几只吃饭的土碗,家里一无所有。看到这种情景,万里多次泪流满面。这使他在支持农民包产到户的要求时义无反顾。
——萧冬连《筚路维艰》
改革开放前,农村条件差,生活苦,“交通靠毛驴和行走,运输靠小车和背篓,通讯靠喇叭和人吼,治安靠柴门和家狗”,“早晚天天喝菜粥,中午白薯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当时,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农村社员出工是:“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逛。”
②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生活贫困;
①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③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挫伤农民积极性。
背景
二、改革开放进程
(一)对内改革
二、改革开放进程
(一)对内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他们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
1.农村: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含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1978年开始,1983年全国基本实行。
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公有制)

不变
二、改革开放进程
(一)对内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他们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
1.农村: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978年开始,1983年全国基本实行。
意义: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②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
③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材料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采取降温措施,降温措施很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即使这样也要经过层层报批。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2.城市(1984年开始):
机构臃肿,程序复杂,办事效率低
①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②原则: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③措施: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
评价:增强了企业活力,调动了企业积极性;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2.沿海港口城市(1984)、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上海浦东新区(1990)。
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分布图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
(二)对外开放
1.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海南(1988)、喀什(2010)、霍尔果斯(2010)。
4.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
3.“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2000);
(三)理论突破
1982年十二大
1987年十三大
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三步走”战略。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
1992年南方谈话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黑猫白猫)
社会主义本质、计划市场关系: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
(三)理论突破
1992年十四大
确立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基本建成)
1993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企业改革。
1997年十五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002年十六大
2007年十七大
现代企业制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科教兴国:1995
可持续发展:1980
西部大开发:1999
依法治国写入宪法:1999
(三)理论突破
1982年十二大
1987年十三大
1992年十四大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初步形成
正式形成
①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②制定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成熟和
深化
提出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2年南方谈话
①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黑猫白猫。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
1980
经济特区
1984
沿海开放城市
1985
沿海经济开放区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1990
开放上海浦东
浦东
2.对外开放的扩大
①步骤: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
②特点: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2.对外开放的扩大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引进来、走出去
201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
③表现
(1)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2)特点: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1.“全方位”:就是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2.“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不同开放程度、不断推进的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3.“宽领域”:不仅在经济领域,也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
2.对外开放的扩大
3.对外开放的深化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
2010年经济总量世界第二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WTO)
【南方谈话】
材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发展才是硬道理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阶段 理论 领导人 解决问题 写入党章 确立为
指导思想
形成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 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97年十五大
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江泽民 建设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 2002年十六大
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2007年 十七大 2012年
十八大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括提出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一)“一国两制”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教授杨力宇时指出,台湾和大陆可以实行两种制度。在台湾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军队。
概念:就是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1.概念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补充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前提和核心
主体
资本主义制度
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使“一国两制”成了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保证的基本国策。
酝酿阶段
正式形成
法制化阶段
2.形成过程
完善阶段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两岸实行“三通”。
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方针;
①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3.实践
港澳回归
②1999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二)台湾问题
①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②元朝: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③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④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
⑤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⑥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⑦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湾。
1.台湾问题由来
——解放战争遗留问题、内政问题
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
2.海峡两岸关系新发展
1.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
2.1992年11月,海基会、海协会:“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1993年4月:汪辜会谈
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4.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
6.2015年11月7日,习马会。
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
5.2008年,两岸三通实现。
通邮、通航、通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