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8 15:37: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1
时空观念: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
带着这样的问题进入历史:
这四件宝藏中蕴含了何政治制度?
宜侯夨(cè)簋(guǐ)
龟甲刻辞
毛公鼎
遂公盨[xǔ]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宝藏 - 遂公盨[xǔ]
遂公盨是古代西周中期遂国国君所铸的青铜礼器。内底铭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及德治的文献记录。专家认为这证实了大禹及夏朝的确存在。
思考:大禹与何制度有关?
世袭制
1、夏朝政治制度 - 世袭制
舜 禹 启
禅让制 世袭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
公天下 家天下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商朝宝藏 – 龟甲刻辞
商朝人在龟甲上刻字用于祭祀占卜和记录。左图龟甲反映了商朝统治者通过占卜来决定国家大事。
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思考:商朝统治者是在何种制度下决定国家大事?
内外服制度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2、商朝政治制度 – 内外服制
特 点 : 神化王权,巩固对地方的统治
商王直接统治
王畿的地区
商王间接控制
的方国和部落
内 服
外 服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宝藏 - 宜侯夨cè 簋guǐ
西周青铜器,于江苏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并赐他酒、铜器、土田和奴隶等。
思考:宝藏反映西周的何制度?
分封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政治制度 – 分封制
思 考 分封制对西周有何影响?

卿大夫
诸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礼记·北山》
周王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宝藏 - 毛公鼎
西周青铜器,作器者毛公,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铭文约500字,主要是毛公歌颂自己为国服务的政绩,以此铸鼎传后世。
思考:宝藏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西周王臣在青铜器铭文中追念祖先功绩、告祭自己荣誉,是为了加强其在宗族体系中的地位。
宗法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政治制度 – 宗法制
思考 1.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
2.宗法制在当时有何影响?
盖天下之大利莫若定,其大害莫如争若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维护贵族政治特权
2.与分封制配合,维护西周的统治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4、先秦时期 – 早期民主的故事
周厉王施政暴虐,一时间民冤沸腾。他派人在路边偷听人们的谈话,凡被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立即处决。国内无人敢评论国事,相互见面也不说话,而是道路以目。王室重臣召公借机劝诫:“您这是强行封老百姓的嘴……要知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老百姓也是一样的道理啊!”3年后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被驱逐。
思考:
这则故事体现西周政治的什么特点?
早期民主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左传·襄公十四年》
国君需爱民如子,
有人辅佐以避免专权,骄纵之君只会受百姓驱逐。
商周时已具备原始民主传统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4、先秦时期 – 早期民主
遂公盨
夏-世袭制
龟甲刻辞
商-内外服制
宜侯夨簋
周-分封/宗法制
自主探究一:先秦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神权政权结合
家国一体
等级制度鲜明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周天子地位高
分封制、宗法制
制度牢固
西 周
春 秋
井田制逐渐瓦解
诸侯争霸
分封制、宗法制
逐步瓦解
战 国
各国政治上重大改革
君主权力加强
分封制、宗法制
郡县制、官僚制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1、背景(时空观念,阶段特征)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1)皇帝制度
秦王嬴政一统中国,自称“始皇帝”。创“皇帝”这一称号,成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称号。
“天子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天子独以印称为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
——《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
三公
九卿
皇权为中心
相互分工
牵制配合
二、秦至清时期的中央行政制度
2、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
(2)中央官制(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
秦建立后,确立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在郡县制下,地方管理层次分明,县下有乡、里、什、伍组织。各级官员职责明确。中央的政令可以通达全国各地。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
有利于国家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地方力量
时间
地方力量图
2、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秦建立后,确立郡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在郡县制下,地方管理层次分明,县下有乡、里、什、伍组织。各级官员职责明确。中央的政令可以通达全国各地。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下卷)》
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
地方力量
时间
地方力量图
2、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建立(3)地方郡县制
二、秦朝的政治制度
汉唐
宋元明

问题引领二:官员的姿势为何有这些变化?
东汉-尚书台
(东汉)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汉尚书台在宫禁内,称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也……
——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
西汉-中朝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两汉(设中朝、设尚书台)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中书-起草诏令
尚书-负责执行
门下-封驳审议
政事堂-共议军政
作用:相权被分割,三省各自独立又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提高官员办事效率。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隋唐(三省六部制)
(赵匡胤)问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赵普给了皇帝什么方法?
二府三司制
君弱臣强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宋朝(二府三司制)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府三司制有何影响?
宋朝前期的中枢权力机构设置,并非全盘创新,而基本上是整理、更革前代设施的产物。它使政权机构之职能分化更为明确、责任更为集中。——《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职能明确
维护统治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宋朝(二府三司制)
相权分割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史·高鸣传》
元为何实行一省制?
对元朝何影响?
疆域大,少数民族统治
宰相权大,内乱频发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元朝(中书省一省制)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袭此制,其间虽有 贤相,但也多有专权乱政之人。今我朝罢除丞相,设立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
——明太祖《皇明祖训》
明太祖为何废丞相?
丞相专权
维护皇权
中国最后一个宰相
胡惟庸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太祖)设置殿阁学士……大学士皆五品官,使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预机务。
(明成祖)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值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学士……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
——《明清简史》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军机处如何行使职能?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者,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诸(军机大臣)亦只供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跪奏笔录
绝对服从皇帝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清朝(设军机处)
军机处有何影响?
军机处是皇帝的顾问、秘书班子或“智囊团”,他们可以参议得失,为皇帝的决策提供参考,减少君主为政的失误……在及时处理政务、提高行政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王国卿《清代军机处浅论》
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 ——钱穆
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令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
——美国汉学家白彬
办事效率高
皇权发展到顶峰
维护统治
政治僵化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行政制度的演变 – 清朝(设军机处)
自主探究二: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有何特点?
坐而论道
秦-三公九卿
直立奏对
宋-二府三司
跪奏笔录
清-军机处
相权不断削弱
皇权不断加强
维护专制统治
问题引领三: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经历了何演变?
秦 朝
汉末魏晋
唐 朝
宋 朝











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问题引领三:中国古代地方制经历了何演变?
元 朝
清 朝
行省

三使司(省)
阅读教材,完成填空



明 朝






采取中央垂直管理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挡过大状况的出現,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統……
——张岂之《中国历史 元明清卷》
地方力量
时间
地方力量图
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 元朝(行省制)
自主探究三:曲线的变化、地方制度的演变
反映地方制度何发展特点?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处于动态发展
地方力量
时间
地方力量图











行省

承宣布政使司









秦汉唐宋元明清
地方制度
力量不断削弱
层级日益细化
课堂小结


西周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隋唐



王位世袭制
内外服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
井田制分封制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萌芽
宗法制为核心,
浓厚部族色彩
君主专制(中央行政制度)
中央集权(地方行政制度)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
设尚书台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制

中书一省制
废丞相设内阁
设军机处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州、郡、县
(道)、州、县
路、州(府)、县
行省制
省(废行省设三使司)、府、县
省、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