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二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二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07:5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历史(2024)七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二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A.齐国 B.秦国 C.宋国 D.楚国
2.年代尺是历史学习常用方法之一。下列年代尺中①处发生的事件可能是(  )
A.霍去病率精骑出击匈奴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D.淝水之战前秦瓦解
3.下图是北魏时期的陶笼冠俑,该陶俑头戴纱织笼冠,身穿大袖上衣,腰间系带,是当时着汉装的侍女形象。这种“胡人汉服”的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商鞅变法 B.前秦的统一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4.下表是晓丽同学复习秦汉知识时整理的课时目录。据此,为其选一个恰当的单元标题(  )
第8课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末农民起义
第10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5.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典故相关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6.图中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阑师,赐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宝尊彝。”这段铭文记载的史实是(  )
A.商王迁殷 B.商王造鼎 C.武王分封 D.武王伐纣
7.春秋争霸期间,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对上述历史进程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世袭观念荡然无存 B.县制普遍取代封国
C.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8.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掘中,除发现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外,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表明夏朝时期(  )
A.都城宏大,建筑高超 B.疆域辽阔,物产丰富
C.国力强盛,农业发达 D.阶级分化,等级有序
9.三国两晋南北朝近400年间,虽然处于长期分裂状态,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民族交融加强 B.经济重心南移
C.科学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发达
10.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
A.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 B.教育引导是理政的唯一途径
C.入仕途径决定社会稳定与否 D.儒法结合是强化皇权的根本
二、填空题
11.【改革创新·变法图强】战国时期,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成效最大。通过   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12.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生活在   时代,使用的生产工具是   。
13.商业:春秋时期,商业活动活跃,   货币被更多使用。秦朝时,统一   和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便于各地的商贸往来;西汉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交易使用   (货币),而且国家对   实行官营、专卖;南朝时的   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隋朝时,南北货物的水运主要依赖   ,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如果杭州商人要把龙井茶运到洛阳,他走的是大运河的   、   、   这三段。唐朝的繁华大都市   ,这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宋代,最大的商业城市有   和   ,乡镇的商业区叫作   ; 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   ,这种货币最早出现的   地区;到了南宋时期,出现了纸币一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著名的商帮,有   、   等。
1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遗址图中的C是我国境内的   居民遗址,它展现了我国   流域的原始农耕情境,这里的原始人类种植   。
(2)遗址图中的D是我国境内的   居民遗址,它展现了我国   流域原始农耕的情境,这里的原始人类 种植   。
15.战国: 瓦解了分封制,实行   。
16.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   ,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17.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部半坡一带,距今约   年。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   ;他们主要种植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   。
18.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   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   》,它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 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
三、材料分析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3 000多年以前,周武王决定起兵去打倒暴君纣王,就在出兵的那天,天忽然下起雨来了,许多人都觉得不吉利,建议武王改期。这时候,管占卜的人出来了,他说这不是坏事,是“天洗兵”……
材料二
材料三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给亲属、功臣等 ,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四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就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五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史记·周本纪》
(1)说出材料一中的“3 000多年以前”的时间和战役名称。
(2)材料二显示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实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四、五,概括诸侯从周天子那里得到什么权力,又对周天子承担哪些义务?
(4)这种制度没能使西周的统治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在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出现了“国人暴动”。“国人”指材料二中哪个等级的人?哪一年西周最终走完了它的统治历程?
历史犹如长河,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新发现,我们看到了中华文明源头的壮美景象,让我们沿着历史深处的一圈圈年轮,去领略中华文明童年时期独有的懵懂色彩吧。
20.文物与文字一样都承载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元谋人牙齿化石 图2 北京人使用石器图 图3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
材料二 “河姆文化猪纹陶钵”文物介绍
【名称】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简介】器表两面各刻猪纹图像,形象介于野和家猪之间。器内壁较粗糙
材料三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摘自《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出土的文物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据材料二,可推测印证河姆渡居民的哪些历史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建筑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的“轩辕”是指谁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三所反映的战役对华夏族形成的影响。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1所示
材料二 如图2所示
材料三 诸侯国在建立之后,在分封的土地上建立起了与西周相同的文化和政治制度,实际上扩大了周文化影响,使得人们逐渐形成了趋同的文化和政治观念,并在相近的观念下逐渐产生了对周王室的认同感,实际上为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一定基础。
(1)材料一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制度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依据材料三概况分封制有何进步性。
四、综合题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著作。
(1)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2)记录孔子思想和言论的书籍   
(3)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著作是   
(4)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迄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   
(2)战国时期在各国变法中成效最大的是   
(3)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名义   
(4)用骨针缝制衣服,会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   
24.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骨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地位逐渐提升。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二 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促进这一巨大飞跃的,便是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随着铁制农具的推广,牛耕在农业中得到更普遍的运用。牛耕不仅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农业耕作效率,而且可以做到深耕,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摘编自赵毅、赵铁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为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率蜀地人民远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都江堰。在途经灌县的岷江修鱼嘴,分为内、外江,调节两江水量,枯水季节将水调入内江,以利灌溉,涨水季节将水调往外江,保证灌县县城的安全。
材料四 文景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为本,更关桑,减赋税,三十一、德化民,倡勤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标志和当时我国南北方的代表性农作物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及他们使用的农具;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实现巨大飞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造都江堰的目的;并分析都江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分析,文帝景帝统治时期,为促进农业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影响古代农业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战国七雄
2.【答案】A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3.【答案】C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4.【答案】C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5.【答案】A
【知识点】淝水之战
6.【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7.【答案】D
【知识点】春秋争霸
8.【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9.【答案】A
【知识点】三国鼎立;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0.【答案】A
【知识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11.【答案】商鞅
【知识点】商鞅变法
12.【答案】元谋人;旧石器;打制石器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3.【答案】金属;;货币;车辆;五铢钱;盐铁;;建康;;大运河;;洛阳;;涿郡;;余杭;;江南河;;邗沟;;通济渠;;长安;;开封;;杭州;;草市;;交子;;四川;;会子;;晋商;;徽商;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大一统;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运河的开通;盛唐经济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发展;明朝的经济发展;清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14.【答案】(1)河姆渡;长江;水稻
(2)半坡;黄河;粟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15.【答案】县制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商鞅变法
16.【答案】司母戊鼎;景德镇
【知识点】宋代的经济发展;青铜艺术
17.【答案】6000年;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粟;彩陶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的农耕生活
18.【答案】磨制石器;齐民要术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19.【答案】(1)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
(2)分封制。巩固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3)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向天子交纳贡品,服从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4)平民。公元前771年。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0.【答案】(1)图1是元谋人的牙齿,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图2是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由此可知北京人已经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这些是打制的“旧石器”。图3是山顶洞人制作的装饰品和骨针,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2)现象:河姆渡居民已开始了家畜饲养;河姆渡居民已经能够烧制陶器。
特点:通风防潮;防虫蛇猛兽;上层住人,下层可饲养家畜。(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轩辕:即黄帝。影响:阪泉之战,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此后,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炎帝和黄帝
21.【答案】(1)①:禅让制;②:世袭制。
(2)义务: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分封制意义:加强对国家的统治,使国家与地方紧密联系,促进国家繁荣,社会发展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为后来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22.【答案】(1)《道德经》
(2)《论语》
(3)《韩非子》
(4)《孙子兵法》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23.【答案】(1)司母戊鼎
(2)商鞅变法
(3)“尊王攘夷”
(4)山顶洞人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春秋争霸;商鞅变法;青铜艺术
24.【答案】(1)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农作物:南方是水稻;北方是粟;
原始居民:河姆渡居民;
农具:磨制石器、骨耜。
(2)原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3)目的:根治岷江水患;作用:灌溉;防洪。
(4)措施:以农为本、减轻赋税。局面:文景之治。
(5)因素:生产工具不断改进,重视兴修水利,以农为本等。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李冰与都江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0 / 1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