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历史(2024)八年级上册期末综合复习题一
一、单选题
1.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C.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国的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指(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3.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
发式 服饰 称谓 礼节 脚形
1911年前 剃发留辫 顶戴花翎长袍马褂 大人老爷 跪拜作揖 缠足
1911年后 强令剪辫 中山装旗袍 先生某君 鞠躬握手 天足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这两个强盗指的是( )
A.英国、俄国 B.美国、英国 C.英国、法国 D.法国、俄国
5.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轨迹示意图。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D.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6.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7.…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在这个过程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都付出过自己的鲜血,然而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又有各自的选择。两者的不可调和终于导致了两者的分裂与对抗。以下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国民革命的失败 B.北伐的胜利进军
C.国共两党对革命的贡献 D.革命统一战线形成
8.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之所以具有“划时代意义”,主要是因为( )
A.《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B.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抨击“吃人”的封建礼教
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D.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后期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9.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人民之公仆”,尽管许多事情实际上依然如故,但民众的心理有了巨大变化,他们觉得自己成了国家的主人。材料主要强调了中华民国的建立(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并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C.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D.推动民众思想观念的解放
10.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经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夕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被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 )
A.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二、填空题
11.【解放思想】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开始的。这场运动源于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
12.不平等条约中《 》规定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 》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
13.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派——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中日战争后——天津北洋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
废除八股文、科举制,统一全国学制。1905年科举考试停止,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结束。
创办报刊杂志: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4. 1911年4月,黄兴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革命党人与清军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历史土将这次起义称为 ;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军队北上讨伐, 爆发。
15.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华侨,成立 ,其宗旨是 。
16.图表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四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补充完成表格。
梦想 重大探索 代表人物 探索层面 主要影响(意义)
① 洋务运动 李鸿章、张之洞等 ⑤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变法强国梦 戊戌变法 ③
制度层面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民主共和梦 辛亥革命 孙中山 ⑥
② 新文化运动 ④ 思想层面 促进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
提示:①按表格中的数字代号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填写答案内容。②“梦想”必须反映该次探索的主要主张或口号。③“代表人物”只需填写人物图象下面的字母代号。
17.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 (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役)的胜利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18.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
②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③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
三、材料分析题
19.口号折射着一定的政治主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洋务派的主张,他们领导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提到的口号在当时除“自强”外,还有哪一个口号?
(3)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举出他们当中的一个代表人物。
(4)材料三是哪个党派的革命纲领?材料中“驱除鞑虏"中的“鞑虏”指的是什么?
(5)材料三中提到的“民国”指的是哪个政权?2022年是该政权建立多少周年?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迹战在北京举行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会后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中新网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是国共两党的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次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21.【屈辱历程】国弱遭人欺。近代中国任人宰割,教训深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之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战争压根儿没有影响到普通民众,这场战争几乎全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与淮军在作战。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庚子之役,仇教仇洋,引起战祸,及至兵临城下,又将汉族良善臣民任意杀戮,甚至瓜分倡议,不惟无以挽救,犹谓将中国送与外人,不予家奴。”
——李学智、迟维强《义和团运动:颠愚昧清政府之镜》
(1)材料一中的“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清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
(2)材料二中的“战争”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耻辱条约?该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3)材料三中的“庚子之役”指的是哪次战争?此次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的屈辱经历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四、综合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两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1842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1843年到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
材料二:开埠前的天津是一个封建城市。开埠通商后,天津很快发展为我国最早建立新式工业、新式采掘业和新式交通的城市之一;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
(2)天津开埠与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相关?据材料二,分析开埠通商对天津发展的意义。
(3)近代广州贸易中心地位的下降和天津的兴起,体现了中国城市在近代化转变中的特点是什么?
23.近代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之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 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 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益和统治体制而夭折 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因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三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材料四
(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是指中国逐步沦为什么社会?
(2)材料二中的“改良运动”“暴力革命”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阶段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成果”是什么?请写出“十四年抗战”的起点及B阶段战略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72年到1875年,大清王朝先后派出120名官费留学生,踏上美国的土地。耶鲁大学校长波特致清廷的亲笔信中称:“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足以为贵国增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
——摘编自刘真《留学教育·第一册》
材料二 1881年6月8日,清总理衙门上奏称留美幼童“外洋之技尚未周知,彼族之浇风早经习染,已大失该局(驻美留学事务局)之初心……将出洋学生一律调回”。当年8月,120名留美幼童绝大多数被迫中断学业回国。
——摘编自潘向明《留美幼童撤回原因考略》
材料三 《纽约时报》1881年7月23日社论称:“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而不引进那些……政治上的改革。否则,他们将什么也得不到。”
——摘编自钱钢、胡劲草《大清留美幼童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波特校长赞赏中国留学生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派幼童留美的“初心”。分析清政府将留美幼童中断学业强行召回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利用相关史实分析《纽约时报》评论的合理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2.【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3.【答案】B
【知识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4.【答案】C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5.【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6.【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7.【答案】A
【知识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8.【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9.【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0.【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11.【答案】《青年杂志》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12.【答案】《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13.【答案】申报
【知识点】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4.【答案】黄花岗起义;护国战争
【知识点】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15.【答案】兴中会;振兴中华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16.【答案】“自强、求富”梦;“民主、科学梦”;A;B;器物层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17.【答案】大别山;淮海
【知识点】内战爆发;三大战役
18.【答案】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9.【答案】(1)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统治
(2)求富
(3)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中国同盟会;清政府
(5)中华民国;110周年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20.【答案】(1)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中原解放区。
【知识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21.【答案】(1)闭关锁国政策;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封建制度的落后导致了被动挨打;只有增强综合国力,才能免受侵略(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22.【答案】(1)变化:由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外贸地位逐渐衰落,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
(2)第二次鸦片战争。意义:由一个封建城市转变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业和港口城市、北方最大金融中心。(意思相近,表述准确即可)
(3)城市的近代化伴随着列强的侵略。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3.【答案】(1)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改良运动”:戊戌变法;“暴力革命”:辛亥革命
(3)事件:中共一大的召开
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4)成果:创建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一点即可)
起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
标志性事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挺进大别山;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4.【答案】(1)成绩优异;道德高尚;维护国家尊严。
(2)初心:赴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学成回国效力于清政府,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原因:担心留美幼童接受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文化,从而违背了清政府的初衷,甚至威胁其统治。
(3)因为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经济,却拒绝先进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国不可能实现富强,洋务运动的失败已经证明这一点。
【知识点】洋务运动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