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遗传的分子基础 综合练
2025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备考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在肿瘤细胞中通过影响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癌变组织中DNMT3的含量多呈上升趋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
B.被甲基化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未改变,但其造成的影响可能遗传给后代
C.甲基化修饰抑制了RNA聚合酶对DNA上起始密码的识别和结合
D.抑制DNMT3蛋白的合成,可以降低抑癌基因甲基化,从而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2.大肠杆菌细胞内调控核糖体形成的两种状态如图所示,其中a~d代表过程,状态一表示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NA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产物包括RNA和蛋白质
B.过程a、c中T与A的碱基互补配对伴随氢键的形成和断裂
C.过程b中核糖体沿mRNA的5'→3'方向移动至终止子后随即脱落
D.rRNA和mRNA与r蛋白竞争性结合,状态二时rRNA的结合力强于mRNA
3.拟南芥在盐胁迫条件下,会发生DNA甲基化和mRNA假尿嘧啶化修饰,产生较稳定的表型改变来应对环境变化。当后代未受到胁迫时部分植株能延续这种改变,该现象称为“胁迫跨代记忆”。研究发现,假尿嘧啶化修饰使尿嘧啶核苷酸化学结构发生改变,形成假尿嘧啶核苷酸,可提高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胁迫跨代记忆”改变了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
B.甲基化修饰可抑制DNA的复制与转录过程
C.含有假尿嘧啶核苷酸的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
D.可通过逆境胁迫激发表观遗传修饰来培育新品种
4.DNA分子的碱基具有吸收260nm波长光的特性。当DNA两条链碱基紧密连接时,吸光度偏低;两条链分离时,吸光度升高,因此DNA变性可通过DNA溶液对260nm波长光的吸光度来检测。肺炎链球菌DNA的变性曲线如图所示,吸光度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会破坏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使DNA变性
B.A、T碱基对所占比例越高的DNA,变性曲线中Tm值越高
C.加热至约70℃时DNA两条链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分离
D.利用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先将DNA变性
5.将高血糖鼠卵母细胞进行体外受精,经胚胎移植后获得的子代小鼠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研究发现,亲代鼠卵母细胞中DNA去甲基化酶基因Tet3表达下降,子代小鼠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GCK的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且转录水平降低,这种甲基化状态最早出现在受精卵的雄原核,呈现父本的特异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et3基因表达降低导致GCK基因去甲基化障碍直接影响转录过程
B.向高血糖鼠的卵母细胞中注射Tet3的mRNA可改善子代鼠胰岛素分泌情况
C.GCK高度甲基化没有改变碱基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但其控制的表型可遗传
D.卵母细胞中Tet3基因表达下降导致雄原核中GCK基因高度甲基化
6.DNA转录时作为模板功能的链叫作反义链,另一条叫作有义链。下图是DNA分子中某些基因有义链和反义链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基因可能同时复制,但不能同时转录
B.根据启动子和终止子的相对位置可判断哪条链作为反义链
C.DNA分子的一条链对不同基因来说,有的是有义链,有的是反义链
D.基因的转录和翻译并不都是沿着模板的3'端到5'端进行的
7.R2是低等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逆转座子,它可以通过“复制-粘贴”方式在基因组上发生跳跃。它专一性地“寄生”在宿主基因组的28S核糖体DNA中,借助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合成自身的RNA和蛋白质并组装形成R2复合物(“复制”过程)。R2复合物可再次识别宿主28S核糖体DNA上的专一性位点,通过酶切开DNA双链,再逆转录合成cDNA,将R2基因序列重新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粘贴”过程),完成“增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R2的“复制-粘贴”过程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酶和DNA连接酶等参与
B.R2的“复制-粘贴”过程可造成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C.宿主基因的启动子特定区域甲基化会使R2的“复制”过程无法完成
D.R2的存在造成宿主基因组不稳定,增加了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8.成熟的柿果实营养丰富,形色美观且有“事事(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深受人们喜爱。柿果成熟过程中乙烯起着关键的作用,乙烯在细胞内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能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
B.用14C标记甲硫氨酸可追踪研究乙烯的合成过程
C.果实经ACC氧化酶抑制剂处理后可延长贮藏时间
D.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质上也是植物基因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的过程
9.将果蝇(2n=8)的一个普通精原细胞放在含 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进行减数分裂并产生四个精子。取一个精子与正常的无放射性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转入无放射性的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分析此过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减数分裂Ⅰ前期形成的四分体中都含有四个被3H标记的DNA 分子
B.这四个精子都含3H,每个精子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条
C.受精卵第一次分裂后期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条
D.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都为两条
10.APOBEC3蛋白是一类人类胞嘧啶脱氨酶家族,其成员APOBEC3A会使细胞中DNA单链的胞嘧啶脱氨基化产生尿嘧啶,改变基因组DNA引发癌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存在D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
B.DNA复制中可能出现尿嘧啶与腺嘌呤互补配对现象
C.多个位点脱氨基化会使DNA分子的稳定性减弱
D.胞嘧啶脱氨基化后至少需要3次细胞分裂才能完成C—G→T—A碱基对的替换
11.若某高等动物(2n=16)的一个精原细胞中,仅一对同源染色体的DNA 双链被放射性同位素 H标记,将该精原细胞置于不含 H的培养基中培养,经分裂最终形成8个精子,其中5个精子具有放射性。不考虑染色体畸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
B.具有放射性的精子都只有一条含 H的染色体
C.仅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该对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
D.每个精子中均含 1 个染色体组、8个核DNA 分子
12.一对夫妇生育了三胞胎男孩,其中两人是同卵双生。下表是20年后三人某些特征的调查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男孩特征 Ⅰ Ⅱ Ⅲ
身高 180cm 173cm 172cm
ABO血型 B AB B
习惯用手 左利手 ? ?
注:ABO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控制;习惯用手由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右利手相对于左利手为显性;不考虑变异。
A.推测父母的血型均不可能为O型
B.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则Ⅱ是右利手的概率是75%
C.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则Ⅲ是左利手的概率为25%
D.身高的差异可以说明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
13.制备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时,需要模板、引物、DNA聚合酶等。在只含大肠杆菌DNA聚合酶、扩增缓冲液、H2O和4种脱氧核苷酸(dCTP、dTTP、dGTP和碱基被荧光标记的dATP)的反应管①~④中,分别加入如表所示的适量单链DNA。已知形成的双链DNA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且在本实验的温度条件下不能产生小于9个连续碱基对的双链DNA区。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的反应管有( )
反应管 加入的单链DNA
① 5'-GCCGATCTTTATA-3' 3'-GACCGGCTAGAAA-5'
② 5'-AGAGCCAATTGGC-3'
③ 5'-ATTTCCCGATCCG-3' 3'-AGGGCTAGGCATA-5'
④ 5'-TTCACTGGCCAGT-3'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放射自显影技术可用于区分DNA复制的方向,复制开始时,首先用低放射性的 H脱氧胸苷作原料进行培养,一定时间后转移到含有高放射性的原料中进行培养,在放射自显影图像上观察比较放射性标记的强度,结果如图甲和图乙。图丙和图丁分别表示不同DNA复制过程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图乙分别对应图丙、图丁代表的DNA复制方式
B.若解旋酶移动速率恒定,图丙表示的复制方式比图丁表示的复制方式效率高
C.⑤⑥复制完成后,两条完整子链中G与C含量之和相等
D.②③⑤是不连续复制,其模板链的3’端都指向解旋方向
15.两种柳穿鱼植株杂交,F1均开两侧对称花,F1自交产生的F2中开两侧对称花34株,开辐射对称花的5株。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柳穿鱼植株的Leyc基因碱基序列相同,只是在开两侧对称花植株中表达,在开辐射对称花植株中不表达,二者Lcyc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两侧对称和辐射对称花的基因所含遗传信息不同
B.F2表型比说明柳穿鱼花型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控制辐射对称花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对较高
D.推测甲基化的程度与Lcyc基因的表达程度成正相关
二、非选择题
16.细菌的接合生殖与细菌的质粒F因子有关。有F因子的菌株为雄性,没有的为雌性。F因子携带的基因表达可以使细菌产生仅用于接合生殖的性菌毛,见图1。具有游离F因子的细菌称为F+菌株。部分细菌中F因子可以整合到细菌拟核DNA上,成为Hfr菌株。Hfr菌株的F因子可能从拟核DNA上脱离下来,又变成游离的F因子。这种脱离下来的F因子上携带了部分拟核DNA基因,使菌株成为F'菌株。不存在F因子的雌性菌株称为F菌株。
(1)雄性菌株与雌性菌株接合时,雄性菌株的性菌毛同雌性菌株紧密连接在一起,然后F因子的一条链被切开,这条链会进入雌性菌株内,在雌性菌株内进行复制,形成一个新的F因子。留在雄性菌株内的F因子单链也会DNA复制成双链。因此,F'菌株和F菌株接合生殖后,菌株的种类是 。虽然细菌存在接合生殖的方式,但是自然界中雌雄菌株的数量依然保持均衡,结合所学知识,请推测其原因: 。
(2)Hfr菌株在和F-菌株接合时,仅有部分F因子片段和部分拟核DNA片段进入雌性菌株内,因为进入F-菌株的F因子片段不完整,使接合后的F-菌株不具有雄性菌株的特点,既接合后的细菌种类依然是Hfr行菌株和F-菌株。但在这一过程中, 菌株拟核DNA发生了 ,有利于细菌的进化。
(3)细菌利用乳糖的机制如下图所示,当存在乳糖时,乳糖可以和阻遏蛋白结合,导致阻遏蛋白无法和操纵基因结合,启动乳糖利用相关基因的表达。某雌性菌株的调节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其表达的阻遏蛋白无法与乳糖结合。若这个菌株与F因子携带了正常调节基因的F'菌株进行接合生殖,请分析接合后这个菌株能否利用乳糖,并说明原因: 。
17.茄子花色、果皮色等性状是育种选种的重要依据,研究人员对以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展开研究。
(1)纯种紫花和白花茄子正反交,F1均为紫花,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F1自交后,F2的紫花∶白花=3∶1,可推断茄子花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2)茄子的果皮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控制。研究人员用纯种紫皮茄子与白皮茄子杂交得到F1,F1均为紫皮,F1自交,F2的紫皮∶绿皮∶白皮=12∶3∶1。基于此结果,同学们提出果皮色形成的两种模式,如图1所示。
能合理解释F2结果的是 (填“模式一”或“模式二”),从子二代性状分离比角度阐明理由 。
(3)研究人员发现光诱导植物花青素形成的部分信号通路,光激活受体CRY,引起下游转录因子H蛋白和M蛋白积累,进而促进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CHS和DFR的表达合成花青素。
①将H蛋白与用CHS基因的启动子部分片段制作的探针混合并电泳,结果如图2所示。该实验表明H蛋白可与CH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结合,请说明理由 。
注:5×10×15×表示未标记探针的倍数
②花青素在植物细胞内具有抗氧化活性、抗癌和延缓衰老等功效,强光促进花青素合成,含量过高时会通过相关转录因子抑制花青素基因表达,通过 机制维持花青素相对稳定。
参考答案:
1.C
A、DNA甲基化不改变碱基种类,所以胞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在DNA分子中都可以与鸟嘌呤配对,A正确;
B、DNA甲基化不改变DNA碱基序列,所以被甲基化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未改变,但甲基化会抑制DNA表达,故其造成的影响可能遗传给后代,B正确;
C、甲基化修饰抑制了RNA聚合酶对DNA上启动子的识别和结合,C错误;
D、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DNMT3蛋白的合成,可以降低抑癌基因甲基化,从而为癌症治疗提供新思路,D正确。
2.C
A、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大肠杆菌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产物包括RNA和蛋白质,A正确;
B、据图可知,过程a和c表示转录,都有T与A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且伴随氢键的形成和断裂,B正确;
C、过程b表示翻译,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mRNA的5′→3′方向移动至终止密码子后随即脱落进入下一循环,C错误;
D、rRNA和mRNA争夺与r蛋白结合,状态一表示细胞中缺乏足够的rRNA分子,状态二时rRNA足够多,因此其结合力强于mRNA,D正确。
3.D
A、“胁迫跨代记忆”与DNA甲基化修饰有关,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未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甲基化修饰可抑制DNA的转录与翻译过程,不影响DNA的复制,B错误;
C、假尿嘧啶化修饰可以提高mRNA的稳定性(不容易被核酸酶分解)和翻译速率,故含有假尿嘧啶核苷酸的密码子仍可以编码氨基酸,C错误;
D、在逆境下,拟南芥DNA甲基化修饰可对逆境做出应答,产生较稳定的表型改变,因此可通过逆境锻炼激发表观遗传修饰培育新品种,D正确。
4.D
A、加热是使DNA分子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裂,使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疏散,双链裂解变成单链,进行解链反应,使DNA变性,A错误;
B、A、T碱基对有两个氢键,C、G碱基对有三个氢键,A、T碱基对所占比例越高的DNA变性时需要的温度越低,即变性曲线中Tm值越低,B 错误;
C、加热至约70℃时DNA两条链同时分离, C错误;
D、利用PCR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先将DNA变性,使DNA双链打开,D正确。
5.D
A、分析题意,亲代鼠卵母细胞中DNA去甲基化酶基因Tet3表达下降,子代小鼠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GCK的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且转录水平降低,说明Tet3基因表达降低导致GCK基因去甲基化障碍直接影响转录过程,A正确;
B、高血糖小鼠的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GCK的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且转录水平降低,导致胰岛素合成减少,向高血糖鼠的卵母细胞中注射Tet3的mRNA能够使胰岛素的合成提高,可改善子代鼠胰岛素分泌情况,B正确;
C、GCK高度甲基化是表观遗传的一种,表观遗传没有改变碱基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但其控制的表型可遗传,C正确;
D、分析题意,子代小鼠胰岛素分泌相关基因GCK的启动子区域高度甲基化且转录水平降低,这种甲基化状态最早出现在受精卵的雄原核,呈现父本的特异性,故卵母细胞中Tet3基因表达下降不会导致雄原核中GCK基因高度甲基化,D错误。
6.A
A、不同的基因位置不同可能同时复制,也可能同时转录,A错误;
B、启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驱动基因转录,因此根据启动子和终止子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哪条链作为反义链,B正确;
C、由图可知,不同基因的有义链和反义链不同,因此DNA分子的一条链对不同基因来说,有的是有义链,有的是反义链,C正确;
D、基因的转录是沿着模板的3'端到5'端进行的,翻译是沿着模板的5'端到3'端进行的,D正确。
7.B
A、R2的“复制”过程需要合成自身的RNA和蛋白质,R2的“粘贴”需要逆转录合成cDNA,故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酶和DNA连接酶等参与,A正确;
B、R2专一性地“寄生”在宿主基因组的28S核糖体DNA中,所以它的“复制-粘贴”过程可造成基因突变,但不会造成染色体变异,B错误;
C、宿主基因的启动子特定区域甲基化,会抑制转录过程,所以使R2的“复制”过程无法完成,C正确;
D、R2的存在造成宿主基因组不稳定,会产生很多变异,这会增加了遗传多样性,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8.D
A、乙烯的作用表现在: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开花;促进叶、花、果实脱落,A正确;
B、由图可知,甲硫氨酸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能转化乙烯,因此用14C标记甲硫氨酸可追踪研究乙烯的合成过程,B正确;
C、抑制ACC合酶的表达,能抑制乙烯的合成,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因此抑制ACC合酶的表达能延长柿果实贮藏时间,C正确;
D、由图可知,乙烯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本质上基因组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性状的过程,D错误。
9.D
A、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的结构,其中含有四个DNA分子,由于DNA复制的原料带有3H标记,所以产生的子代DNA均带有标记,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的四分体中都含有四个被3H标记的DNA分子,A正确;
B、果蝇体细胞含8条染色体,精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这四个精子都含3H,每个精子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数为四条,B;
C、受精卵含8条染色体,4条被标记,4条未标记,转入无放射性的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4条带标记的染色体复制后有4条染色单体被标记、4条染色单体未标记,未标记的4条染色体复制后仍然没有标记,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为4条,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为0-4条,D错误。
10.D
A、细胞中存在DNA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如染色体,A正确;
B、APOBEC3A能使细胞中DNA单链的胞嘧啶脱氨基化产生尿嘧啶,细胞再进行复制时,尿嘧啶与腺嘌呤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在DNA双链中,胞嘧啶与鸟嘌呤互补配对,胞嘧啶脱氨基化变为尿嘧啶,不能再与鸟嘌呤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因此,多个位点脱氨基化会使DNA分子的稳定性减弱,C正确;
D、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复制得到的两个子代DNA中,相应位置的碱基对分别是G—C和U—A,再经过第二次复制,得到的4个子代DNA中相应位置的碱基对分别是G—C、C—G、U—A和A—T,所以复制2次后,子代DNA中靶位点碱基对可由C—G彻底替换成T—A,D错误。
11.C
A、一个精原细胞应该产生4个精子,因为最终产生了8个,可知先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A正确 ;
B、因为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被标记了,有丝分裂以后,进行减数分裂,减Ⅱ同源染色体会分开,所以说如果说该精子含有放射性,则只有一条含放射性的染色体,B正确;
C、因为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被标记了,其他没有被标记的同源染色体也可以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对实验结果不影响,按理来说应该是4个细胞含有放射性,但是最终有5个,应该是发生了交叉互换,但是不知道没有放射性的同源染色体有没有发生交叉互换,C错误;
D、因为2n=16,可知一个精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8个核DNA,D正确。
12.C
A、控制ABO血型的三个复等位基因分别为IA、IB和i,显隐性关系为IA=IB>i,A型血的基因型为IAIA或IAi,B型血的基因型为IBIB或IBi,AB型血的基因型为IAIB,O型血的基因型为ii,Ⅱ的基因型为IAIB,说明父母的血型均不可能为O型,A正确。
B、右利手相对于左利手为显性,Ⅰ为左利手。若父母都是右利手,则父母都是杂合子,Ⅱ是右利手的概率是75%,B正确;
C、Ⅰ和Ⅲ均为B型血,是同卵双生,同卵双生的两个男孩基因型相同,Ⅰ为左利手,则Ⅲ是左利手的概率为100%,C错误;
D、男孩Ⅰ和Ⅲ为同卵双生,基因型相同,但二者身高差异较大,身高的差异可以说明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生物的性状,D正确。
13.D
分析反应管①~④中分别加入的适量单链DNA可知,①中两条单链DNA分子之间具有互补的序列,但双链DNA区之外的3'端无模板,因此无法进行DNA合成,不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②中单链DNA分子内具有自身互补的序列,由于在本实验的温度条件下不能产生小于9个连续碱基对的双链DNA区,故一条单链DNA分子不发生自身环化,但两条链可以形成双链DNA区,由于DNA合成的链中不含碱基A,不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③中两条单链DNA分子之间具有互补的序列,且双链DNA区之外的3'端有模板和碱基T,因此进行DNA合成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④中单链DNA分子内具有自身互补的序列,一条单链DNA分子不发生自身环化,两条链可以形成双链DNA区,且双链DNA区之外的3'端有模板和碱基T,因此进行DNA合成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综上,能得到带有荧光标记的DNA探针的反应管有③④。
14.A
A、由图可知,图丙表示双向复制,复制起始点区域利用低放射性原料,其放射性低,两侧的新合成区域利用高放射性原料,其放射性高,图丁表示单向复制,复制起始点区域利用的是低放射性原料,因此放射性低,右侧的新合成区域利用的是高放射性原料,因此放射性高,故图甲、图乙分别对应图丁、图丙代表的DNA复制方式,A错误;
B、由图可知,图丙表示双向复制,图丁表示单向复制,若解旋酶移动速率恒定,图丙表示的复制方式比图丁表示的复制方式效率高,B正确;
C、⑤⑥复制完成后两条链互补,所以两条完整子链中G与C含量之和相等,C正确;
D、由图可知,②③⑤是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从5’向3’方向延伸子链,因此每条子链延伸的方向都是从5’向3’其模板链的3’端都指向解旋方向,D正确。
15.C
A、根据题干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种柳穿鱼的Lcyc基因序列相同,但表达情况不同,控制两侧对称与辐射对称的基因所含遗传信息相同,A错误;
B、所得F2植株数较少,且性状比不是1:3,所以F2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花型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根据图可知,控制辐射对称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对较高,C正确;
D、控制辐射对称的Lcy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相对较高,两侧对称花植株Lcyc基因表达而辐射对称花植株不表达推测甲基化程度与Lcyc基因的表达程度成负相关,D错误。
16.(1) F'菌株 接合增加雄性菌株数量,但F因子可能造成雄性菌株的物质和能量的浪费,使其存活能力低于雌性菌株,减少了雄性菌株数量(或F因子可以丢失,避免F因子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浪费,使雄性菌株变成雄性菌株)
(2) F- 基因重组
(3)不能利用乳糖。因为菌株中原本存在的突变调节基因依然能产生突变的阻遏蛋白,它与操纵基因结合,抑制乳糖相关基因表达
(1),F'菌株和F菌株接合生殖后,F'菌株中的F因子含有部分拟核DNA基因,和F菌株接合生殖后携带了部分拟核DNA基因的F因子,一条链被切开,这条链会进入雌性菌株内,在雌性菌株内进行复制,形成一个新的F因子中还是携带了部分拟核DNA,故菌株的种类是F'菌株。虽然细菌存在接合生殖的方式,但是自然界中雌雄菌株的数量依然保持均衡,结合所学知识,请推测其原因:接合增加雄性菌株数量,但F因子可能造成雄性菌株的物质和能量的浪费,使其存活能力低于雌性菌株,减少了雄性菌株数量(或F因子可以丢失,避免F因子造成的物质和能量浪费,使雄性菌株变成雄性菌株)。
(2)Hfr菌株在和F-菌株接合时,仅有部分F因子片段和部分拟核DNA片段进入雌性菌株内,但在这一过程中F-菌株拟核DNA发生基因重组,有利于细菌的进化。
(3)若这个菌株与F因子携带了正常调节基因的F'菌株进行接合生殖,接合后产生的是F'菌株,原本存在的突变调节基因依然还在,能产生突变的的阻遏蛋白,它与操纵基因结合,抑制乳糖相关基因表达,故结合后的F'菌株不能利用乳糖。
17.(1) 紫花是显性性状,且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 基因分离定律
(2) 模式二
(3) 组2有条带,组1无条带,说明H蛋白与CH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随着未标记的探针倍数增加,组2、3、4、5条带变浅,由于标记探针与非标记探针竞争结合H蛋白,说明H蛋白与CH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结合) 负反馈调节
(1)纯种紫花和白花茄子正反交,F1均为紫花,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紫花是显性性状,且控制花色的基因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F1自交后,F2的紫花∶白花=3∶1,可推断茄子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2)能合理解释F2结果的是模式二,根据图中的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关系,两种不同模式对应的子二代性状分离比如下图:
,显然能合理解释F2结果的是模式二。
(3)①根据图2分析可知,组2有条带,组1无条带,说明H蛋白与CH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结合(随着未标记的探针倍数增加,组2、3、4、5条带变浅,由于标记探针与非标记探针竞争结合H蛋白,说明H蛋白与CH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结合),说明H蛋白可与CHS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特异性结合。
②根据题干“强光促进花青素合成,含量过高时会通过相关转录因子抑制花青素基因表达”可知,花青素含量不会无限制增加,说明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维持花青素相对稳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