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别人没想到的
设计理念:
这是一篇略读课,但是在字里行间中却渗透着创新思维的渗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既要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价值的引领。因此,本设计围绕课文导读中的主要问题,由故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重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得到画师的称赞,至故事结果,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好,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
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以后,特别设立了翰林图画院,并用考画来取仕。考题都是一句诗,让考生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画。有一年,考画的内容是“踏花归来马蹄香”(PPT2“踏花归来马蹄香”)这里“花”“归来”“马蹄”都好表现,唯有“香”是无形的东西,用画很难表现,这就得考生们动一动脑筋了。有的画是骑马人踏春归来,手里捏一枝花;有的还在马蹄上画上沾着的几片花瓣,只有一位考生别出心裁,他画了几只蝴蝶绕着马蹄翻飞。主考官一见之下十分欣喜,当众表扬了他。
2.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那主考官居,你会取哪幅,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作总结:是呀,蝴蝶绕蹄翻飞,恰恰暗示踏花归来,马蹄上花香犹存,引得蝴蝶前来凑热闹,含蓄而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十分精妙。这位考生比别人多动了脑筋,才会如此的别出心裁,受到主考官的表扬。我们做任何事,要想有创意,就应该想别人没想到的。
3.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阅读提示”,明确学习重点
过渡:(指着课题中的*)这个星号,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这类课文的学习呢?(可以抓住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进行学习。)
(出示PPT3)《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1.默读,划出本课学习的重点问题。
2.交流,明确本文学习的重点。(点击PPT,重点问题变色)
三、 默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PPT4)反馈交流: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四、品读课文,解决第二个问题
过渡:同样是画骆驼,为什么却只有三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赞扬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画吧。
1.学生自由读4-6段,思考: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划出有关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3.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PPT5):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自由读,问:读了这几句话,你觉得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多吗?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那么小徒弟的画中有多少骆驼呢?(根据学生回答,点击PPT“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许许多多、果然;一只、另一只”逐一变成红色)
4.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这三幅画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更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点头称赞?可以用上这些关联词来评评他们的画。
(PPT6: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先四人小组讨论,再指名回答。
5.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PPT7)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1)(点击PPT7) 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
(2)(点击PPT8)理解“若隐若现”,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词语的意思,然后选择“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意思,教给学生解词常用的一种方法。
(3)(PPT9出示小徒弟的画)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
(4)(PPT10)齐读画师的话。
(5) 听了画师的话,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没有?(理解“恍然大悟”。)
他们悟到了什么?
(6) 教师小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不仅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虽然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但是谁也说不清后面到底还有多少骆驼。他用有限来表无限,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
五、 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1.过渡: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来告诉大家?(《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
2.联系实际讲一讲: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想过别人没想的事呢?
3.总结:创新的头脑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要想拥有创新的头脑我
们该怎样做呢?(平时多观察,多动脑,多想别人没想到的事)
4.(出示PPT11)有关创新的名言: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
(PPT12)作业
请每位同学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画一幅画——“深山藏古寺”。
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
大徒弟: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有限
二徒弟:许许多多 果然
三徒弟:一只 另一只 用有限表无限 (妙)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了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三个徒弟画了不同的画,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师傅的称赞。这篇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加上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所以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教学过程时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所以,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故事连故事,让学生入情入境,自主学习
上课伊始,我就用一个故事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学习课文的故事,在领会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讲一讲其它的故事,引领学生进行创新的再一次感情。最后,布置了一道课后作业,为“深山藏古寺”配画。整堂课,学生都在听故事、学故事、用故事,在故事中增长知识,明白道理。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符合他们那种爱听故事的心理,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学生会非常自觉、主动的学习。
二、发掘教材训练点,让学生动脑动口,主动探究
文中,画师评画是全文的重难点。在发掘教材时,我把它设计成一个思维训练点,设问:
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画得多,为什么画师对他们两个人的画不满意,而对小徒弟的画加以称赞呢?而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这三幅画,自己去体验小徒弟画的妙处,然后引导学生用“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来说一说这三幅画。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重视学生体验,让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语文,必须加强体验性学习。然而,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也就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显示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如何交流和展示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何深化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在本节教学中我采用了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形式。首先,我利用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小徒弟的画,并让学生读读写小徒弟的画的句子,自己感悟小徒弟画的妙处,并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后,我又采用生生对话的形式理解师傅为什么会称赞小徒弟。通过对话,学生感受并学习了小徒弟“想别人没想到”的思维方法,并明白画师赞美小徒弟画的真正用意。我想,这比直接让他们去读画师的话要好得多。
课件13张PPT。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2课想别人没想到的踏花归来马蹄香 《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
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
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什么?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密密麻麻许许多多虽然……但是……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请用上这些关联词语来评一评他们的画: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
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
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
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若隐若现A.要是
B.你
C.好像想一想,“若隐若现”的“若”是什么意思? 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
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
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
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1.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3.人才进行工作,而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 请每位同学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画一幅画——“深山藏古寺”。作业: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