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两个雕塑为什么有多处相似?
左图为公元前7—6世纪的希腊雕刻
右图为古代埃及即公元前3千纪后期的雕刻。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课标: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目录
1
2
3
古代文明的扩展
古代世界的帝国
文明的交流
古代文明的扩展
材料一: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
1
2
探究一:扩展的原因
材料二:(希腊)到公元前8世纪初,经济上的自给自足因人口压力而遭到破坏渴望土地的农民不得不到海上去当海盗、商人或者殖民者,或者如时常发生的那样三者兼而事之。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扩展的动力:
人口压力(人地冲突)
扩展的潜能:农耕地区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能够动员人力、物力等。
探究二:扩展的表现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扩展方式
代表文明
扩展方向
武力扩张
移民殖民
古埃及文明
古西亚文明
古希腊文明
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
埃及新王国时期达到两河流域,武力扩张
从两河流域向周边扩展,古巴比伦王国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扩展到地中海东岸;
亚述不仅统一了两河流域和小亚细亚的一部分,一度征服埃及。
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殖民
根据教材第8—9页,填写表格。
探究三:扩展的特点
公元前2900年古埃及
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
农耕文明扩展的特点:从点及面,分布区逐渐扩大,交流与联系逐渐增强。
1
2
探究三:扩展的特点
材料二:我们居住的位于费西斯河(黑海最东部的一条河)与赫丘利柱石(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之间的区域只是大地的一小部分,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
——[古希腊]柏拉图著,王晓朝译《柏拉图全集》第1卷
材料一:
海洋文明扩展的特点:
①沿海岸线,呈点状分布;
②海外城邦沿袭母邦制度习惯,独立自主,没有形成统一帝国。
探究四:扩展的影响
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扩展总结:
文明类型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扩展方式 武力扩张 移民殖民
代表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西亚文明 古希腊文明
扩展原因 扩张的动机:人口压力(人地冲突) 扩展的潜能:农耕地区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能够动员人力、物力等。
扩展特点 从点及面,分布区逐渐扩大,交流与联系逐渐增强。 ①沿海岸线,呈点状分布;
②海外城邦沿袭母邦制度习惯,独立自主,没有形成统一帝国。
扩展影响 使不同文明连接起来,促进了帝国的兴起。
古代世界的帝国
帝国:统治区域、统治权力,特别是一个民族通过武装征服统治其他部落或者族群建立的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赫梯、埃及新王国和公元前8世纪以后的亚述都已经是统治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后来也被称为帝国。类似的扩张行动有时被称为“帝国主义”。
1
名词解释
2
早期帝国:
①赫梯帝国:小亚细亚地区奴隶制国家。公元前12世纪灭亡于亚述帝国
②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67—前1085年。公元4—7世纪并入东罗马帝国,古埃及文明灭亡。
③亚述帝国:分为古亚述时期(约前2500~前1500)、中亚述时期(约前1400~前1078)、新亚述时期(前935~前605)。灭亡于新巴比伦。
波斯帝国
材料一:大流士采用并改进了亚述人所使用的驿站制度,他在全国修建驿道……大流士还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这种由王室发行以保证其纯度的钱币铸造起源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
君主专制
君权神授
驿站制度
统一币制
税收体系
行省制度
波斯帝国
统治措施:
①中央:君主专制制度,君权神授,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②地方: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③管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④交通:推行驿站制度,全国修建驿道;⑤经济:统一币制,使得境内的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标准。
影响:
①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②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③促进经济交流和贸易的发展;④巩固了帝国统治,使波斯帝国达到全盛。
材料一:亚历山大所建立的帝国,在许多方面都沿袭波斯帝国的旧规。他继承波斯的专制政体,采用波斯的服饰和朝仪。他保留波斯行省的制度,起用不少波斯旧臣担任行省的总督。他也保留埃及的宗教习惯,并且自居为神,要臣民把他当做神来崇拜。他在军事上征服了波斯,在政治上却为波斯的制度所溶化。从这一点说他的帝国应当视为波斯帝国历史的继续。
——吴于廑《古代的希腊和罗马》
材料二:亚历山大手下众将军的后裔没有忘记他们的希腊之根,他们积极进行宣传,比如说通过设立在贸易中心或农业中心的造币厂所铸造的标准化钱币:正面是当今统治者的头像,卷发加王冠,而且像亚历山大那样永远侧视着右方;背面是阿波罗的头像,并标有希腊字母。
——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亚历山大帝国
亚历山大大帝是怎样治理的?根据材料结合教材第十页第一段思考问题。
①中央: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②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③文化:推广希腊文化。
1
希腊化时代:指从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灭亡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托勒密王朝为止的一段中近东历史时期,这段时期内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逐渐受希腊文明的影响而形成新的特点。
2
亚历山大东征:
材料一:希腊化时代的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方各自独立发展的模型,将它们合二为一。……起先,埃及人和马其顿人是以征服者和统治者的身份去东方,强制推行希腊化模式。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自己也发生了变化,使随后产生的希腊化文明成为一个混合物,而不是来自其他地区的移植物。最后,东方的宗教也传播到西方,大大地促进了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欧洲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希腊化时代,是指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的三个世纪里,古希腊文明和小亚细亚、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以及印度的古老文明相融合的一种进程。如果说以前的文明都是孤立发展的话,那么“希腊化”恰恰是使分散的希腊、埃及和印度文明走向了一体。她使原先的文明能在更广阔的空间争相怒放。
——陈恒《希腊化时代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材料三: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
积极:扩大了各民族已知世界的范围,加快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
积极: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传播,推动了东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消极:具有侵略性质,给被征服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掠夺了懂得财富。
罗马帝国
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为商品汇聚地的描绘是: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编者摘译自阿利斯提德的演说《致罗马》英文版
世界货物集散地的中心地位
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和商品交往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从家内奴隶制发展到发达的奴隶制……奴隶广泛使用于农业,畜牧业,采矿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罗马社会的主要生产者,其他各种手工业也使用奴隶劳动。
1
2
罗马帝国
材料二:在古代罗马,奴隶分布在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毫无权利,受到主人的残酷剥削。西西里奴隶主达摩披洛斯甚至不给奴隶提供最基本的食物。约公元前136年,奴隶们起而暴动,杀死了达摩披洛斯和其他臭名昭著的奴隶主,攻占了西西里的一些重要城市,建立政权。罗马政府派出大批军队,镇压了起义。但奴隶的反抗并未被扑灭。公元前104年,西西里爆发了第二次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意大利半岛中部爆发了著名的斯巴达克起义。起义者坚持两年,纵横意大利南北,一度威胁到罗马城。虽然这些起义最后都被镇压,但它们冲击了奴隶制,深刻影响了罗马历史发展进程。
——《中外历史纲要(下)》
奴隶制的影响
积极:奴隶制庄园经济促进了罗马经济的繁荣,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消极:外族奴隶占大多数,后期出现的奴隶起义动摇帝国的稳定,如西西里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等
消极:压迫奴隶的人身自由。
积极:由于奴隶和平民的努力,帝国在1—2世纪保持了200年的和平与繁荣。
罗马帝国
“罗马曾三次统一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
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它“最初是奴隶和被释放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后来影响逐渐扩大。2世纪后,基督教教义发生变化,宣扬忍耐顺从、君权神授等思想,有利于罗马的统治。公元313年,罗马征服颁布“米兰敕令”,正式承认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并存,使其取得合法地位。到4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材料一:由于贪污盛行,政治动荡不安;罗马国内赋税的增加及对行省的搜刮造成了国内及其盟国的不满,故人民起义、奴隶起义不断,官僚集团内部纷争不断,宫廷政变使得政权更迭频繁;腐败使帝王对军队过分倚重和娇宠,使禁卫军有机会篡位夺权,这一切均加速了帝国灭亡。
——杨燕《社会风尚的沦丧与罗马帝国的灭亡》
1
2
罗马帝国
①内部纷争,政治动荡不安
②过于庞大的官僚体系和职业军队使人民的负担不断加重
③军人干政,政局混乱
④蛮族入侵,边境压力增大
文明的交流
技术和艺术交流
领域 起源地区 传播地区
农耕技术
冶铁技术
神话故事
雕塑艺术
西亚
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西亚
西亚
埃及、希腊等
希腊
希腊最初的雕塑艺术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根据教材第12页第一段,填写表格。
文字交流
拉丁字母
希腊字母
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祖先
古代西亚字母
古代埃及字母
古代印度字母
……
腓尼基字母
阿拉马字母
埃及象形文字
楔形文字
腓尼基文字
①自身优势:简便、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和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优点;
②促进因素:腓尼基商业比较发达,经济交往频繁的需要。
经贸交流
阅读教材第十三页的“问题探究”,概括罗马与汉朝、安息交往的情况。
①记载中多是大而化之的描写,于罗马帝国的实际情况存在区别,如粮食价格、国王处理司法案件的方式等;
②罗马与汉朝的联系都只能通过安息这个中介,缺乏直接接触。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文明交流的总趋势
1.(2024·威海)下图呈现了棉花栽培在欧亚非大陆的传播情况。这表明( )
A.文明发展呈现多元一体
B.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
C.农耕文明具有扩展能力
D.古代文明交流内容单一
C
[解析] 根据题干示意图可知,棉花栽培源于印度地区,农耕文明因其经济优势,具备了稳定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C项正确;仅由材料示意图不能得出多元一体的结论,且世界文明也不是多元一体,排除A项;全球贸易网络逐步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2024·信阳)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政体中)全体公民无一例外,每个人天赋适合做什么,就应派他什么任务,以便大家各就各业,一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人,于是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据此可知,柏拉图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
A.建立直接民主 B.实现社会和谐
C.提倡奉献精神 D.提升公民素质
B
[解析] 根据材料“整个城邦成为‘统一的’一个而‘不是分裂’的多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柏拉图主张尊重顺应每个公民的天赋,大家各就各业,适得其所,进而使城邦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故柏拉图这一主张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和谐,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政治制度如何,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倡奉献精神,排除C项;材料主张顺应公民天赋,与提升公民素质无关,排除D项。
3.(2024·佛山)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记叙尼罗河的源头时,直言“直至埃勒方提那是我亲眼所见,从此往南则仅仅是道听途说。”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他专程前往太阳城,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这表明,希罗多德具有( )
A.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B.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
C.兼收并蓄的研究态度
D.求新求异的好奇动机
B
解析] 根据材料“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他专程前往太阳城,通过亲历和询问等方式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可得出,希罗多德通过实地游历考察来获取历史事实,具有求真求实的价值追求,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希罗多德根据时代进步进行创新,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希罗多德在研究中注意吸收各方面观点和材料,排除C项;希罗多德实地调查的原因是“为核实关于埃及风土人情的一些说法”,并非主要出于好奇,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