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思想解放、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的根本原因。
思想解放又是社会变革(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扩展)的先导。
思想解放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历史渊源,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历史概念解读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它的历史使命是推翻封建统治,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其实质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
资产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代议制。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专制独裁。
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背景、过程、成果、影响>
背景
16-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以议会为基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过程
1640年爆发。
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1688年,“光荣革命”(不流血的政变,和平和渐进的改革)。
查理一世处死
查理二世复辟
威廉三世继位
被杀
被逐
被请
处死一个王 驱逐一个王 请来一个王
专制
民主
特点:长期性、曲折性、渐进性、妥协性、 不彻底性、继承议会传统
问题1:“光荣革命”的发生说明什么问题?
问题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成果
1689年,议会《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01年《王位继承法》,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保障议会的权力和自由
第八条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第九条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受到弹劾或询问。
第十三条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限制国王权力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立法权
征税权
军事权
选举权
言论自由权
集会权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影响
对英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形成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英国从此进入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美国签署《独立宣言》
英国工业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含义、发展过程、特点、政党制度、影响>
含义
君主立宪制(英语:Constitutional monarchy),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又称“有限君主制”。以世袭君主( 国王、皇帝等) 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或立宪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发展过程
初步形成:1689年《权利法案》
最终确立:18世纪20年代,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历史纵横 英国的内阁制
英语内国(Cabinet)一词,源于法语,本义是小房间、密室。“光荣革命”前,英国国王经常召集少数重要人物在自己的密室开会,商讨政事,由此形成了内阁制的萌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在少数大臣的参与下召开,权力受到限制的国王逐渐不再出席。18世纪20年代,在当时的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沃波尔主持下,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沃波尔被后人认为是第一任首相,其住宅唐宁街10号成为历任首相官邸。在责任内阁制下,内阁的首脑是首相,成员是各部大臣。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有权提名各部大臣及其他高级官员,主持内阁会议,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又能通过议会对立法活动施加重要影响,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领导人。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则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特点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国王: 国家元首,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议会: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国家权力中心。
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首相: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 通过议会掌控立法权。
代议制民主为基础,责任内阁为核心。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政党制度的演变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影响
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促进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的议会与国王的争斗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对外:扩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世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为其他国家建立新制度提供政治模式。
<背景、过程、结果、性质、影响>
材料1:英国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财政措施,公布了“糖税法”、“驻兵法”、“印花税法”和“汤森税法”;其目的是为了将英国繁重的税收负担转嫁到美利坚殖民者身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2: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了步伐,尤其在造船、冶金、纺织、面粉加工等行业发展最快。资本主义经济主要集中在北部各殖民地,尽管它们尚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阶段,但他们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材料3: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的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
背景
英国殖民统治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利坚民族意识的觉醒;
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组建大陆军,华盛顿被任命为总司令
结果: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1773年12月
1775年4月
1775年5月
1776年7月4日
1777年
1781年
1783年
导火线
爆发
建军
建国
转折点
胜利
独立
波士顿倾茶事件
来克星顿的枪声
《独立宣言》发表,阐述了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标志着美国诞生。
萨拉托加大捷
约克镇战役
过程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性质
影响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为拉丁美洲殖民地民族独立战争树立了范例;
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
促进了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背景、标志、特点、发展、政党制度>
美国建国之后实行的是高度地方自治的邦联制。独立战争期间,大陆会议于1777年11月通过了《邦联条例》,1778年经各州批准后该条例生效。根据条例,解散了原来的大陆会议,建立了邦联政府,它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各州联合体。
邦联议会虽是当时美国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它只是各州代表的会议,它没有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宣战、媾和、签约、发行货币、借债、征兵和征税等权力,它也不是立法机构,它的决议需要征得各州同意;而各州却拥有主权国家所享有的一切权力。
背景
政治前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主要原因:联邦制下,地方松散,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标志
1787年宪法
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原则
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联邦制原则
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人民主权原则
特点
内容:
评价:
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但承认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自1787年宪法颁布后,先后提出了27条宪法修正案。比如:①1791年:规定公民若干权利; ②1865年:废除奴隶制; ③1870年:选举权不受肤色、种族限制;④1920年:给予妇女选举权;⑤1970年:实现普选权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初期北方失利。
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先后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最终击败了南方分裂势力。
1865年,内战结束。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发展——南北战争(1861-1865)
南北双方的尖锐矛盾(南北双方在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重重;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尤其尖锐)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积极: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后又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美国的发展和崛起奠定了基础。
局限:黑人仍备受歧视。
原因:
过程:
影响:
性质:
在美国,黑人等少数民族始终是二等公民,在政治、经济、教育等问题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近年来,美国种族歧视丑闻迭起。1992年白人警察殴打黑人司机罗德尼·金引发了洛杉矶大规模的种族冲突;1995年美国百万黑人在首都华盛顿举行大游行,提出了增进黑人团结,反对种族歧视的主张;1999年黑人迪亚洛在纽约被4名白人警察枪杀再次引发了抗议浪潮。种族歧视问题成为美国“人权记录”中最不光彩的一页。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二)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与共和制的确立和发展
政党制度
形成:①19C20S末至30S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②至19C50S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特点: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评价:①两党制下的两党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②两党轮流执政,不仅控制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美国两党在意识形态、阶级基础方面,没有本质区别。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都赞同美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
民主党和共和党在一些具体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有明显差别,但这些差别不过是充当着使两党制得以运行的基础。
共和党(北方工业集团)
民主党(南方种植园主)
四年一大战,两年一小战
(三)法国大革命(1789-1815年)及其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背景、过程、影响>
背景
材料1:专制制度把法国推向灾难的缘……1716年,政府收入只有7000万里弗,支出却高达23000万里弗,还有25亿里弗的国债……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始终摆脱不了财政危机。
材料2:革命前夕,全法国已有手工工场514家,法国在时装业、家具业、烈性酒和葡萄酒酿造业等方面,在欧洲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当时法国外贸总额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
材料3:“是伏尔泰、卢梭灭亡了法国!”
——路易十六
经济:法国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政治:力量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
思想: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深刻影响。
(三)法国大革命(1789-1815年)及其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过程
影响
1789年7月14日,法国民众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
1791年,议会颁布
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8月,《人权宣言》颁布,明确提出了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
1799年,拿破仑军事独裁,维护了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但他实行帝制,入侵了一些欧洲国家。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法国大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革命的原则随着拿破仑军队传播到欧洲各地。
(三)法国大革命(1789-1815年)及其曲折反复的共和之路
19世纪,法国经历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
1875年1月,在关于总统选举方式上,温和共和派议员瓦隆的一项提及“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选择产生”的议案以353对352的一票多数得以通过。这是宪法中唯一明确提及“共和国”的地方,从而使共和制以迂回的方式得到确定,难怪有人说这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同年7月,议会通过了宪法的全部条文,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李其荣主编《世界通史·近代卷》
思考:法国的共和之路为何如此艰难?
内因:①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②大资产阶级与金融贵族的力量强大;③封建势力强大,小农经济发达;④君主专制传统深厚;⑤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
外因:欧洲其他国家(反法同盟)的武装干涉。
二、资本主义的扩展
(19世纪)
(一)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
背景
内容
影响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克里米亚战争的战败。
材料:19世纪,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农奴制日益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与此同时,长期在农奴制压迫下生活的广大人民为了摆脱被奴役的地位,掀起了大规模反对农奴制的革命斗争。1853-1856年,落后的俄国与工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之间进行了克里米亚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俄国遭到惨败,充分暴露了政府的无能和农奴制度的腐朽,也使俄国统治者猛然惊醒,他们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才能使俄国走上强大的道路。 ——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农奴制改革:1861年,俄国沙皇政府进行废除农奴制改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
其他改革: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的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还采取各种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材料1:“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列宁
材料2: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积极: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性质),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没有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处于分裂状态
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先后从奥地利和法国手中收复失地
实现了国家统一
(二)意大利统一(1815-1870年)
19世纪中期
1861年
1870年
性质:意大利的统一和民族解放运动实质上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把意大利的历史推进到资本主义时代。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起用主张“铁血政策”的俾斯麦为宰相。
武力统一:1864-1871年,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
帝国成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俾斯麦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要解决它只有用铁与血。
——俾斯麦
积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局限:专制为实,立宪为虚。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浓厚。
(三)德意志帝国的建立(1864-1871年)
过程
影响
P56【学思之窗】思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特点:
是不彻底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德意志帝国宪法 形式上确立了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使帝国披上了民主的外衣。
但规定帝国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行政权与立法权没有真正分开,君权独大,实质上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19世纪中期,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黑船事件)。
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
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天皇统揽一切的地位,议会、内阁、军部相互牵制,成为天皇权力的代行机构。
日本1889宪法发布仪式
积极性:①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②推动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迅速走向强大;
消极性:①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②很快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四)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背景
内容
影响
【归纳总结1】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国家 国情 方式 制度 重要时间、事件
英国 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 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
美国 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无专制传统 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 共和制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
1776—1783年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1861—1865年南北战争
法国 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启蒙运动的中心 大革命 共和制 1789年大革命
1804年第一帝国
1870年第三共和国
1875年一票共和
俄国 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激化国内矛盾 农奴制改革 沙皇专制 1861年农奴制改革
意大利 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1861年建立意王国
1870年实现统一
德国 分裂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国家统一 君主立宪制 1864—1871年三次王朝战争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日本 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黑船事件激化国内矛盾 明治维新 君主立宪制 1868年明治维新
【归纳总结2】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原因: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革命任务:推翻封建统治或殖民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进程和结果:艰苦、曲折,但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不同点:英国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传统妥协;美国以民族独立的形式表现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法国大革命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
二、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方式:革命(战争)、改革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政体:君主立宪制(英德日等);民主共和制(美法等)
政党制度: 两党制/多党制
特点:代议制、分权制衡、政党政治、间接民主、法制。
影响
进步性 :①有利于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成果。③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局限性: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推行殖民主义,把亚非拉地区变成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课堂小结
立片言以居要
当堂训练
C
1.(2024·合肥)“光荣革命”“其间不乏武装行为和暴力现象,‘兵不血刃’的说法虽不准确,但避免了大量的流血和牺牲……把王位同时献给威廉和玛丽,已经违背了严格的长子继承制,打乱了王位继承顺序,并建立了一种奇特的一国二君体制”。这说明“光荣革命”( )
A.解决了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
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具有革命性和保守性的双重性
D.使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最终以不流血的宫廷政变结束,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入主英国,保留了君主制,这体现出保守性一面,根据材料“不乏武装行为和暴力现象”“已经违背了严格的长子继承制,打乱了王位继承顺序”可知,“光荣革命”有革命性一面,C项正确;据题意无法得出“光荣革命”解决了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关系,排除A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之后英王并未立即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有一个过渡的历程,排除B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该题并未涉及西方政治制度不断成熟的相关历史信息,排除D项。
2.(2024·湖南)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否决或修改。据统计,在1906年之前的20年内,议会只通过了九次针对政府议案的修正案。有人戏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内阁逐渐走向集权 B.内阁议会权限不明
C.政党政治渐趋成熟 D.议会体制受到损害
C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后期以来,英国内阁的决策权日益增强,议会对政府的议案很难否决或修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这一时期英国政党政治渐趋成熟,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议会通过的对内阁不利的议案会遭到首相所在政党的否决,导致出现“议会成了内阁的御用议事会”现象,C项正确;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存在集权问题,排除A项;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内阁和议会的权限是清楚的,排除B项;议会的权力受到压制,不意味着议会体制受到损害,排除D项。
3.(2024·长沙)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革命派报刊《波士顿公报》全文刊登了英国《权利法案》等法令。许多读者来信赞美《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法美丽而强大的顶梁柱……它肯定并维护人的自然权利,明确提出人与生俱来的任何权利都不应该受到侵犯,如自由、财产等原则”。这说明( )
A.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北美意图照搬英国政治制度
C.英国殖民体系逐步走向瓦解
D.报刊成为独立战争主导力量
A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革命派报刊《波士顿公报》全文刊登了英国《权利法案》,得到广泛的反响和关注,说明此时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北美人民赞美的是英国宪法维护人的自然权利,而非照搬英国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英国殖民体系逐步走向瓦解的信息,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过于夸大报刊的作用,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