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的记叙文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尤其是对名人有强烈的兴趣。《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闻先生的革命精神。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如果教师教学得法,学生学有所获,就能使他们效仿闻先生的做法,以其优秀的品质作为学习的榜样,力争做一名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优秀人才。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目标分析
(1)知识和能力: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反思记录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因此,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在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这一教学设想起到了人文素养教育作用。也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是本节课的最大的亮点之一。
其次,采取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可从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投入的热情程度和解答问题的质量上得到了明证。在第一大块引导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某些词语的品味、某些语段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这在教学实际中也充分得到了体现,但在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卓越的学者第二大块上,朗读不够充分,品味的时间较匆促。这是这堂课中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因为这篇课文语言是诗化的语言,而这诗化的语言又特别集中在这一部分,实际上我在备课的当下和课堂的实际操作上,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并作了详细的朗读文本、体验语言情思的教学设计,也付诸于实践;但实际操作上由于时间关系而漠视了有些语言的咀嚼和品味。是的,应该多朗读、多品味,通过语言走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思和闻先生的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触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灵倾听闻先生的呐喊。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观课记录
孙利苹:视频震撼人心,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刘素娟:创意之美表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学环节有两个:一为读清结构;二为感悟形象。读清结构即为文意把握,感悟形象即为选点精读。两个环节之间逻辑关系明确。
王成国:整堂课的设计总体很不错,当然“课堂是遗憾的艺术”,精段品读方面还可以做得更细一些,最后朗读可以更诗意一些。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课文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 并拥有坚定的信念。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闻一多先生伟大的人格魅力, 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一学生阅读,教学 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 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反思记录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因此,本节课的高潮部分在触摸人物灵魂,感知人物精神内涵。这一教学设想起到了人文素养教育作用。也是本节课最成功之处。是本节课的最大的亮点之一。
其次,采取老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这可从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投入的热情程度和解答问题的质量上得到了明证。在第一大块引导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某些词语的品味、某些语段的反复朗读,让学生加深理解、体会、感悟。这在教学实际中也充分得到了体现,但在引导学生讨论作为卓越的学者第二大块上,朗读不够充分,品味的时间较匆促。这是这堂课中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因为这篇课文语言是诗化的语言,而这诗化的语言又特别集中在这一部分,实际上我在备课的当下和课堂的实际操作上,我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特点,并作了详细的朗读文本、体验语言情思的教学设计,也付诸于实践;但实际操作上由于时间关系而漠视了有些语言的咀嚼和品味。是的,应该多朗读、多品味,通过语言走入文本,感受作者的情思和闻先生的思想,让学生用自己的认知触摸文本的情思,用自己的思想去碰撞文本的思想,用自己的心灵倾听闻先生的呐喊。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加强的.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
滨州实验学校 邓颖
诗歌导入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
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
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
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
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齐读诗歌。
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爱国)
它的作者是?(闻一多)
介绍作者
谁能介绍一下闻一多?
老师出示课件,介绍闻一多。指明一学生读。
(老师板书)诗人 学者 革命家
出示字词
看大屏幕,找一名同学读上面的字词,正音后,领着全班读一遍。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几部分来写闻一多的?
讨论后确定两部分:学者和革命家
品读文章
品读学者闻一多
1、闻一多有三重身份,最初是诗人,文章没有写作为诗人的闻一多,却在文中提了一句,说他此时已“诗兴不作而研究兴趣正浓”。诗兴不作是什么意思?
2、请大家在文中找一找,他为什么不做诗而专注于研究了?
3、交代背景(课件出示)
闻一多从美国留学归国。走下海轮,诗人难以抑制心头的兴奋,把洋装扔进江中,急切地扑向祖国怀抱。 然而,等待他的,却是无边的黑暗和奇耻大辱…… 放眼家国故园,山河破碎,风雨如磐,豺狼当道,列强横行,祖国母亲被瓜分割占。
诗人说: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发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死水》)
民族的遭遇和命运让诗人停下了写诗的笔,埋头于故纸堆,他希望从故纸堆里寻找济世的良方,想要从古典文学中探寻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从唐诗开始,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4、说他涉及的范围很广,看看文章中交代了哪几部著作?
《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
5、重点详写的是哪一部的创作过程?齐读3、4两段
6、通过——句子或词语,我看出闻一多的——精神。
老师小结“为了寻求一条振兴民族的途径,闻一多先生夜以继日,历尽心血,潜心贯注的研究古典文学,只因为他对祖国的那一腔热血。
品读革命家闻一多
1、此时的他还是做了不说吗?是说了就做。这里的说是什么意思?
2、可是一心钻研的他为什么在后来选择从楼上走下来,投入了民主革命运动中呢?
出示背景(课件出示)被人们尊为狮子吼
3、哪些句子能体现闻一多先生的革命精神?
4、齐读“他说了”排比段。
他说,请把我的文字吹成一簇花,我要用她赞美 我祖国的花 我要赞美 我如花的祖国。
六、走近闻一多
1、看一段视频,重温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时刻
2、谈谈此时的感受
老师小结:闻一多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无论身份怎样改变,不变的是他那一颗爱国的心,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就像他在《红烛》里写的那样: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这样红的烛! 红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七、感情升华
当《七子之歌》再一次在全球华人中唱响的时候,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一年诗人如果还活着的话,正好一百岁。让我们也唱响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让我们穿越八十年的尘埃,走进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我们沿着先人的足迹, 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