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五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文化
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猜一猜?
01古代印度文化
02古代朝鲜日本文化
03美洲印第安文化
目录
content
行业PPT模板http://www./hangye/
古代印度文化
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PART 01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包括今天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一)概况
2、发展历程:
哈拉帕文化 约公元前2350~前1750年,为青铜时代文化
吠陀时代 公元前1500~前600年,雅利安人入侵,婆罗门教和种族制度形成
列国时代 公元前600~前400年,列国分立,逐渐统一,佛教诞生
孔雀王朝 约公元前324年~约前188年,古印度第一个基本统一印度的政权
笈多帝国 公元320~500年,实行中央集权制,印度教逐渐成为主要宗教
德里苏丹国 11世纪,突厥人侵入印度。13世纪初,突厥人建立德里苏丹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多种族、多宗教、
多语言并存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成就
类别
婆罗门教
宗教
佛教
印度教
文字
文学
艺术
数学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成就
类别
婆罗门教
宗教
佛教
印度教
文字
文学
艺术
数学
在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佛教产生了。佛教提倡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诗集
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1、宗教文化
①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这些国家的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雅利安人南迁
雅利安人自称“出身高贵的人”,是操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取代了印度原有的文明,并逐步建立了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也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1、宗教文化
①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达利特,也叫贱民,不包括四个种姓之内,最受鄙视,只能居住在村外
材料一: 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差别,他们将土著居民称为达塞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而,发展起四大世袭种姓的制度。前三个种姓是由雅利安人自己的职业等级即祭司(婆罗门)、武士贵族(刹帝利)和农民(舍)组成第四种姓(首陀罗)留给达塞人。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全球通史》第7版,第188页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1、宗教文化
①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结合材料一与教材思考:种姓制度有什么特点
特点:
社会等级严格区分
种姓世袭
实行种姓内婚制
不同种姓的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实质:保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等级制度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1、宗教文化
②佛教:
兴起的背景:
公元前6世纪,社会动荡,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人们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不满;
佛教的创立: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摩尼)
主张:宣扬“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缘由”、“消灭欲望,刻苦修行”等。
过程:佛教创建之初,倡导“众生平等”,不排斥低种姓成员加入佛教,力图在宗教领域打破各种姓间的严格界限,因此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传播迅速,信徒激增。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影响:否定种姓制度,倡导众生平等,它的产生和传播,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具有进步意义;主张消除欲望,忍受苦难,有利于社会稳定,但会消磨、淡化人民的反抗意识。
乔达摩·悉达多
4世纪兴起,是现在印度的主要宗教。
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同时吸收佛教的“轮回”“业报”的教义,鼓吹人生有轮回,善恶有因果。保留强化了种姓制度,但是减少了婆罗门教的许多烦琐仪式,打破婆罗门在宗教中的垄断特权,适当提高了首陀罗的地位,既减少了下层百姓的反抗,又迎合了上层的需要,受到印度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迅速崛起。
时至当代,印度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梵天—创造之神
毗湿奴—保护之神
湿婆—毁灭之神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1、宗教文化
③印度教:
“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它们是古代印度早期文化的代表。
与尼罗河流域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黄河流域的甲骨文一起构成古代东方最早的四种文字类型。
印章文字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2、文字——印章文字、梵文、巴利文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梵文
梵文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后来,人们在雅利安人古老的语言梵语的基础上创制了梵文,用来书写这些典籍。梵文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巴利文
公元前后,古代印度文化开始传播到东南亚,佛教文化更是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摩衍那》
《摩诃婆罗多》成书时间约公元前四世纪,这部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居楼百子和般度五子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
《罗摩衍那》成书于2世纪,史诗以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悲欢离合为故事主线,表现了印度古代宫廷内部和列国之间的斗争。作品中神猴哈奴曼拥有四脸和八手,帮助罗摩战胜了强敌,救出妻子。成为印度教神话中家喻户晓的角色。
《摩诃婆罗多》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3、文学——史诗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约定型于2-4世纪。两部史诗都源自民间口头创作,后经人加工而成,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罗摩衍那》雕塑
大约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间,一部印度——雅利安人诗歌总集《梨俱吠陀》形成了。“吠陀”的意思是知识。《梨俱吠陀》与后来的三部吠陀被后世合称为“四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最为重要。它们是是古代印度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经书,也是歌颂神明的诗集。后来,人们把“四吠陀”反映的时代称为“吠陀时代”。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3、文学——诗集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四吠陀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4、艺术——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桑奇大塔
印度早期佛教建筑之一,始建于3世纪。
阿旃陀石窟
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直延续到7世纪中叶,以其壁画艺术闻名于世。
阿育王石柱
孔雀王朝阿育王为弘扬佛法而立。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二)古代印度文化的成就:
5、数学——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0”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响。其梵文名称为Sunya,汉语音译为“舜若”,意译为“空”。反映了佛教倡导的“一切皆空”。
一、古代印度文化——梵天佛音,丰富多彩
(三)古代印度文化的传播:
材料三:印度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它的影响很大……中国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来的,然后又通过朝鲜传到了日本,影响了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的影响向南,包括越南、柬埔寨、老挝。所有的东南亚,泰国、缅甸不言而喻,受影响的还有印度尼西亚。我说的影响,不仅是指宗教的影响,还包括印度文学、艺术和哲学。
——张光璘、李铮编《季羡林论印度文化》
1、古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佛教传播路线图
思考:结合所学及材料,谈谈古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1.对东南亚(影响最大):
①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建筑、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中国: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3.印度的数字传入阿拉伯地区,促进了该地区数学的发展和进步,且经阿拉伯人的传播,最终传入了西方。
材料四:大自然的毁灭力量给予古代印度居民不可磨灭的印象,在人还无力战胜自然控制自然之时,这种恐惧情绪自然地表现为宗教性的崇拜,将各种自然现象人格化、神奇化起来,想象他为各种的神,于是出现了各种神话和传说。
——摘编自雷海宗《世界古代史纲要》
材料五: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特点: 1.深受种族制度影响 2.宗教性 3.多样性 4.包容性
成因:1.灾害的频繁,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2.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了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
3.外来民族频繁入侵
思考:根据所学及上述材料,分析印度文化的特点及成因。
问题探究
古代朝鲜日本文化
PART 02
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一)古代朝鲜文化
1、古代朝鲜的政治演变
箕子朝鲜
公元前1122-前194年
卫满朝鲜
前122-前107年
三国时代
前57-688年
高丽王朝
918-1392年
朝鲜王朝
1392-1910年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一)古代朝鲜文化
2、古代朝鲜文化的成就
领域 表现
冶炼
天文
史学
文学
艺术
12世纪,完成《三国史记》,为朝鲜半岛最早史书
15世纪中期,仿照中国史书的编写体例的《高丽史》完成
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了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7世纪,修建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在汉字基础上,创立本国文字:谚文
特色鲜明的音乐与舞蹈
(1)中国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佛教、道教、儒学从中国传入朝鲜。
朝鲜的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风俗习惯等受中国影响。
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许多朝鲜学者具有很深的汉文造诣。学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本民族文字——谚文。
仿照中国的史书体例编写历史,如《高丽史》。
(2)朝鲜文化对中国影响: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传入中国中原地区,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朝鲜半岛的乐舞。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一)古代朝鲜文化
3、中朝文化的交流
(1)秦汉之际,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技术传入日本;
(2)公元3世纪中叶, 大和国兴起,5世纪,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4)10世纪,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形成庄园;贵族、佛寺和神社广占土地;贵族及庄园领主为保护财产豢养武士,武士集团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5)12世纪末(1192年),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从此日本进入长达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3)6-7世纪,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开始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模仿中国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6)17世纪,德川幕府建立,实行锁国体制。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日本文化
1、古代日本的政治演变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日本文化
1、古代日本的政治演变
领域 表现
宗教 神道
武士道
文艺 文学
建筑
绘画
文字
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并产生重要影响。
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大和绘,浮世绘
借用汉字的楷书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片假名和平假名
(1)宗教:
神道教:古代日本人认为,太阳、海、河、树、山、龟、蛇等都有神灵,应该加以崇拜,神道逐渐发展起来。
天皇制度:7世纪,天皇制度形成。天皇为巩固权力,自称是太阳神的后裔。
武士道:12世纪以后,随着武士阶层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来文化,逐渐形成了武士道并产生重要影响。
武士道
武士所遵守的道德原则被称为“武士道”,其核心是忠、仁、勇。德川幕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武士道思想增添了儒家伦常观念,强调武士的责任和义务。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日本文化
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现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日本其实相当于《诗经》在中国的地位。收录自4世纪至8世纪中叶的长短和歌共计四千五百余首。它以中国诗歌的题材,形式和分类方法为借鉴,采用汉字作注音符号,收编了部分汉诗,同时直接反映了“遣唐使”来唐情况的诗歌,是中日友好交往和中国文学对日本古代文学发生影响的证明。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日本文化
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现
(2)日本的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源氏物语》享誉世界文坛
《源氏物语》由日本平安时代女作家紫式部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写实小说,有日本《红楼梦》之称。描写了贵族光源氏及其子薰君在官场上的升降沉浮、在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作品语言优美含蓄,是一部日本古典文学杰作。
(3)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法隆寺,又称斑鸠寺。据传始建于607年的佛教木结构寺庙,是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是木质建筑的杰作。它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法隆寺五重塔,其建时在我国正处于隋代,也反映了我国这个时期的木结构宗教建筑的模式。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日本文化
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现
法隆寺五重塔
大和绘是日本10世纪前后产生的民族绘画。它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适应日本人的审美要求,在技法和样式上不断追求日本风味。为了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避免零乱的线条和过于严峻的笔法,因此多采用浓艳的色彩,具有华丽的特征。
浮世绘即日本传统的风俗绘画(版画),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表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流行时尚,被称为江户时代的“百科全书”。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日本文化
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现
(4)艺术: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是极具特色的日本绘画艺术。
日本在直接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不断改选和简化汉字,与日本民族的语言相适应,在9世纪形成了“假名字母”。假名主要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源于汉字草书,片假名源于汉字楷书。
根据近年的考古文献显示,平假名和片假名其实都是唐代时的音符,是日本人借用了乐谱上的音符来记录他们的语言。
平假名
片假名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日本文化
2、古代日本文化的表现
(5)文字:日本人先是直接使用汉字,后来根据日本语言的发音,借用汉字的楷书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1)日本古代文化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日本本土文化得到发展。
(2)借用汉字的楷书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3)中国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日本文化的发展。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二)古代日本文化
3、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唐代的朝服
奈良时期的服饰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材料六:文化的贫瘠落后状况,使之(日本)能够几乎无阻碍、无痛苦地汲取中华文明。
——[日]依田嘉家《日中两国现代化比较研究》
材料七:我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朝鲜的印刷术、天文学和医学,成就显著。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八:古代东亚国家之所以向中国朝贡,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和中国发生关系,是因为各民族的国家形成比中国迟,所以有必要向中国学习其国家机构的建制及其运作。在这个时代,东亚各国与中国的交往,是以此为中心展开,并因此获得各种文化的。中国的国家机构建制及其运作,规定于律令之中。因此,对于各国而言,重要的是学习律令,引入律令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摘编自《天一阁文丛》
思考:请结合材料及所学内容说明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政治:日本、朝鲜模仿中国的制度,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指导思想。
文化:日本、朝鲜、越南分别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自己的文字。
思想:在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等多方面,均把儒家思想奉为正统思想,贯彻和恪守儒家思想,尊奉孔子为圣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孔子的教导,建立孔庙祭祀孔子。
宗教:中国佛教、道教等的传入深刻影响了当地文化的发展。
儒家文化圈:中国制度和文化对古代周边国家的影响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中华底色,汉学儒风
美洲印第安文化
独立发展,多神崇拜
PART 03
玛雅
阿兹特克
印加
时间:
14-16世纪初
区域范围:今墨西哥地区
时间:前1千纪初-16世纪上半期衰落。
区域范围: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
时间:12—16世纪初
区域范围:秘鲁的库斯科地区
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多神崇拜
(一)时空定位
1、区域分布: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状态的美洲的印第安人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区域 文明 时间 国家形态
中美 阿兹特克文明 14-16世纪初 结构松散王国
中美 玛雅文明 前1千纪初-16世纪上半期衰落 城市国家
南美 印加文明 12—16世纪初 统一大帝国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多神崇拜
(二)主要成就
宗教 (共性)
玛雅文化
印加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宗教上多神崇拜:玛雅人崇拜自然神
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太阳神
建造金字塔:作为神庙的塔基或举行宗教祭祀的场所来祭祀神灵
文字:独特文字
历法:玛雅历
数学: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建筑:驿道、太阳庙
医学:使用麻醉剂、人体解剖
历法: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
结绳记事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精美艺术: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多神崇拜
(二)主要成就
1、宗教:多神崇拜
(1)玛雅人崇拜的大多是预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自然神。
(2)在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信仰中,太阳神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2、建筑:
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他们在塔顶建起祭祀神灵的神庙,祭司也在塔上观察天象。
玛雅羽蛇神金字塔
阿兹特克太阳神金字塔
印加阿卡帕纳金字塔
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中的羽蛇形象
印加神话中的太阳神“印蒂”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多神崇拜
(二)主要成就
3、其他方面:
(1)玛雅文化:
文字:独特文字
历法:玛雅历
数学:知道“零”的概念,创造出20进制
玛雅人的象形文字
玛雅人的历法表
玛雅人的20进位法
玛雅历: 玛雅历一年以365.2420日计算;现行公历,一年以365.2425日计算;而根据天文学家计算,一年应该是365.2422日。玛雅历的误差为每年0.0002天,换算成秒仅为每年17.28秒。可见,玛雅历的准确性超越了公历。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多神崇拜
(二)主要成就
3、其他方面:
(2)印加文化:
建筑:驿道、太阳庙
医学:使用麻醉剂、人体解剖
历法:制定太阳历(一年365天)和太阴历(一年354天)
结绳记事
印加的穿颅手术
印加驿道
库斯科太阳庙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多神崇拜
(二)主要成就
3、其他方面:
(3)阿兹特克文化: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精美艺术: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阿兹特克的图画文字
阿兹特克的太阳历雕刻
阿兹特克陶像、石雕
材料十: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九: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夫尔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3、古代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毁灭
三、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多神崇拜
上述史料反映出造成印第安文化衰亡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原因: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②疾病、瘟疫等灾害;
③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
④内部之间的交往有限。
启示: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人类文化多样性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要理性处理本国文明与其他文明的差异,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不攻击、不贬损其他文明。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
本课小结:
习题精练:
1.(2024·六盘水)陈佛松在《世界文化史》一书中指出:“印第安文化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一样,也是世界文化源头之一。他们留下的金字塔祭坛、神庙、石柱、浮雕、文字、文学及物质文明等对人类文化都有卓越的贡献。”这可用于说明( )
A.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
B.印第安文化领先于世界
C.世界文化具有同质性
D.印第安文化相对较落后
A
[解析] 根据材料“印第安文化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一样,也是世界文化源头之一”可知,印第安文化只是世界文化代表之一,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丰富多彩,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各地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判定是否领先世界,也无法判定是否相对落后,排除B项和D项;材料描述的是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而非同质性,排除C项。
2.某学者认为,古代印度十进制带来的简便而精确的小数点计数法,刺激了古代阿拉伯数学家归纳出“代数”的数学运算方法和关系,这与古代希腊数学思想的几何风格大相径庭。该学者意在强调古代阿拉伯人( )
A.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对数学的理解进入新阶段
C.善于整合古代各个地域文明
D.具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成果
B
[解析] 据材料“古代阿拉伯数学家归纳出‘代数’的数学运算方法和关系”“这与古代希腊数学思想的几何风格大相径庭”可以直接得出,古代阿拉伯人对数学的理解进入了新的阶段,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阿拉伯在借鉴印度文化后丰富发展了自身文化,而不是强调古代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A项;“整合古代各个地域文明”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只是说“代数”与古代希腊的几何风格不同,但不能说明其是否世界领先,排除D项。
3.(2024·宜春)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荼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
A.宗教性 B.统一性
C.多样性 D.世界性
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印度文化可以按照时间和语言区域以及宗教派别,划分为诸多文化种类,体现了印度文化的多样性,C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及印度的宗教派别外,还提及不同时期和语言区域的文化类别,“宗教性”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印度文化的多样而非统一,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印度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联系,或者印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不能体现世界性,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