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天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济南天桥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11-09 05: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涂到答题卡上)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饱含着"报国情怀"。能充分体现林则徐"报国情怀"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抗英 C.收复新疆 D.黄海海战
2.这场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领土开始被割裂,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开始改变。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主要是( )
A.侵占大片领土 B.索要巨额赔款 C.增开通商口岸 D.获得领事裁判权
4.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如图为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这是为了纪念( )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黄花岗起义
6.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范文澜分析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
A.影响 B.爆发背景 C.性质 D.失败原因
7."佐圣主东戡闽越,西定回疆,天恩最重武乡侯,前后逾三十年,实同是鞠躬尽瘁;维贤臣生并湖湘,位兼将相,……"这副挽联称颂的是( )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曾国藩 D.邓世昌
8.有学者认为:"晚清中国的自强运动既没有发展为一个政治和经济制度的近代化运动,也没有达到文化思想层次,而是仍停留在物质的、技术的层次。"该学者评论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9.鸦片战争以来,西洋人步步紧逼而来,中国必须迎头抗御这一挑战,断然采纳西式船炮来加强自身。据此判断,下列属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迎头抗御这一挑战"的措施是( )
A.创办近代军事企业 B.允许广大官民上书言事 C.建立起京师大学堂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0.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侵华战争,其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发生激战,邓世昌及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
A.丰岛海战 B.平壤战役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1.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2、3亿美元,此后到1902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15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12.下图《" China "被撕裂》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C.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
13.梁启超说:"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为此,他参与领导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14.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15."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句话说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扩大鸦片贸易 B.日本割占中国台湾
C.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6.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动了国家与社会的进。辛亥革命的进步之处是( )
A.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解决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17.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是( )
18.如表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孙中山 D.陈独秀
19.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火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20.孙中山说:"欲救武汉而促革命之成功者,不在武汉之一著,而在各省之响应也。"引发"各省之响应"的事件是( )
A.广州起义 B.同盟会成立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21.读下面两幅图,两幅图反映出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
A.从屈辱走向独立 B.从封闭走向开放 C.从专制走向民主 D.从落后走向富强
22.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下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8年 B.1919年 C.1920年 D.1921年
23.1915年末,袁世凯决定第二年登基。蔡锷与梁启超宣誓讨袁,一个用枪,一个用笔来捍卫共和。云南、贵州相继宣布独立。袁的两员大将段祺瑞和冯国璋均称病,婉拒就任征讨护国军的统帅。材料表明( )
A.复辟帝制不得人心 B.军阀割据争抢地盘人 C.维新人士领导讨袁 D.二次革命武装反袁
24.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载体。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B.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D.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
25.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右边图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二.非选择题(共4个大题,共50分。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6.(14分)自19世纪中叶起,在侵略者炮火的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分析下列三大不平等条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在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有两大特点——瓜分"势力范围"与资本输出。《马关条约》内容中哪两项规定分别体现了这两大特点?(10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析从地理位置来看,《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开放口岸的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新政是晚清时期的第一次改革运动……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的主观目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
一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什么?写出洋务运动的口号。(6分)你是怎样理解"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句话含义的?(2分)
材料二……戊成新政不只是承继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详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戊成新政的主导力量是维新派,他们的社会基础是当时的新兴社会力量﹣﹣责产阶级。……戊戌新政的内容更为广泛,也更加深入,不仅已涉及洋务新政所没有的政治领域的改革。即使是延续洋务新政中的经济、.文化教育领域的改革,也更有广度和深度。
——汪林茂《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超越"的主要表现。(6分)
28.(12分)八年级某班的同学们以"历史巨变·辛亥革命"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释读图片——分析辛亥革命背景】
(1)一组同学收集到上面两幅图,用于了解辛亥革命前中国面临的困境。请你依据图片和示例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2进行解读说明。(6分)
任务二【阅读材料——探究辛亥革命影响】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新陈代谢》(1912年3月5日的《时报》)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由于没有找到解决中国前途命运问题的正确道路和领导力量,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二组同学搜集到以上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的影响。(6分)
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阅读以上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字数在150字左右)
答案
1.A 2.A 3.A 4.C 5.C 6.D 7.B 8.A 9.A 10.C 11.B 12.C 13.B 14.D
15.C 16.B 17.D 18.C 19.C 20.C 21.C 22.B 23.A 24.B 25.C
26.(1)①《辛丑条约》 ②香港岛 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大特点: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中英《南京条约》开放的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都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而中日《马关条约》开放的口岸是苏州、杭州、沙市(今荆州市沙市区)、重庆四座城市,基本都属于长江沿岸靠港口城市。这个地理位置的变化则说明了侵略加深,由沿海向内陆,加大了经济掠夺,从对中国的影响上看则是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27.(1)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理解: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领导力量:洋务运动的领导力量是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力量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主张:从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经济主张:从富国强兵到主动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28.(1)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战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趋高涨。
(2)二组同学搜集到以上材料,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的影响。(6分)
影响:与时俱进的开拓精神,不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救国救民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9.【角度一】
观点: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论述: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确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创办《民报》,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或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总之,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同盟会、阐发三民主义,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角度二】
观点: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总之,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角度三】
观点: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论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最为重要的阵地。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1918年,鲁迅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总之,中华民国建立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创办刊物、发表文章,掀起了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