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
百份模拟百份题(语言文字运用1:01-10)
★★★★★★★★★★★★★★★★★★★★★★★★★★★★★★★★★★★★★★★★★★★★★★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01】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多同学喜欢向AI提问,并进一步开展深度学习。以下是小刚同学向AI提出问题后,AI给出的答案。
在这个世界上,劳动是最古老而又永恒的旋律。它如同大地的脉搏,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劳动的身影总是A存在于每一个地方,它是我们生活的基石,是我们梦想的摇篮。
清晨,当薄雾被第一缕阳光穿透,洒在农田上时,农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他们的身影在晨光中拉长,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仿佛每一滴汗水都化作了金黄的麦浪,每一份努力都汇聚成了丰收的喜悦。走进工厂,机器的轰鸣声中央杂着工人们忙碌的脚步声。他们身穿工装,头戴安全帽,在流水线上熟练地操作着机器,将一件件产品从原材料变成精美的成品。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劳动者的身影同样不可或缺。无论是烈日炎炎下的清扫,还是夜幕低垂下的巡逻,亦或是风雨无阻的送递,劳动者都用辛勤劳动来创造更加美好的物质生活。
劳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创造了物质财富,( 甲 )。在田野上,劳动是土地与生命的对话,是汗水与希望的交融,它让土地B充满了旺盛的生机,也让农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在工厂里,劳动让冰冷的机器焕发出生命的光芒,也让工人们感受到了自己作为社会建设者的骄傲与自豪。有一些劳动( 乙 ),实际上也能在平凡中书写伟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往往忽视了劳动的真正意义。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劳动的价值,尊重每一位劳动者的付出。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都是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正是因为无数劳动者的共同努力,社会才得以不断进步,文明才得以不断传承。
18.将画横线处文字转换为成语,让语言更简洁典雅,但不可改变原意。(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1.文章最后一句将“社会中的每一份劳动”比喻成“大机器中的一个齿轮”,这一喻体的选择是否贴切,请给出评价。(4分)
22.根据AI的答案,你认为小刚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得到了很好的解决?(4分)
【参考答案】
18.A:无处不在 B:生机勃勃
19.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农田上时,农民们就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20.甲:更在于它塑造了人的精神世界
乙:看似平平无奇
21.示例1:
贴切。①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每一份劳动的重要性和相互之间的关联性。②契合主旨,强调了每个劳动者在社会整体中的不可或缺性,以及他们共同为社会进步所做的贡献。
示例2:不贴切。喻体选择①过于生硬和冰冷,②忽略了劳动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22.①小刚提出的问题可能是:劳动的价值是什么?
②示例一: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为AI的答案从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能够完整地阐释了“劳动的价值”。
示例二:这一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概念不够清晰,分析劳动价值的角度不够多维,理据不够充分,等等。
………………………………………………………………………………………………………
【来源:福建龙岩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暑假月考】
【02】(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在秋季的街头,我们经常会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口舌顿时生津,喉咙也(①)地吞咽起口水。这种香味的来源就是糖炒栗子!栗子是营养密度和能量密度都较高的食物,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认为栗子可以代粮,将其称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不仅吃栗子,做菜地会放栗子。不过,如果你认真观察,可能会发现:这糖炒栗子跟糖一起炒是为了提味, A ?加入的小石子作为传热介质,因为受热快,能够提供使栗子质感脆嫩所需的温度,促使栗子的水分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均匀散发,达到浓缩栗子鲜味的效果。
网上有传言, B ,让部分人对糖炒栗子(②)。从理论上来说,(甲)如果个别无良商贩用了石蜡,(乙)甚至用了工业石蜡的话,(丙)确实其中的重金属会对健康造成损害,(丁)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引发致癌。但实际上,石蜡仅仅包裹在栗子皮上而已,在食用时会随着皮一起剥掉,加上渗入量少,即使被吃进去,也是(③)的,不必过于担心。
18. 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03】(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叶末色的鼻烟,他抡了几下竹节钢鞭,把场子打大一些。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胸脯子鼓出,像两块老桦木根子。一跺脚,刀横起,大红缨子在肩前摆动。削砍劈拨,蹲越闪转,手起风生,忽忽直响。忽然刀在右手心上旋转,身弯下去,四围鸦雀无声,只有缨铃轻叫。刀顺过来,猛的一个“跺泥”,身子直挺,比众人高着一头,黑塔似的。收了势:“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着四围。稀稀的扔下几个铜钱,他点点头。“诸位!”
他等着,等着,地上依旧是那几个亮而削薄的铜钱,外层的人偷偷散去。他咽了口气:“没人懂!”他低声的说,可是大家全听见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个黄胡子老头儿答了话。
“啊?”王三胜好似没听明白。
“我说:你——有——功——夫!”老头子的语气很不得人心。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语言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22. 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B.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
D. “猴哥——等等我!”八戒边走边大声喊。
【参考答案】
①不由自主 ②望而却步 ③微乎其微
19. A.那为什么要加入小石子呢
B.糖炒栗子加了石蜡,多吃会致癌
20. 丙:其中的重金属确实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丁: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致癌。(或:而且工业石蜡含有的多环芳烃类会引发癌症。)
21. ①运用比喻手法,把胸脯子比作两块老桦木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王三胜壮实的体型。
②锤炼动词,如“跺”“横”“摆动”用得准确简练,通过连贯的动作描绘,生动精准地展现了王三胜挥舞大刀时的气势和场景。
③多用短句,如“一跺脚,刀横起”干脆利落,洗练精简,营造出一种紧张而有力的氛围。
④细节刻画,如“眼珠努出多高,脸上绷紧”生动地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紧张和专注。
22. D
………………………………………………………………………………………………………
【来源:泉州市2025届高中毕业班质量监测(一)
【04】(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某年路过一家县城的中药铺,看到一副字体烫金的对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乃摘星汉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为济生郎
“启明”“长庚”“南箕”“北斗”是神话的四方星宿;“牡丹”“芍药”“菊花”“梅花”是中国的四季名花。这样的联句挂在中药铺里,上联中的“摘星汉”应该是指医师,下联中的“济生郎”应该是指草药。
我深为所动:一家县城中药铺有这样高远的专业追求,让人刮目相看。
很多年后,偶翻闲书,见到一则逸闻:1789年清廷殿试后,皇上见高中探花的考生一只眼大一只眼小,龙心不悦,当场出对子难为他: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该考生当即应对: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为探花郎。
皇上以四方星宿入题,以“摘星手”自称,显摆的是所谓“帝王气象”;而该考生以四时名花应对,“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
不过,谁都不会想到,多少年后,这副堂而皇之的对联会被一个小县城的中药铺借用,而且用得真是地方:医生是白衣天使,以星宿称之,恰如其分;( )。
18.下列句子中的“难为”与文中加点的“难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似这般许多行李,难为老猪一个逐日家担着走。(吴承恩《西游记》)
B、这么冷天,我的儿,难为你想着来!快上炕来坐着罢。(曹雪芹《红楼梦》)
C.难为你亲自端来,不吃太对不起你了。(巴金《春》)
D.欧阳雪:于科长,佟小姐,干吗这样难为他呢?(老舍《面子问题》)
19.文中为什么说“‘探花郎’一语不失为‘妙对’”?请简要说明。(4分)
20.请仿照画横线部分的句式,在文中括号内补写三个恰当的语句,以完成对中药铺对联的评价。(3分)
【05】(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通常来说,台风登陆后最终的宿命是逐渐减弱消亡。 A ,一方面,陆面相较海面更加粗糙且有很多障碍物,掠过陆面的摩擦力会消耗掉台风的能量;另一方面,海面上有充足的水汽不断 B ,而登陆后水汽等能量来源迅速减少。然而台风未必总是如此“潦草收场”。
台风登陆后,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的气流引导下,可以继续北上,但如果途中遇到特定的大气环流形势,它的残余环流可能长时间被拦截滞留在某地,以至形成极端降水。例如2023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 C ,副高与西部另一个高压脊互相连通,形成一道“高压坝”横亘于北方,受陆地摩擦影响已经“元气大伤”的“杜苏芮”,无力冲破这一阻拦,只得在华北地区放慢脚步。同时在“杜苏芮”残余环流及其东北侧的副高之间形成一条急流,将水汽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输送到华北地区,为持续降水提供充足的“原材料”;①而急流遇到太行山、燕山等被迫抬升,②水汽凝结,③为强降水助一臂之力,④最终在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场持久的暴雨。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第2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分)
【参考答案】
18.(3分)D
19.(4分)
示例:
“探花郎”一语双关,一指进士及第中的第三名,二指探寻名花的雅士;自称“探花郎”,贴合身份,工整而巧妙地应对上联的“摘星手”。
答对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0.(3分)
示例:
草药享日月精华,以名花代之,适得其神
答对一个语句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8分)
2l.(6分)
示例:
A这是因为
B为台风补充能量
C在其残余环流北上途中
答对一处给2分。
22.(2分)
④ 最终使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一场持久的暴雨答对序号给1分,修改正确给1分。
………………………………………………………………………………………………………
【来源:广东梅州市五华县田家炳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06】(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腰封”也叫“书腰”,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上面可写书籍的内容提要、作者简介等,以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准确地说,( )。在出版界流行一句话:“书名是眼睛,书腰是嘴巴。”一个腰封好不好,应该给读者提供关于图书的更多信息内容。它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图书销售。在腰封的编辑和设计中,应体现图书的营销策略,并将营销策略贯穿于腰封的设计过程中,以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推广作用。所以说,从出版营销的角度,“腰封”是图书信息推广的营销工具,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有益的迅速了解图书内容的信息沟通手段。它不仅可以提炼图书精华为内容,让读者迅速了解图书,还可以作为装饰物,使图书更具层次感。它可以像书签、藏书票那样,成为爱书人的一种珍藏。应该说,优秀的腰封应是件锦上添花的事儿。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它虽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却也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
B. 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也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
C. 它既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
D. 它虽是图书的一种装帧设计艺术,却也是图书的一种营销推广工具。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兴华中学以“与书香为伴·携经典同行”为主题,开展校园读书节系列活动。文学社诚邀同学们参与“经典名著腰封设计”征集活动,请你为《乡土中国》和《红楼梦》这两本书设计腰封推介语。要求:(1)在《乡土中国》和《红楼梦》中任选一部作品;(2)内容简明扼要,醒目突出;(3)60字以内。
【07】(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调研发现,当前研学旅行的课程建设相对薄弱。突出表现为:一是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不明确。研学旅行究竟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品格和素养,还缺乏正确的思想认知和科学的分析指导,许多研学活动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开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适切内容和目标,活动随意性很大,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育人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课程开发的内容浅层化。一些研学活动内容简单,只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浏览,简单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 、浮光掠影,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更没有让学生在能力上有提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体悟,教育质量不高。三是课程的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校内外课程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协调,尚未打破学科界限,形成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育人体系;也没有把学校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有效衔接。
研学旅行在我国中小学尚属新生事物,目前统一的行业标准还存在缺失。一是缺乏基地管理规范的指引;二是缺乏课程与服务的质量标准、评价标准;三是研学旅行师资标准缺失;四是当前研学旅行的组织时常要委托给旅行社,一些低质甚至没有资质的旅行社掺杂到研学旅行的活动中,出现“重旅游、轻教育”“只旅不学”的现象,使得研学旅行的效果 。
(摘编自王晓燕《行走的教育,走出不一样》)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2. 学校团委准备组织高二学生开展省外研学旅行,为了避免出现材料所列的研学旅行问题,请你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具体建议。
【参考答案】
C
19. 修改:一个好的腰封,应该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或者:一个好的腰封好不好,应该看它是否给读者提供更多关于图书内容的信息。
20. 《乡土中国》:①一把打开中国乡土社会大门的钥匙:清晰的逻辑论证、精当的概念、深邃的思想,让我们深思从哪里来,到哪里去。②一把打开中国基层社会大门的钥匙:本书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等方面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也可以罗列乡土社会核心章节的内容3-5个,如社会格局、礼治制度、权力结构等)
《红楼梦》:①走进《红楼梦》,这里有凄美的爱情,有家族的兴衰,有生活的日常,有文化的传承,更有人生的彻悟!②一生必读的世界名著,用最碎屑平淡的日常描写呈现爱情悲剧和大家族衰亡的离奇故事。③一座展现中国传统社会世态风情的大观园:走进这个世界,你将看到大家族的兴衰,听到少年们的悲喜,领悟人生的哲理。
21. 走马观花 大打折扣
22. ①课程目标:明确目标,着眼于提升学生能力素养,贴合高二学生的身心特征,设计开发适合高二学生的研学活动。
②课程内容:开发主题鲜明的特色课程,内容丰富且具有吸引力,与高二学段紧密衔接、让学生深入体验与实践。
③教学方式:整体设计统筹课程,避免单一讲授打破学科界限,形成综合实践课程,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内外知识有效衔接。
………………………………………………………………………………………………………
【来源:2025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一)】
【0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闪电是怎么形成的?①我们可以把大气分割成无数个想象空气团。②因为地表的组成复杂多样,③有植被、土壤、建筑、水体……等,④所以地表反射光波的能力不等,⑤这使得空气团的温度不尽相同。⑥空气团好比一个热泡。由于不同温度的热泡浮力不同,上升速度便有快有慢,快速上升的热泡会挤压其上方和周边上升速度慢的热泡,使它们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产生向其后方运动的下沉拖曳流,对流(热泡之间的相对运动)就产生了。
对流导致相邻热泡中的粒子之间产生了碰撞与摩擦,摩擦起电使粒子带上电荷。对流越强,持续时间越长,( )。电荷有正有负,当携带同一电荷的热泡群中总电荷累积到一定量,又与地面或附近带相反电荷的另一个热泡群之间产生高压,此时电流在导电气道中因碰撞会产生火花,就形成了闪电。
如果热泡群中水汽含量较多,上升降温过程中就会生成云,所以人们经常看到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的场景。但是,( ),水汽含量较少,上升过程中就无法形成云,难得一见的“晴天霹雳”就出现了。
“红色精灵”是“晴天霹雳”的一种衍生品。闪电的温度可高达17000℃以上,使周围的物质离子化,继而形成了高速上升的气流,有时气流呈现喷射状。在类似“红色精灵”出现的天气条件下,若空气团的电荷累积量没有达到放电条件,就不会出现“晴天霹雳”。虽然人们对环境的变化_ ,但是大气中的强对流已悄然形成。如果“晴天霹雳”发生在白天,阳光可能掩藏“红色精灵”,也就隐藏了强对流的警示。这种不可见的强对流比强对流云更具危险性,难以防范。
如果飞机遭遇这样的强对流区,飞行员很难快速做出正确的应对,很可能导致机毁人亡;如果高大的轮船驶入强对流区,也有倾覆的风险;山区的高架桥,如果正处于强对流中,也是_ 。
所以,当我们享受大自然赠予的快乐时,不要忽略它的警告,美景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18.请结合文本,给闪电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0字。(5分)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最后一段加点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贸易谈判中,葛经理诚恳地说:“宁可我们吃点亏,也不能让你们受累。
B.冯团长站在新兵队伍前,说:“我们为什么要来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
C.《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D.全区教师表彰大会上,欧阳老师说:“我们都是教师,要用良心来教书。
【参考答案.解析】
18.闪电是热泡群间高压下电流在导电气道中碰撞产生的极高温火花。
19.浑然不觉(毫无察觉)、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岌岌可危)
20.①处将“我们可以把大气分割成无数个想象空气团”修改为“我们可以想象把大气分割成无数个空气团”。
③处删去“……”或“等”。
21. 第一个空:“粒子所带的电荷就越多”
第二个空:“如果热泡群比较干燥”
22. C
【18 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炼概括核心信息、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
“热泡群间高压下”指出了闪电形成的物理环境,即热泡群之间的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后形成的高压状态。其次,“电流在导电气道中碰撞”描述了闪电产生时电流在特定通道中的运动状态,这是形成闪电的必要条件。最后,“极高温火花”则强调了闪电的一个重要特性,即其极高的温度,这与文本中提到的“闪电的温度可高达 17000℃以上”相符,同时也隐含了闪电能够使周围物质离子化的能力。
评分标准:指出闪电在“热泡群间高压下”形成得 1 分,条件为“电流在导电气道中碰撞”得 1 分,“极高温火花”得 1 分。
【19 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在第一个空中,这里的“悄然形成”意味着强对流是在人们没有察觉或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形成的,需要一个成语来描述人们没有察觉到这种变化的情况。在这里,“浑然不觉”或“毫无察觉”比较合适,它意味着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或没有察觉到某种情况或变化;第二个空中,文段描述了山区高架桥在强对流中的情况,并暗示其有危险,需要一个成语来表达高架桥在这种情况下的危险性或脆弱性,因此“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岌岌可危”均可选用作为该空所填成语。
【20 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标点符号的能力。
序号①提到“我们可以把大气分割成无数个想象空气团”,这里的“想象空气团”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表达因为它将“想象”这个动词与“空气团”这个名词结合成了一个新的名词短语,这在语法上略显生硬。为了表达更自然,我们可以将“想象”这个动词作为句子的谓语,而“空气团”作为宾语,所以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们可以想象把大气分割成无数个空气团”。③处的问题在于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当。在列举的“植被、土壤、建筑、水体”等项之后,使用了“……等”,这在中文表达中是不规范的。因为“等”字已经包含了列举未尽的意思,所以不需要再使用省略号。因此,应当删去“……等”中的省略号,或者直接删去“等”字,保留一个即可。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1 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个空,前文提到“对流越强,持续时间越长”,这里描述的是对流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增加。接着需要一个结果来承接这个变化,后文提到“电荷有正有负,当携带同一电荷的热泡群中总电荷累积到一定量”,这里的“累积到一定量”暗示了电荷量的增加。因此,结合前后文,第一个空应该填写的是与电荷量增加相关的表述,即“粒子所带的电荷就越多”。
第二个空,前文提到“如果热泡群中水汽含量较多,上升降温过程中就会生成云”,这里描述了水汽含量多时会形成云的情况。后文提到“难得一见的‘晴天霹雳’就出现了”,这里的“晴天霹雳”暗示了在没有云的情况下出现的雷电现象。因此,结合前后文,第二个空应该填写的是与水汽含量少、无法形成云的情况相关的表述,即“如果热泡群比较干燥”。
评分标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
【22 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
A 选项贸易谈判中,葛经理诚恳地说:“宁可我们吃点亏,也不能让你们受累。”这里的“我们”指的是葛经理代表的团队或公司,是一个具体的、小范围的群体,与原文中泛指享受大自然的群体不一致。B 选项冯团长站在新兵队伍前,说:“我们为什么要来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冯团长和新兵队伍,即具体的、特定的群体,与原文的泛指群体也不一致。C 项《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的“我们”指的是社会上的每一个人,是一个泛指群体,与文中加点的“我们”在用法上相同,都是泛指某一群体或所有人。在 D 项中,“我们”一词指的是在场的所有教师,这是一个具体的、特定的群体,即正在参加全区教师表彰大会的教师们。
故选 C。
………………………………………………………………………………………………………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09】(一)(共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植根于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整全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伦理与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体系,亦是我们的先民仰观俯察的宇宙发现,更是“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心灵觉悟。从本质上说,( )。在这里,时间成为天地众生之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环、关联与呼应。
我们的先人出于对天道自然的尊崇和敬畏建立了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并由此衍生出既具有繁衍生息又具有薪火相传特质的文化伦理。因此,在古代蒙学教材中,开篇即是“天地人”三字,以此对儿童作最朴素的生命与时空的哲学启蒙。
二十四节气为现代教育所提供的其实是一张大自然的“时间表”,是上天为人间设定的时令和节律,可惜的是,学校教育对这种自然的时令和节律视而不见,我们的时间表仿佛成了“课程表”。风声听不见,雨声听不见,鸟语更是听不见,偌大的空间里只有铃声才是提醒时间的唯一信号。
将二十四节气的种子植入学校教育,就是将现代教育从知识与课程的某些病态占领中解放出时间和空间,将教育的“自然之维”全面敞开,让年轻一代从一种认知与独白的“物化视界”走向理解和对话的“生命视界”。时间打开,空间亦打开,才可能谈得上课程的打开。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与现代“物理时间观”相别的“自然时间观”是二十四节气提供的
B. “自然时间观”是二十四节气提供,与现代“物理时间观”相别
C. 二十四节气提供了“自然时间观”,与现代“物理时间观”相别
D. 二十四节气所提供的是与现代“物理时间观”相别的“自然时间观”
20.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10】(二)(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红楼梦》里的灯;从样式到材质、都凸显着精致与富贵。
(2)(红楼梦)中开篇第一回写到的节日就有元宵节。在这个因“灯”而起的节日中,英莲也因为 ① 变成了香菱、度过了悲惨的一生。灯既是实用照明的生活用品, ② ,在《红楼梦》中被广泛提及。当然,阵仗和体量最大的非元春省亲莫属了,所谓“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
(3)元春省亲的元宵节,大观园变成了“灯的海洋”,简直就是 ③ 。元妃进入大观园,感受到的是“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象,富贵风流”。
(4)在元妃省亲中,大观园中的彩灯“皆系纱绫紥成,精致非常”,其制作的主料是软硬两种材质,“软”的是纱绫羽毛,“硬”的是玻璃贝壳。纱绫之类的高档丝绸制品,像刘姥姥那样的底层穷苦人连穿也穿不起,在贾府这样的富贵人家却用来制作花灯这样的“一次性用品”。
(5)元妃省亲中的灯,有挂在石栏上的花灯,有悬挂在树枝上的造型灯;有花朵形状的,有叶子形状的,有果实形状的。还有一种是漂浮于水面上的,模拟的是水生植物如荷花、水生动物如凫鹭等等:还有一种是放在船上的各种盆景样式的花灯。连石兄也不禁在书中感慨“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2. 请用三个主谓短语分别概括第(3)(4)(5)段中“灯”的特点,每个短语不超过4字。
【参考答案】
19.D
20. 我们的先人尊崇和敬畏天道自然,建立了晴耕雨读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衍生出了相应的文化伦理,这种文化伦理具有繁衍生息和薪火相传的特质。
21. ①看“灯”而被改变命运 ②又是烘托气氛的装饰用品 ③一场宏大的“灯展”
22. 数量多 材质贵 样式繁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